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崇寧,彭傳海,黃雨建,王 敬
(1.自貢市林業(yè)局,四川自貢 643000;2.國有富順林場,四川富順 643200;2.榮縣林業(yè)局,四川榮縣 643100)
榮縣油茶產業(yè)發(fā)展與低產林改造現狀及對策
汪崇寧1,彭傳海2,黃雨建3,王 敬1
(1.自貢市林業(yè)局,四川自貢 643000;2.國有富順林場,四川富順 643200;2.榮縣林業(yè)局,四川榮縣 643100)
在對四川省榮縣油茶產業(yè)發(fā)展和低產林改造現狀深入調查的基礎上,分析該縣油茶低產林成因、改造措施、改造效果,最后提出產業(yè)發(fā)展和低產林改造存在的問題和對策,旨在為該縣油茶產業(yè)發(fā)展和低產林改造提供參考依據。
油茶;產業(yè);低產林;改造;現狀;對策
油茶(Camellia oleifera)屬山茶科、山茶屬,為常綠小喬木或灌木,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樹種之一,且是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樹種,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低山丘陵區(qū)[1-5]。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健康飲食的要求不斷提高和油茶產業(yè)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作為純天然高級油料的油茶產業(yè)得到了高速發(fā)展。2013年,榮縣被確定為四川省省現代林業(yè)重點縣建設以來,一方面通過項目推動、示范推廣,大力發(fā)展新造油茶林,油茶林面積由原留存的5 800 hm2提高到目前的9 500 hm2,另一方面對長期疏于管理的油茶林通過低產林改造,有效地提升了油茶產量,加快了農村綠色經濟發(fā)展,促進了林農持續(xù)穩(wěn)定增收。筆者結合近年來榮縣油茶產業(yè)發(fā)展和低改工作,旨在加大油茶低產林改造技術成果推廣應用,并對榮縣油茶產業(yè)發(fā)展提供一些建議意見。
1.1 油茶產業(yè)發(fā)展現狀
榮縣位于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區(qū),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無霜期長,是油茶適生區(qū),種植食用油茶的歷史悠久,縣志記載,已有1 000多年。近年來,榮縣大力發(fā)展新造油茶林和改造低產低效油茶林,通過實踐,油茶產業(yè)已初步形成了“種苗—基地—生產—加工—銷售”的一條龍發(fā)展模式,據統計,2015年全縣油茶鮮果產量達到15 000 t,產油茶籽油1 100 t,產值1.5億元,油茶種植面積、優(yōu)良品種數、產業(yè)發(fā)展水平均為全省第一。目前,油茶產業(yè)發(fā)展由省級林業(yè)龍頭企業(yè)四川弘鑫農業(yè)有限公司帶動,該公司主要從事油茶產業(yè)的生產經營活動,生產的“雙溪湖”牌油茶籽油成功注冊商標,通過QS認證并獲得有機食品認證和國家地理標志,贏得了較高的市場知名度和美譽度。
1.2 油茶優(yōu)良品種選育及推廣應用
2008年,開始油茶優(yōu)良品種選育,到2015年底,經省林木種苗委員會認定的已有12個油茶優(yōu)良品種(川榮50、川榮55、川榮66、川榮153、川榮156、川榮447、川榮108、川榮241、川榮444、川榮476、川榮523、弘鑫760),并在生產中推廣應用且效果良好。2014年對油茶優(yōu)良品種子代含油率測定,含油率普遍較高,發(fā)展?jié)摿O大(表1)。截至目前,已建成采穗圃6.67 hm2、種質資源收集區(qū)1.27 hm2、育苗地10 hm2,可年產優(yōu)質輕基質芽苗砧嫁接油茶苗200萬株以上,除了能滿足榮縣本地油茶產業(yè)發(fā)展,還外銷到自貢市貢井區(qū)、富順縣,宜賓市宜賓縣,內江市隆昌縣等地。
表1 5個油茶優(yōu)良品種子代含油率表(%)
1.3 油茶低產林改造現狀
據調查,2012年全縣有成片老油茶林4 000 hm2,多為20世紀70年代及以前栽植,由于缺乏管理等原因,絕大部分都成為了低產林,鮮果產量普遍不足1 500 kg·hm-2,經濟效益差。為促進油茶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迅速有效地提高油茶產量,榮縣以項目為依托,大力開展油茶低產林改造工作,2013年至2015年共計改造低產油茶林1 067 hm2,通過綜合改造措施鮮果產量可提高到10 500 kg· hm-2,大大提高了產量。
長期以來,榮縣油茶生產中需要解決的問題較多,其核心問題仍然是大面積油茶產量低,殘次林比例大,生產效益差。綜合多方面因素,油茶低產林形成原因如下:
(1)品種混雜,林齡老化。一是從品種差異看,油茶產業(yè)發(fā)展初期,長期實生栽培和異花授粉,形成花期、成熟期和果形、果色多種多樣的油茶品種。由于花期等差異懸殊,花期早的品種,開花植株少而得不到足夠異花授粉的條件或過早開花花芽不健全,坐果率低;花期過晚的品種,也因氣候逐漸寒冷昆蟲不能傳粉或花粉難以萌發(fā)而不能完成授粉。二是從林分結構看,由于高產株易于衰老等特點,隨著林齡的增長,高產株所占比例越來越少,整個林分進入衰老階段,很大程度上影響油茶產量。
(2)管理粗放,科技缺乏。一是因經營管理不善,沒有實施增產措施,油茶林長期撂荒,油茶林不僅與雜灌叢生,還跟馬尾松等高大喬木形成混交林,使其光照嚴重不足,水、肥、通風條件差,生長弱,導致病蟲害滋生,油茶產量降低。二是缺乏科學采摘,加工水平較低,部分油茶經營者,不按采摘技術要求,采摘時往往茶果尚未完全成熟,加上缺乏規(guī)?;庸て髽I(yè),多為私人作坊,缺乏精加工技術,影響了產量和收益。
(3)立地條件差,油茶生長發(fā)育不良。林農認為油茶比一般果樹耐瘠薄土壤,抗性好,適應性廣,因而不重視該樹種本身的生理及生態(tài)特性,常常將立地條件差的地作為油茶新造林地,導致油茶低產林多數位于立地條件差的山坡地,很難達到良種應有的生產潛力,失去了良種高產優(yōu)質的基礎條件。
形成油茶低產林的因素較多,因此,在改造前首先要調查低產林的立地條件、林分年齡、結構、密度、品種組成、林地現狀等基本情況,找出形成低產林的主要原因,采取某種或綜合改造措施,才能達到改造效果。主要改造措施如下:
(1)林分清理、調整密度。一是將油茶林中高大喬木、雜灌木、寄生植物、雜草以及老殘、病弱油茶樹清除;二是對于過密或者稀疏的油茶林,采取間伐、補植等措施,將油茶林密度調整為1 200株·hm-2左右。
(2)復墾保土、合理施肥。油茶林要因地、因時復墾,一般冬春季深挖,深度為20 cm~30 cm,夏季淺挖,深度為10 cm左右,同時做到冠外深挖、冠內淺挖,使林地起到保水保土作用。根據立地條件、樹體大小和生長情況,春季、夏季、秋季每季施復合肥(20∶5∶5或18∶6∶6)1 kg·株-1~2 kg·株-1,分別促進發(fā)芽、油果分化和提質增產,冬施有機肥3 kg·株-1~4 kg·株-1平衡養(yǎng)分促樹勢。
(3)整形修枝、優(yōu)化樹形。收摘茶果后到春梢萌發(fā)前,剪去干枯枝、衰老枝、下腳枝、病蟲枝、隱蔽枝、寄生枝,對徒長枝、交叉枝視情況合理修剪,通過修枝整形改善通風透光條件,調整樹體結構,促進低產油茶林改造與高產穩(wěn)產。
(4)防控病蟲害、提高抗性。油茶成林中為害最為嚴重的病害是炭疽病和軟腐病,不但造成當年損失,還會影響次年產量,衰弱樹勢,嚴重時造成整株死亡。油茶病蟲害多以綜合治理和預防為主,結合樹體管理,在4月~7月份定期噴灑波爾多液等殺菌劑可起到有效的預防作用。
(5)引進授粉蜂,促進增產。油茶是異花授粉植物,有研究證明,油茶授粉主要是昆蟲完成的。引入土棲蜜蜂,做到1株油茶1只蜜蜂,通過土棲蜜蜂采訪油茶花粉等活動,大幅度提高油茶花坐果率,有效地增加產量。
(1)在積極爭取國家投入的基礎上,加大油茶經營主體的投入,充分調動農戶管護積極性,改粗放管理為集約管理。榮縣現存的成片油茶低產林多數位于立地條件差,林地利用價值不高的林地,據生產實踐和實地調查,經過清林、修枝、除草、施肥等科學的綜合改造措施,產量能穩(wěn)定在11 250 kg·hm-2,次年由于國家投入不足,而農戶、業(yè)主為節(jié)約成本,施肥、除草等措施未能跟上,產量明顯下降到不足7 500 kg·hm-2。
(2)部分農戶過早的追求經濟效益,在茶果充分成熟前,對其進行采摘,結果導致干茶籽出油率很多不足23%,影響了茶油產量。為提高出油率,茶籽應在成熟期(按照“前三后七”技術,即寒露、霜降兩個節(jié)氣的前3 d和后7 d)采摘,干茶籽出油率能保證在25%以上。
(3)現有榨油廠大多未采用脫色、脫脂處理,導致茶油品質不高。為提高茶油質量,加工中應進行科學脫脂和脫色處理。一是根據茶籽新鮮程度選擇脫色劑種類和數量,新鮮茶籽所含色素多為熱敏性天然色素,遇熱脫色,可用較少的脫色劑;放置時間長的茶籽,毛油色澤很深,需較強脫色條件和脫色劑,脫色劑一般選擇活性炭和白土配比完成此工藝,為改善脫色油品質,有條件的加工廠最好全用活性炭。二是為不破壞茶油的高檔品質,采用全物理過程的冷凍法,要求冷凍結晶溫度控制在2℃左右,養(yǎng)晶72h以上,再回至6℃左右過濾,除去固脂成分。
(4)缺乏運行良好的加工企業(yè)和精深、綜合加工技術合理利用。一是引進扶持一家規(guī)模加工企業(yè),以加工銷售帶動油茶鮮果和茶籽收購,從而帶動種植和管理;二是吸引更多的市場主體,加大對新造林和老油茶林改造投入,確保新造林如期進入豐產期低改林效果明顯,豐產期產量保持在22 500 kg· hm-2,低改林保持在11 250 kg·hm-2;三是結合榮縣油茶資源和社會經濟現狀,搞好精深、綜合加工技術研發(fā)和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重點發(fā)展高檔食用油、高檔化妝品用油、生物農藥、生物飼料、活性炭等深度開發(fā),促進整個油茶產業(yè)鏈建設,最終實現油茶產業(yè)強縣的目標。
[1] 祁承經,朱政德,李秉滔,等.樹木學(南方本)[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4.
[2] 羅健,陳永忠,彭邵鋒,等.油茶低產林改造研究進展[J].湖南林業(yè)科技,2012,39(5):109~111.
[3] 胡小康,王真,王蘭英,等.油茶低產林分類改造技術要點[J].林業(yè)科技,2014,39(3):37~38.
[4] 商繼東,毛達民,吳英俊,等.施肥對油茶低產林改造的效果分析[J].江蘇林業(yè)科技,2014,41(2):32~34.
[5] 何鋼,袁德義,劉閑貴.油茶低產林土壤改良對土壤養(yǎng)分及土壤酶活的影響[J].中南林業(yè)大學學報,2011,31(3):76~80.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Reform ing of Low-yield Camellia oleifera Forest in Rongxian County
WANG Chong-ning1PENG Chuan-hai2HUANG Yu-jian3WANG Jing1
(1.Forest Bureau of Zigong city,Zigong 643000;2.Fushun County national forest farm,Fushun 643200;3.Forest Bureau of Rong County,Rong county 643100)
On the basis of deep investigat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dustry developmentand reforming of the low-yield Camellia oleifera forest in Rongxian county,Sichuan province,analysiswasmade of causes of low-yield,reformingmeasures,reforming effect,and then som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were put forward,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developing Camellia oleifera industry and reforming low-yield forest in Rongxian county.
Camellia oleifera,Industry,Low-yield forest,Reforming,Pres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
10.16779/j.cnki.1003-5508.2016.04.030
S7-9
A
1003-5508(2016)04-0127-03
2016-04-21
汪崇寧(1963-),男,大專,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森林資源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