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斌榮(貴州師范大學,貴州 貴陽 550001)
?
寫意人物畫造型方法探析
陳斌榮
(貴州師范大學,貴州 貴陽 550001)
摘要:造型是一切視覺藝術的根本要素,特別是寫意人物畫對形象的把握和提煉能力要求是極高的,沒有很強的造型能力,光有筆墨是絕對不行的。提高造型能力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隨著對筆墨的進一步理解,對意象造型更深入的探究,對寫意人物畫寫意精神特質(zhì)更透徹地領會,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更系統(tǒng)的學習,中國寫意人物畫定會逐步形成新的創(chuàng)作高峰。
關鍵詞:人物畫;發(fā)展;特點;造型
中國寫意人物畫的發(fā)展相對比較晚熟,它出現(xiàn)于工筆人物畫早已成熟后的兩宋時期,由石恪、梁楷將書法行草的筆法入畫,以其天才的創(chuàng)造表現(xiàn)的減筆人物畫發(fā)展而來的。由于,歷史文化的原因,中國藝術家的智慧與創(chuàng)造力大都集中在山水花鳥,對于人自身的豐富性、多樣性缺少認知,對表現(xiàn)這種豐富性、多樣性的繪畫手段,也缺乏創(chuàng)新。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傳統(tǒng)的中國畫受到了西方觀念的猛烈挑戰(zhàn)筆墨也不斷受疑。由于大量引進西方文化思想與工具技能,寫實藝術成為時代的新寵,畫家對人的描述表現(xiàn)能力有了較大的發(fā)展,中國寫意人物畫大大加速了進程。
寫意人物畫,首先是構圖,畫面的構圖是繪畫創(chuàng)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猶如我們作品的骨架。構圖在傳統(tǒng)畫論中又稱為“經(jīng)營位置”,即布局、取勢。寫意人物畫構圖既繼承了傳統(tǒng)人物畫和工筆人物畫的構圖特點,同時又吸收了現(xiàn)代其它畫種和西洋構圖繪畫的構圖法則,方法多樣,但基本度包含題材內(nèi)容的主次、交錯、呼應、取舍、均衡、藏露、疏密、虛實、留白等處理。常見的構圖形式一般有:三角形構圖、甲字形構圖、由字形構圖、則字形構圖、徐字形構圖以及綜合形式等。
其次是造型,造型可謂是一切視覺藝術的根本要素,特別是寫意人物畫對形象的把握和提煉能力要求極高。顧愷之講:“凡畫,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馬……”人物的形象遠比一般的物象要復雜得多。我們不要以為寫意人物畫只是簡練的幾筆,其實他對造型能力的要求是相當高的。所以日積月累的練習造型能力很關鍵,然后還要不斷學習吸收中國山水畫、花鳥畫以及書法中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和造型特點,以便豐富和提高自己對中國寫意人物畫的把握。藝術作品作為一個媒介處于創(chuàng)作者和藝術欣賞者中間,藝術欣賞者在欣賞的過程當中通過對作品構圖、材料、色的理解去感受作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情緒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幅好的作品需要日積月累的臨摹、練習、寫生,最重要的是要多讀書,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方可得心應手、揮灑自如。中國畫的精髓并不僅僅是繪畫,更重要的是表達個人的精神情感才是最高的境界。
寫意人物畫的造型不僅要準確,還要傳神,必須把構成形象的內(nèi)在特征與氣質(zhì)進一步分析刻畫,以求得“惟妙惟肖”。造型藝術通過形象反映客觀的精神面貌,因此擁有較強的造型能力是一個現(xiàn)代畫家應具備的基本繪畫技能。要想畫好人物畫,首先要過得了造型這一關,在這條路上沒有捷徑可走。古人云:“技近乎于道?!币簿褪钦f,沒有高超的造型基本功,“道”也是難以企及的。顧愷之也說:“于點睛之節(jié),上下、大小、濃薄,有一毫之失,則神氣與之俱變矣。”
在寫意人物畫中,一筆下去既要反映對象的結構特點、反映出轉折變化、陰陽虛實,從而更好的表現(xiàn)形體,如果沒有扎實的造型能力是不可能做到的。往往是造型能力越強,越能深入的表現(xiàn)對象,就越有把握用筆墨去概括和提煉,而且還要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沒有堅實、熟練的造型能力就談不上得心應手,也就不可能很好地、巧妙地用好筆墨技法,并且還將會導致既無形象可言有無筆墨技法。真正好的寫意人物畫其筆墨技巧只有在表現(xiàn)客觀對象的成功上才會感覺到筆墨的味道,給人以美的享受。否則沒有內(nèi)容不能反映形體的筆墨將是一文不值的。
傳統(tǒng)中國人物畫的造型舍棄了光影明暗及空間體積的作用,進而追求二維平面結構的表現(xiàn),因此以線勾勒造型始終是寫意人物畫的造型特點。傳統(tǒng)的繪畫從工筆重彩到水墨寫意經(jīng)歷了以線造型、書法入畫、講究筆墨三個階段。線形勾勒由單一到復雜多變,但始終是以線作為造型的主要媒介。
創(chuàng)作人物畫時,為了使造型更加準確,應先用鉛筆或者其他媒介在宣紙上大概的描繪出人物的形體位置,然后再開始用毛筆進行著墨。著墨程序通常是從頭開始, 頭部著墨程序有一次為眼、鼻、嘴、耳、額發(fā)臉部輪廓等,以此類推;著墨階段應注意用筆的變化,以線勾勒入手,以墨的點、面增強筆墨的表現(xiàn)力,并且同時輔之于皴、擦染等方法;用筆中、側、逆鋒并用,又以中鋒長線為主;線性的長短、聚散有致,以長統(tǒng)短、以聚籠散為好;用墨濃、淡、干、濕兼及,可以大塊墨色把握整體效果。水墨畫落筆生根,不宜修改,因此下筆前應該思量,下筆要大膽輕松,落筆之后細心收拾;重點部分細心雕琢,次要部分概括虛擬。筆法程式在運用的過程中,寧拙勿巧、寧慢勿快,要從容不迫,運氣凝神于筆端。在人物畫中,面部和手部的刻畫是很重要的,力求造型準確,但是如果衣紋軟弱無力,也是不能得到好的效果。同時在運筆施墨時,注意運筆的急徐、提按、順逆、濃淡,便可以產(chǎn)生豐富多變的筆觸變化,形成多層次的組合交響。由于水墨畫基本色調(diào)主要由墨黑組成,因此,在同一個色調(diào)上要想產(chǎn)生豐富厚實的墨色變化是一項極高的藝術手法,運用得當可能層次分明,玲瓏剔透,否則可能是污穢一片。
在作品即將完成的階段,對畫面本身進行整體審視和布局調(diào)整以及對人物造型的準確把握也是必不可少的。人物形象的生動性、墨色設置的有機性,背景處理的合理性等方面對于作品藝術表現(xiàn)力的作用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還需要根據(jù)作品的完成情況和藝術效果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
好的藝術作品是畫家思想情感和內(nèi)心世界的真實寫照,這不單單要求作者要有扎實的筆墨功夫和造型功底,更重要的是要有鮮明的個人風格和思想內(nèi)涵,這樣才能喚起欣賞者共鳴。獨立意義的創(chuàng)作做出的感悟往往來源于生活體驗。生活體驗就是藝術家在觀察和接觸生活后產(chǎn)生的創(chuàng)作情感或思考。自然界中的無限魅力想要用手中的畫筆使其成為藝術品,引發(fā)人們的共鳴就必須懂得從中提煉、發(fā)掘,并且學會舍棄,使所有景物在你的畫面中統(tǒng)一于一個整體,互相呼應、協(xié)調(diào)。只有這樣的創(chuàng)作才能終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參考文獻:
[1]美術教育研究雜志社.美術教育研究[J] 2013.04.
[2]陳孟昕.寫意人物畫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05.
[3]彭吉象.藝術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08.
[4]陳仲先.美與時代[J].天津書畫報出版社,2006.
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4-0219-01
作者簡介:陳斌榮,甘肅省武威市人,現(xiàn)就讀于貴州師范大學美術學院2014級藝術學理論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