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獻忠 馮謝琳
湖北老河口市第一醫(yī)院 老河口 441800
?
·診治研究·
分析血脂和血清脂蛋白譜檢測對腦出血與腦梗死的診斷價值
曾獻忠 馮謝琳
湖北老河口市第一醫(yī)院 老河口 441800
目的 分析腦梗死與腦出血患者血脂、血清脂蛋白譜的變化期差異。方法 選取本院神經(jīng)內科收治的60例腦梗死患者、60例腦出血患者及60例體檢健康者(健康組)為觀察對象,分別檢測3組血脂、血清脂蛋白譜的變化及特點。結果 腦梗死組、腦出血組TG、LDL-C、VLDL-C水平顯著高于健康組(P<0.05);腦梗死組、腦出血組HDL-C、ApoE水平顯著低于健康組(P<0.05);腦梗死組TG、TC、LDL-C水平顯著高于腦出血組(P<0.05)。3組血清脂蛋白譜指標PreβLP1、PreβLP2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腦梗死組、腦出血組血清脂蛋白譜指標AL、βLP顯著高于健康組(P<0.05),血清脂蛋白譜指標ɑLP顯著低于健康組(P<0.05)。結論 腦梗死與腦出血患者的血脂、血清脂蛋白譜較健康人群改變顯著,臨床檢測血脂、血清脂蛋白譜指標對臨床診斷、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腦梗死;腦出血;血脂;血清脂蛋白譜
本文選取本院神經(jīng)內科收治的60例腦梗死患者、60例腦出血患者及60例體檢健康者為研究對象,分別對其血脂和血清脂蛋白譜做分析對比,觀察不同分組患者血脂表達特點,旨在探討血脂與腦出血、腦梗死產(chǎn)生及發(fā)展的關系?,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神經(jīng)內科收治的60例腦梗死患者、60例腦出血患者及60例體檢健康者(健康組)。腦梗死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齡55~79歲,平均(67.85±9.47)歲;其中合并高血壓39例,糖尿病17例,吸煙史24例;體重指數(shù)(BMI)(23.5±2.6)kg/m2。腦出血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齡58~79歲,平均(65.62±8.94)歲;其中合并高血壓44例,糖尿病19例,吸煙史26例;BMI(23.7±2.5)kg/m2。健康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齡55~79歲,平均(65.02±9.05)歲;BMI(23.3±2.7)kg/m2。3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①腦梗死、腦出血患者的診斷依據(jù)1995年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的診斷標準;②發(fā)病后24 h內入院,經(jīng)頭顱CT、MRI檢測確診[1];③近2周內未服用調節(jié)血脂類藥物的患者;④研究方案報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與研究對象簽訂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①合并甲狀腺疾病(甲亢、甲減病史的患者);②合并腫瘤、腦血管畸形、腦外傷、腦寄生蟲病的患者;③合并肝腎功能障礙的患者[6]。
1.3 樣本采集 3組患者均于清晨8:00空腹抽取血量5 mL置入干燥試管,3 200 r/min離心10 min,靜置分離血漿置入干凈試管備檢。
1.4 觀察指標及檢查方法
1.4.1 觀察指標:檢測并比較3組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VLDL-C)、非酯化脂肪酸清蛋白(AL)、載脂蛋白E(ApoE)、ɑ脂蛋白(ɑLP)、β脂蛋白(βLP)、中間β脂蛋白(IntβLP)、前β脂蛋白(PreβLP)的差異。
1.4.2 檢查方法:使用高壓液相層析法測定TC和TG表達水平,酶聯(lián)免疫(Elisa)吸附法測定VLDL表達水平,免疫濁度法測定LDL-C及HDL-C表達水平,所有指標檢測均在全自動生物化學分析儀中完成;雙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法檢測ApoAl、ApoE、ɑLP、βLP、IntβLP和PreβLP的表達水平,辨別分析的剔選變量選擇F統(tǒng)計值對應的P值作為準則,引入自變量選擇P=0.10,剔除自變量選擇P=0.11,后以此為基礎建立辨別函數(shù),對比分析辨別分類和原分類,分別對辨別符合率進行計算。
2.1 3組血脂指標比較 3組TG、TC、LDL-C、HDL-C、VLDL-C、ApoE水平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腦梗死組、腦出血組TG、LDL-C、VLDL-C水平顯著高于健康組(P<0.05),HDL-C、ApoE水平顯著低于健康組(P<0.05);腦梗死組TG、TC、LDL-C水平顯著高于腦出血組(P<0.05)。見表1。
表1 3組血脂指標比較
注:與健康組比較,①P<0.05;與腦出血組比較,②P<0.05
2.2 3組血清脂蛋白譜比較 3組血清脂蛋白譜指標AL、ɑLP、βLP、IntβLP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reβLP1、PreβLP2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腦梗死組、腦出血組血清脂蛋白譜指標AL、βLP顯著高于健康組(P<0.05),血清脂蛋白譜指標ɑLP顯著低于健康組(P<0.05)。見表2。
表2 3組血清脂蛋白譜比較±s)
注:與健康組比較,①P<0.05
腦出血及腦梗死均屬于常見、高發(fā)的腦血管危癥,早期癥狀輕微,預防難度較大,但病情發(fā)展速度快,臨床救治難度高,病死率高[7]。研究表明,腦血管動脈粥樣硬化是誘發(fā)腦出血及腦梗死重要因素之一,這是因動脈血管壁受到侵害而導致組織纖維增生形成粥樣硬化斑時,可誘發(fā)血管彈性下降,易破裂[8-9],同時動脈粥樣硬化斑還可造成血管狹窄形成血栓和引起動脈內膜炎,這些均是腦出血和腦梗死的高危致病因素。文獻資料中,在腦血管動脈粥樣硬化斑的形成過程中,血脂可造成心、腦血管損傷形成,導致血管炎癥病變并促進其惡化,因此血脂和腦出血、腦梗死的產(chǎn)生及發(fā)展具有相關性[10]。
本研究使用血清脂蛋白譜(SLPG)測定患者血清內血脂各指標表達,這是因為SLP能夠先對血清脂蛋白各成分進行分類,后對其定量分析并形成對應的譜圖,可清晰表達出血脂蛋白各組成部分及其再分層組成物間關系,可反映其動態(tài)平衡關系。人體血脂代謝異常屬于誘發(fā)腦梗死的重要因素之一,而LDL-C能夠在腦動脈血管內壁上逐漸積聚,導致動脈血管壁組織上出現(xiàn)粥樣硬化斑塊,血管病變而誘發(fā)腔管狹窄。據(jù)統(tǒng)計,1 L血液內的LDL-C表達提高1 mmol,可致腦梗死發(fā)生率上升20%~22%,而1 L血液內的HDL-C表達提高10 mg/dL,腦梗死發(fā)生率則會下降12%~16%[11]。這是因為HDI-L能夠顯著抵抗動脈粥樣硬化,而其表達下降為人體動脈粥樣硬化的高危險因素之一。文獻顯示,高密度質蛋白能夠顯著降低腦梗死發(fā)病率,對腦血管動脈具有保護作用,而LDI-C增高和HDI-C降低可提高總腦卒中發(fā)生率。此外,高TG血癥屬于血脂代謝異常高特異性表現(xiàn)之一,其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發(fā)展間具有密切相關性。本研究中,腦梗死組、腦出血組TG、LDL-C、VLDL-C水平顯著的高于健康組(P<0.05),HDL-C、ApoE水平顯著的低于健康組(P<0.05),表明腦梗死及腦出血和人體血脂代謝異常具有相關性。本研究腦梗死組的TG、TC和LDL-C水平顯著高于腦出血組(P<0.05),顯示腦梗死和腦出血的血脂代謝異常存在差異性,可能是因誘發(fā)腦梗死和腦出血的病理基礎具有差異性。其中腦梗死血脂代謝異常能夠導致腦動脈內膜血脂積累于管壁上,而后誘發(fā)硬化斑塊,并導致血管腔狹窄和血栓沉積堵塞血管;腦出血致病機制主要因動脈硬化所致,并誘發(fā)微小動脈血管壁彈性下降及形成玻璃性硬化病變[12],導致動脈血管生成動脈瘤,造成患者在高血壓下腦血管破裂出血。
本文腦梗死組、腦出血組的血清脂蛋白譜指標AL、βLP顯著高于健康組(P<0.05),血清脂蛋白譜指標ɑLP顯著低于健康組(P<0.05);這是因為AL、βLP表達水平和LDL-C表達變化具有同步性,即同時降低、升高。此外βLP升高也與腦梗死、腦出血患者血清內TC升高具有相關性,而人體內ɑLP和βLP間處于動態(tài)平衡,當后者表達升高,可致前者相應降低,均表明患者體內富含脂蛋白顆?;蛘吒邤?shù)量的殘粒,降低機體血清內對脂類物質自清除能力下降,也反映出腦梗死和腦出血患者出現(xiàn)血脂代謝異常。
綜上所述,腦梗死與腦出血患者的血脂、血清脂蛋白譜較健康人群出現(xiàn)異象性變化,通過檢測患者血脂、血清脂蛋白譜指標,對于危癥的診斷、治療具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推廣。
[1] 支燕芳,林淑琴.血脂和血清脂蛋白譜檢測對腦出血與腦梗死的診斷價值[J].浙江臨床醫(yī)學,2015,17(1):123-125.
[2] 孫紅光,張再輝,李光平.血脂水平與腦卒中關系的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7(10):75.
[3] 林偉平,向彩霞,黃文.腦卒中與同型半胱氨酸、血脂、血糖及纖維蛋白原的相關分析[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31(6):977-979.
[4] 孫慧英,李濤.腦卒中及其危險因素分析[J].卒中與神經(jīng)疾病,2012,19(3):167-170.
[5] 喻利.腦出血患者血清膽固醇的表達[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8(32):41-42.
[6] 趙龍輝,高麗麗,張秋婭,等.臭氧自血療法治療急性腦梗死235例臨床研究[J].卒中與神經(jīng)疾病,2015,4(1):40-42.
[7] 劉瑞芳,駱艷偉,高峰,等.急性腦梗死患者血尿酸水平與短期預后的關系探討[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8(6):832-834.
[8] 王冬梅,胡俊,傅冬梅.血漿中血脂類生化指標與腦血管病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3(3):315-316.
[9] 張鵬,聶淑慧,薛令輝.普羅布考對急性動脈粥樣硬化性腦梗死患者血清抵抗素及血脂水平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2015,10(2):188-192.
[10] 楊亞超,劉英霞,張江山,等.腦出血并發(fā)腦微出血患者的腎臟損傷標志物研究[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2015,48(6):469-474.
[11] 鄭倆燕,馬琳,王淑榮,等.急性腦梗死患者單病種質量控制分析[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7(6):625-627.
[12] 嚴培玲,王菁,黃錫亮,等.匹伐他汀鈣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血脂和頸動脈斑塊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5,8(6):864-865.
(收稿2015-10-31)
R743.33
B
1673-5110(2016)21-00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