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您如何看待網(wǎng)上熱議的6000件陶瓷器捐北師大,以及成立北師大邱季端中國古陶瓷博物館這個事件?
許勇翔:“北師大捐贈”這個事件我是上禮拜剛知道,看了以后挺吃驚的。微信上有關于瓷器的圖片,我一看這些個圖片,覺得問題來了。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校長等出席了捐贈儀式,還有我們的相關人員,什么中國某某委員會的會長姚政、某某博物館的研究員雷從云都出場了,笑話鬧大了。去年,浙江師范大學也在捐贈事件中鬧過風波。
據(jù)說中國的大學,每年都有獲得經(jīng)費支持籌辦大學辦博物館,所以現(xiàn)在的高校都在辦博物館。如果一年度的博物館經(jīng)費不用掉,會涉及下一年度經(jīng)費的劃撥問題,所以大學建博物館也跟政績一樣的,大家都想去建,這不是不好,但具體看你怎么個建法,你辦的是文物類型的博物館,那么有沒有專業(yè)的人士替你把關?像北師大接受人家捐贈的6000件陶瓷器,又欲成立古陶瓷博物館。當然我們不反對大學建這種類型的博物館,但前提是得確保捐贈的東西(藏品)是真的。博物館是保管人類文明精華的地方,不是垃圾堆也不是倉庫。
比如瓷器,涉及到時代不準確的,也不是完全不可以收,你可以選幾件作為樣品,作為研究學習的對比資料,但是不能一股腦兒打包全收下,我讓景德鎮(zhèn)生產(chǎn)就是了?,F(xiàn)在不是我們搞專業(yè)(鑒定)的人說它是(北師大接受捐贈的陶瓷器)假,就是讓景德鎮(zhèn)做仿古瓷器的人說,人家都笑歪了嘴了啊,紛紛打電話發(fā)微信說許老師你看,這個怎么能變成這樣一種事情呢。鼎鼎有名的師范學堂啊,怎么接受這種捐贈呢,啟功先生如果還健在的話,我看這件事情不一定是這樣處理的。我的一個觀點就是,高校辦博物館、接受人家捐贈文物,事先必須經(jīng)過鑒定,這是原則性的問題。不鑒定會出大問題的,畢竟你代表的是國家的大學。
記者:所以說不單單是專業(yè)的人士說北師大接受捐贈的陶瓷器是贗品,連做仿古瓷器的人也暗地里覺得好笑,那您本人的意見呢?
許勇翔:我可以開門見山地說,這不是真的,我一般不說人家東西是真的假的,我說這個東西它是瓷器沒錯,但是這個東西年份很淺,我說比你年齡還小呢。如果真的是永樂、真的是宣德、真的是元代的,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不說瓷器是贗品,因為瓷器又不會自己開口說話,如果別人是為了利益騙人說瓷器是某個年代,那當然是真贗的關系了。所以北師大接受捐贈,但你門口不攔、不做鑒定,你把不真的東西都“吃”進來了,鬧了笑話。捐的人肯定都說自己的東西都是國寶,是真的呀,但從照片來看是開門假,完全不像說的那么一回事,這種東西北師大不該接受的。作為國家的大學,不僅自己丟臉,也丟中國人的臉,有朋友笑話北師大的博物館應該叫“北師大邱季端潘家園地攤瓷博物館”。
記者:您剛剛提到,高校建博物館,接受捐贈沒有把好關,這是其中一個問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說,為什么會有這么多所謂的專家去站臺,這些專家里有文博系統(tǒng)的內(nèi)部專家,也有社會上的專家。
許勇翔:站臺,搞文物鑒定是我們文物系統(tǒng)內(nèi)部的專業(yè),但是文物部門里哪些人是能搞文物鑒定的,是真正懂文物鑒定的,我們內(nèi)部是清清楚楚的。并不是你在文物部門待過,跑到社會上就能做文物鑒定。現(xiàn)在社會上有一種誤區(qū)就是認為只要你是從上海博物館出來的、從故宮博物院出來的,就懂所有文物,就能鑒定文物,這兩者之間實際上不是畫等號的。另外,也不是所有博物館出來的人都懂文物鑒定。中國的博物館,實際上只有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天津藝術博物館、沈陽故宮博物院可以算藝術博物館,其他省市的都是地志類博物館,講的都是以地方歷史為主的博物館。地志類的博物館的專業(yè)力量就是搞考古,藝術鑒定是藝術博物館的強項,我們有一些同志,為迎合市場,專門在社會上拼命地做鑒定,這無非是咱們現(xiàn)在說的一切為了錢嘛。
你說雷從云懂鑒定嗎?我不認識這個人,我前天問國家博物館的一個同事,他說不懂的,他是文博系統(tǒng)的行政干部啊。而姚政原來是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玉器委員會的,我也不認識,據(jù)說現(xiàn)在已經(jīng)被除名了,他之前不是為了漢代玉凳跟周南泉兩個人鬧笑話了。而周南泉是故宮博物院工藝部的,我看他倒是不大會看東西的,因為出了很多洋相了,實在是無能的。你搞文物研究的就搞文物研究,你搞實物鑒定的就搞實物鑒定,這是兩回事,完全不一樣的,就如醫(yī)學院的教授,不能到醫(yī)院開刀一樣,所以這東西就是這么出的毛病。另外像上海社會科學院的許明,我也不認識,據(jù)說是本世紀初湊巧跟隨北京市文物局組織的專家團到伊朗、土耳其考察元青花,從此就自變成為元青花領域的專家,聽別人說他是“國寶幫”的軍師啊,許多文物領域的鬧劇都是“國寶幫”整出來的。
所以現(xiàn)在就牽涉一個未解決的問題,就是專家胡亂做鑒定造成的后果,當事人是否要負刑事責任。你去幫公家的博物館要不要負刑事責任,目前沒有相關規(guī)定涉及這個問題。比如你經(jīng)營一個民營博物館,花費幾億買來藏品,請專家做鑒定,專家說是真的,萬一被確定是假的,鑒定人是否需要負責任呢?
記者:從“國寶獻汶川”,到“漢代玉凳”、到“冀寶齋博物館”、“到北師大瓷器捐贈”,這些事件都引起了文物界、收藏圈人士的廣泛關注。但是私下看熱鬧、議論、嘲諷揶揄的人多,鮮有人真正站出來回應這樣的事情,包括國家的監(jiān)管機構,您認為這類事件該如何處理?
許勇翔:如我剛才提到的,我的觀點就是,國家的大學,要辦博物館、接受人家捐贈文物,首先必須經(jīng)過公開鑒定。第二點,對于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實的,現(xiàn)在已接受捐贈的,比如浙江師范學院,或者北師大,包括以后可能還會冒出來的其他大學的博物館,作為地方政府的文物行政管理部門,要去關心這些博物館接收文物的全過程,必須要去監(jiān)管捐贈,如果發(fā)現(xiàn)問題了,國家文物局應該召集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集體給予評判,而非私人出面,集體評判這個東西真的假的、好的壞的,接受還是不接受。如果我們的行政部門也不參與、不作為的話,那么這個市場將會越來越亂、越來越不像樣。說白了,文物市場亂象是有關文物部門政策法律法規(guī)貫徹不及時或者貫徹不得力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