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畢方圓
“在中國,留學似乎正在變成一種全民運動?!甭妹廊A人作家陳屹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如此感嘆道。陳屹,1977級大學生,1986年赴美留學,后在美國工作、定居,一雙兒女在美國出生。她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關注美國教育,已出版《誘惑與困惑:美國教育參考》《美國素質(zhì)教育大參考》《背洋書包的中國孩子》,主編《送孩子去常春藤:20位常春藤媽媽的教育手記》。她的新書《名校之路》首次披露赴美留學的陷阱與誤區(qū)?!坝行┰?,我必須站出來說?!标愐僭诮邮堋董h(huán)球時報》專訪時說,現(xiàn)在的留學市場太浮躁,中國家長和學生對留學申請、留學生活有著太多太多的認識誤區(qū),這些誤區(qū)可能會害了他們。
越早出國離名校越近?
環(huán)球時報:在您看來,現(xiàn)在的留學生和你們當年有什么不同?
陳屹:我們當年那一代留學生全靠自己,沒有任何外力幫助,一切從零開始,各種拼殺磨煉都是實實在在的?,F(xiàn)在的孩子非常幸運,我們以前奮斗四五年才想到的東西,可能是現(xiàn)在的孩子第一步就想到的,他們具備了很多能力,享受了父母的紅利,可以跨越很多自己該走的路,從而進入一種捷徑。但這種捷徑其實隱藏著很多陷阱。
環(huán)球時報:今年的熱播劇《小別離》讓低齡留學成為社會關注熱點,您怎么看留學低齡化的趨勢?
陳屹:要看每個人的期望值。有的人希望讓孩子換個環(huán)境去重新發(fā)現(xiàn)自己,找到信心和出路;有人期望讓孩子早早適應,為上名校早做準備。第一種情況,如果在國內(nèi)學得一塌糊涂,缺乏基本的自律,這種孩子出去也不行,這種情況在低齡留學生中的比例是很高的。另一種情況就是奔著名校去的,以為越早去離美國名校越近。這也是一種錯覺。大部分提前到美國讀書的孩子,其實距離美國名校的距離更遠。
美國名校的生源很多來自頂級私立高中,然而頂級私立高中資源非常有限,美國本土學生都競爭激烈,更不用說國際學生。美國也有些較為便宜的普通私立高中,往往是走讀的,這些學校每年進入名校的比例很低。目前有90%的中國學生在這個段位的高中讀書,每年有幾萬人。讀普通走讀高中,中國孩子要住寄宿家庭。一個青春期的孩子住一個在陌生家庭里,可能會失去成長中很重要的家庭教育。沒有好的家庭教育,孩子各方面的成長會打折扣,考取美國知名大學的競爭力也會下降。
中介“最貴的就是最好的”?
環(huán)球時報:您在新書《名校之路》里提到留學行業(yè)的暴利,可現(xiàn)在許多家長可能確實就是認為,中介費用越高,服務品質(zhì)越高。能否談談這個話題。
陳屹:在中國,留學成為一個巨大的產(chǎn)業(yè)。留學機構收費可能是美國一些升學機構的幾倍甚至更多。我不想評判這種收費是否合理,中國留學機構可能確實多做了一點,但他們做的更多的其實是美國機構不會去做的一些“秘書活兒”,因為中國學生申請需要用到外語,涉及文化溝通。美國機構會讓學生自己去做很多事情,他們認為那是孩子應該自己去經(jīng)歷的。而在中國,許多家長會認為,我交了錢,留學機構就應該大包大攬,提供一條龍服務。中國家長把孩子本來應該自我成長的體驗外包給了別人。這是很大的損失。
中國的市場現(xiàn)在太大,留學機構有上萬家,甚至在讀留學生也可以當留學專家。這正常嗎?一個孩子的留學,對一個家庭來說,是一種百分之百的人生期待。而對很多留學機構來說,這個孩子的留學,就是機構產(chǎn)業(yè)鏈下百分之幾的流水線作業(yè)產(chǎn)品,這是最可怕的事。
中國人迷信“最貴的就是最好的”,很多留學機構里的設施都非常高端,走進去富麗堂皇,讓中國家長感到自己是VIP客戶,享受的是最好的服務。美國沒有這么做的,這種機構就是給學生服務的,不需要這么張揚。以前大家喜歡在奢侈品上花錢,現(xiàn)在一些人不再砸?guī)兹f塊錢去買個包,開始明白什么叫合理價格。你以前砸的是很多錢,現(xiàn)在你在孩子的教育上砸錢,不在乎是否浪費,可是你知道嗎,你砸的不是錢,是孩子,是孩子的成長,你砸得起嗎?
我在“留美學子”的公號上提供“陳屹視線——世界名?!惫娣窒?,邀請一些名校孩子的父母分享教育理念,國內(nèi)朋友跟我說,這么好的資源,你為什么不收錢,不收錢,沒人會相信你的。在美國,做教育的人很多都是見過名利的,他們完全可以在其他行業(yè)掙到很多錢,選擇教育是出于內(nèi)心真正的熱愛,他們都有強烈的公益心,真正要把教育做好,靠的也是這份熱愛和公益。
環(huán)球時報:很多人會問,去留學機構加強一下語言考試還是有必要的吧?
陳屹:我不反對上輔導班,但報班是為了如虎添翼,而前面的基本功需要自己打好。很多家長用報班剝奪了孩子的自學路徑。如果孩子能自己大量閱讀、先踏踏實實自學一部分,再讓老師帶一帶,學習效果會更好。
不要把“一手好牌”打爛
環(huán)球時報:有人說,留學要早規(guī)劃,3歲就得開始準備,要學外語,要學特長。您怎么看?
陳屹:“人生早規(guī)劃”的概念經(jīng)常跟商業(yè)綁在一起。為什么早規(guī)劃?其實是很多商家把家長早早規(guī)劃成他們的客戶了,用這些概念預先鎖定客戶,之后才有一條龍服務,才有錢掙。
人的成長過程充滿變數(shù),家長要跟孩子一起成長,不斷去發(fā)現(xiàn)孩子,一些內(nèi)容實在無法百無一失地規(guī)劃出來。
人生早規(guī)劃的一個弊病就是太功利。有的孩子來了美國問我,阿姨,學校有很多活動,參加哪個對申請大學有用?我說,你應該自己去參加幾個,自然會找到適合自己的。過于功利,相當于自行放棄了很多發(fā)現(xiàn)自己的機會。
環(huán)球時報:您的一雙兒女分別考上芝加哥大學和杜克大學,能否分享一下您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經(jīng)驗?
陳屹:我還真沒有給孩子早規(guī)劃過,我只是做好自己,愛看書,不會因為困難而放棄,做事充滿熱情,對人充滿善意,這就是我。我的孩子就是跟著這樣的媽媽長大的。他們都很善良,沒少吃虧,我不糾結(jié),社會就這樣,你幫人白幫,被人利用,沒關系,幫助別人,自己能力得到了提高。很多人怕吃虧,什么都不做,能力自然鍛煉不出來。
父母的自我成長非常重要,如果父母停止了學習,就會把過多的期許放在孩子身上。我允許孩子失敗,甚至希望他們在人生早期遭遇挫折,現(xiàn)在不經(jīng)歷,以后還哪有機會?得讓孩子輸?shù)闷稹2粫驗樽约狠?,就破滅了。為什么許多孩子心理脆弱,甚至因此發(fā)生一些悲?。恳驗楹⒆虞敳黄?,更多是因為他們的父母承受不起。如果我們自己能輸?shù)闷?,就不會過分糾結(jié)于孩子“有沒有出息”。
環(huán)球時報:在激烈競爭的現(xiàn)實中,中國家長似乎普遍比較焦慮。
陳屹:對父母來說,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教育環(huán)境未必比二三十年前好,那時人們摸著石頭過河、非常安靜地教育子女,家長和孩子至少在情緒上比現(xiàn)在淡定?,F(xiàn)在的教育都變成“群眾運動”了,在這種浪潮里,你必然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你的孩子永遠跟不上別人,因為你聽到的永遠都是最成功的,聽到一個成功的還行,聽到一百個成功的,你會瘋掉的。因為你永遠都達不到。而且你并不知道人家成功的背后是什么,它可能有起伏,也可能有你永遠拼不過的其他因素。
現(xiàn)在這一代的孩子已經(jīng)很優(yōu)秀了,一些家長其實是把一手好牌打爛了。許多孩子家庭條件好,從小去過很多地方,視野廣,格局大。如果家長不要這么患得患失,讓孩子多經(jīng)歷些失敗,多一些奮發(fā)的動力,孩子將如虎添翼。很多人都在找捷徑。其實,人生道路上一厘米的捷徑都沒有,如果你走了捷徑,前面總有該吃的苦頭在等著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