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作龍 汪祖強
湖北陽新縣中醫(yī)院腦病科 陽新 435200
?
缺血性與出血性腦卒中患者危險因素對比分析
葉作龍 汪祖強△
湖北陽新縣中醫(yī)院腦病科 陽新 435200
缺血性腦卒中;出血性腦卒中;危險因素
腦卒中是造成居民死亡和致殘因素,每年100萬患者中死于腦卒中,是心臟病的3倍以上[1]。研究證實,高血壓、高血糖、冠心病、糖尿病、吸煙、飲酒等是造成腦卒中危險因素。而缺血性和出血性腦卒中是兩種發(fā)病機制不同的腦卒中類型。本研究對缺血性與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危險因素進行總結,以期提高臨床診治水平。
1.1 一般資料 缺血性腦卒中患者76例,男39例,女37例;出血性腦卒中73例患者,男41例,女32例。所有患者均經(jīng)頭顱CT和AMRI確診,符合1995年全國第4屆腦血管疾病會議制定的標準,排除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腔隙性梗死、單純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外傷和腫瘤腦出血或缺血患者。
1.2 診斷標準 高血壓采用《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標準,高血糖為1999年WHO提出標準,高脂血癥采用1997年中華心血管雜志編委會血脂異常防治對策專題頒布的《血脂異常防治建議》;高膽固醇血癥中總膽固醇5.7 mmol/L,高甘油三酯超過1.7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0.9 mmol/L。吸煙為平均每日吸煙1支連續(xù)1 a以上,飲酒平均每天飲酒50 g以上且持續(xù)1 a以上。肥胖為體重指數(shù)在25 kg/m2,房顫診斷標準為心電圖診斷標準,即第1心音強弱不均、間隔不一。
1.3 方法 記錄所有患者相關設計好的調查表,收集記錄人口資料學,包括個人疾病史、家族疾病史、生活方式因素和入院血壓、血脂、血糖情況。
2.1 相關指標比較 缺血性和出血性腦卒中在收縮壓、舒張壓、甘油三酯、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血糖、尿酸、纖維蛋白原上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缺血性和出血性腦卒中相關指標的比較±s)
2.2 缺血性和出血性腦卒中單因素分析 缺血性腦卒中在年齡(>60歲)、吸煙、飲酒、肥胖、高甘油三酯癥、高膽固醇癥、高密度脂蛋白癥、房顫發(fā)生率上明顯高于出血性腦卒中發(fā)生率(P<0.05);而在高血壓、脈壓增大、高血糖發(fā)生率上出血性腦卒中發(fā)生率明顯高于缺血性腦卒中(P<0.05),和性別無關(P>0.05)。見表2。
2.3 缺血性和出血性腦卒中Logistic多因素分析 經(jīng)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吸煙、高脂血癥高血壓、高血糖缺血性和出血性性腦卒中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3。
表2 缺血性和出血性腦卒中單因素分析 [n(%)]
表3 缺血性和出血性腦卒中Logistic多因素分析結果
研究表明,55歲以后發(fā)生腦卒中的幾率增加50%,60歲后缺血性腦卒中是出血性腦卒中的1.3倍,這說明年齡的是缺血性腦卒中重要危險因素[2]。另外,高血壓、高血糖和腦卒中是腦卒中獨立危險因素,故控制血壓有助于降低腦卒中發(fā)病率及病死率[3]。本次研究證實,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在高血壓、脈壓增大、高膽固醇血癥、高甘油三酯血癥等比率較高,且在分布上不同。這和我國成人高血壓發(fā)生率高,但知曉率、治療和控制率低等均有關。關于血脂和腦卒中的關系,研究證實,高血脂會增加血液黏稠度,加速腦動脈硬化發(fā)生,總膽固醇升高后損傷血管內皮細胞,促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形成粥樣硬化[4]。
結果顯示,房顫是缺血性腦卒中獨立危險因素,可使腦卒中發(fā)病率增加6倍以上,而應用華法林后房顫發(fā)生率減少60%以上。因心臟脫落血栓容易引起腦血管發(fā)生堵塞,另外心功能較差患者腦動脈血流減少,易誘發(fā)血栓形成[5]。本研究在獨立危險因素上未顯示,可能和本文房顫患者例數(shù)較少有關,且隨訪時間較短有關。眾多流行學認為,糖尿病易引起腦病微小動脈和腔隙性梗死的發(fā)生,是目前公認的缺血性腦卒中危險因素,且高血糖患者往往伴隨高血壓、高血脂等,高血壓會造成腦循環(huán)動力發(fā)生障礙,造成腦動脈管腔狹窄,造成腦血流供血不足,誘發(fā)缺血性腦卒中[6-7]。吸煙會影響全身主要心血管和血液系統(tǒng),加速動脈硬化,升高纖維蛋白原,促使血小板聚集,降低高密度脂蛋白等[8]。飲酒就會誘發(fā)心律不齊和心臟內壁活動,增加血小板聚集和激活凝血系統(tǒng),刺激血管平滑肌收縮,促使腦代謝發(fā)生障礙,引起腦血流量下降[9]。
綜上,我們在對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要進行健康教育、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除了防治共同的危險因素,對出血性腦卒中要強調控制血壓重要性和必要性,對缺血性腦卒中要定期監(jiān)測心臟功能,要控制房顫發(fā)生,加強對全身主要動脈的監(jiān)測和防治。要通過飲食、適當運動,戒除煙酒、堅持長期規(guī)律性用藥和保持心理平衡,達到延緩和阻止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穩(wěn)定斑塊,促進動脈側支循環(huán)建立[10]。對出血性腦卒中患者要監(jiān)測血糖、血壓,將血壓控制在130/80 mmHg左右,空腹血糖控制在7 mmol/L以下,盡可能降低脈壓差[11],且要加強飲食控制,要低鹽低脂和糖尿病飲食,通過控制體質量加強運動等多種方式綜合控制血壓和血糖,同時規(guī)律性服用藥物也至關重要,可降低血糖、血壓紊亂,降低腦卒中風險性。
[1] 金意,鞠忠,喬大偉,等.缺血性與出血性腦卒中危險因素對比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2,24(3):285-286.
[2] 李立新,李琳琳.缺血性和出血性腦卒中危險因素分析[J].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45(2):313-315.
[3] 黃久儀,王桂清,楊永舉,等.缺血性與出血性腦卒中危險因素及血流動力學指標的比較[J].上海醫(yī)學,2011,29(11):813-815.
[4] 賀林項.缺血性及出血性腦卒中危險因素分布的差異[J].吉林醫(yī)學,2014,21(1):4 690-4 691.
[5] 吳雅芳,林金秀,林建珍,等.急性缺血性與出血性腦卒中危險因素的對比研究[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2,12(1):47-51.
[6] 李焰生,林巖,王瑞芳,等.上海地區(qū)2201例腦卒中患者危險因素分析[J].上海醫(yī)學,2012,33(9):799-802.
[7] 付守芝,張友恩,李孝全,等.缺血性與出血性腦卒中危險因素對比分析[C].//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急診醫(yī)師分會第一屆全國年會論文集,2011,1(2):342-343.
[8] 周高雅.長沙地區(qū)腦卒中患者的臨床特點和危險因素分析[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9(4):92-96.
[9] 黎四平.急性缺血性與出血性卒中危險因素的對比研究[J].延邊醫(yī)學,2015,6(4):160-162.
[10] 楊芳,李繼英.誘發(fā)缺血性及出血性腦卒中危險因素對比分析[J].右江醫(yī)學,2011,29(1):6-7.
[11] 張仲,郭建雄.缺血性與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漿中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對比分析[J].內蒙古醫(yī)學雜志,2012,41(3):321-322.
(收稿2015-11-03)
R743.3
B
1673-5110(2016)21-0076-03
△通訊作者:汪祖強,E-mail:3820385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