張靜潔
游戲是幼兒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主要活動,也是其學習的主要形式。幼兒在游戲中顯現(xiàn)出來的注意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是成人不可估量的。在游戲中,幼兒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自由選擇、自主展開、自發(fā)交流,用自己的方式方法解決游戲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完全放任不顧。由于幼兒的年齡局限,他們需要教師的從旁協(xié)助與指導。教師則應尊重幼兒的游戲意愿,在不影響幼兒游戲自主性、愉悅性的情況下,隱性地幫助幼兒解決問題,為其提供適宜的游戲指導。
在幼兒園的眾多游戲之中,游戲種類繁多,深受大班幼兒的喜愛。孩子們對積木愛不釋手,無論是晨間桌面游戲還是進行區(qū)域游戲時,孩子們對搭建積木都展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針對孩子們對積木游戲表現(xiàn)出來的熱情,我們學習“教師在區(qū)域游戲的隱性指導策略”,并將其應用到本班(大班)幼兒平時的積木游戲中,在不斷地觀察、指導與實踐中,取得一些成效。
一、靜靜關注,適宜介入
幼兒的探索學習需要得到教師的支持與幫助,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不分情況地、隨意地為其提供幫助。這要求教師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判斷力,在幼兒確實無法繼續(xù)游戲時才給予一定的支持。
在一次區(qū)域游戲時,小豪和欣欣在很認真地配合著搭建積木,我本想問他們:“你們搭的什么呀?”又一想,還是再看看吧。只見他們一邊搭一邊嘀咕:“這邊需要三角形積木!”“再給我一個正方形!”看到他們建構完畢,在那邊自我欣賞時,我忍不住上前問道:“你們搭的什么呢?”“這是迷宮!必須從這里進去,才能開始進行闖關游戲!”欣欣一邊說一邊用手示意。小豪興奮地接著說:“是啊,老師!闖關成功就能到達我們的搭好的城堡啦!”我們一起欣賞著這件作品,我還特意給他們和作品留了合影,并在游戲結束后請他們和其他小朋友作了分享。
二、平行游戲,適當指導
在游戲活動時,教師以游戲參與者的身份參與游戲,在幼兒的附近和他們玩著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戲,以自己的行動及游戲的語言或材料暗示幼兒的行為,引導幼兒在無意中模仿教師的游戲方法,為幼兒提供游戲經(jīng)驗。
在一次區(qū)域建構游戲中,參加建構游戲的晶晶和小涵平時動手能力比較弱,這次參加建構游戲,她們有點手足無措。于是我悄悄走進建構區(qū),坐下來,拿起一塊積木就開始搭起來,并說:“真想搭個大大的幼兒園,可惜一個人搭太慢了!”晶晶和小涵一下子被吸引過來,學著我的樣子開始找各種形狀的積木搭建起來。她們建造了很多的房間,還模仿班級環(huán)境,造了各種區(qū)角,但是她們把各個區(qū)角都造得很小。我一邊看一邊疑惑地說:“哎,我們小朋友這么多,這么小的區(qū)角,肯定待不下了,真可惜!”晶晶和小涵互相看了看,又開始動起手來。“老師,這樣呢?”她們把每個“區(qū)角”擴建了,而且選擇了不同形狀的積木裝飾“區(qū)角”門口,以區(qū)分各個區(qū)角的不同?!袄蠋煟蚁胄”??!睋敗邦櫩汀钡男⌒琅苓^來對我說,我答應著回過頭來,只看到晶晶和小涵又忙著搭起什么來。我連忙問:“我們還要搭什么嗎?”“廁所?。 彼齻儺惪谕暤卣f。這樣教師以游戲參與者的身份參與幼兒游戲,在與幼兒共同游戲時,不知不覺地指導幼兒游戲,較大程度地發(fā)揮幼兒游戲的自主性,這樣的指導方式更容易為幼兒所接受。
三、言行暗示,適時點撥
當孩子在游戲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或缺乏目的、不知所措時,教師可以用一兩句簡單的建議性提示,幫助幼兒明確想法,從而促進游戲活動順利開展。
在建構游戲《我們的住宅區(qū)》中,啟鳴、陽陽、佳佳一起合作,用大的長方體等拼搭了房子、圍墻,但在最后組合時,孩子們覺得不好看,于是啟鳴著急地向我求助:“老師,我們搭的小區(qū)怎么不像?。俊蔽覜]有直接告訴孩子,而是反過來問他:“你們小區(qū)里都有哪些設施呢?”啟鳴馬上領會了我的意思,一邊動手一邊分配起來:“佳佳,你來搭個公園,我和陽陽再搭個大型停車場。”任務分配好以后,大家就開始忙活起來。佳佳是個有想法的小姑娘,她搭建的公園很逼真:有小圓桌、小椅子,有樹、花和小路,還有圓形的、長方形的運動器械……不一會兒,錯落有致的小區(qū)展現(xiàn)在大家的面前。孩子們收獲到成功的喜悅,滿足地與同伴分享。我用暗示性的語言引導幼兒回憶、想象自己居住的小區(qū)中的建構設施,讓幼兒在自己動手、動腦中鍛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獲得成功的快樂。
四、賞識激勵,適度回應
有的孩子在游戲中表現(xiàn)突出,如能遵守游戲規(guī)則、可以自主解決游戲中的困難、和同伴一起分享游戲中的快樂等。這時,教師的賞識激勵將直接影響幼兒的學習熱情和探索欲望。
在建構游戲《我眼中的道路交通》中,我問“總工程師”俊宇:“發(fā)生交通事故了,堵車該怎么辦呀?”俊宇回答:“要么等,要么……再造一條路!”“是??!我見過高架橋,它就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嚴重堵車的情況??!”聽了孩子們一串串來自生活經(jīng)驗的話語,我感動地回應道:“你說得真好,真是一位有主見的‘工程師,相信有你,不會讓道路上的交通輕易地發(fā)生堵塞!”我的回應既肯定了幼兒的表述,又幫助其他幼兒了解了道路上是有高架橋的,樹立了幼兒的自信心。因此,在接下來的建構游戲中,孩子們又有了新的樂趣,他們都在動腦筋搭建高架橋。在游戲中認真進行創(chuàng)建活動、遵守規(guī)則的幼兒,我總會在集體面前表揚,對孩子們這種認真的態(tài)度、良好的品質(zhì)及堅持性給予高度的贊揚,也對其他幼兒給予暗示。
在積木游戲中,幼兒的發(fā)現(xiàn)、需求、想法等會在不經(jīng)意間流露,教師要做個有心的觀察者,及時捕捉、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刺激、誘發(fā)經(jīng)驗,在幼兒自身需要的基礎上組織活動,滿足幼兒發(fā)展的需要。就如《綱要》中所提到的那樣,游戲中的教育就是回應性教育,只有深入地關注和了解幼兒,教師才能恰到好處地給予回應,才能真正滿足幼兒的需要。當然,對幼兒游戲的指導關鍵在于一個“隱”字,即適宜介入、適當指導、適時點撥、適度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