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薇薇/編譯
學術界內的另類選擇
張薇薇/編譯
我的確發(fā)現了一個另類的契機——讓我繞了整整一圈又回到了原點
當我進入研究生院時,我想成為一所規(guī)模較小的教學型大學的教授。我想象著將來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就是幫助學生培養(yǎng)科學的激情,并在他們追求自己心儀工作的過程中給予必要的指導。但是隨著我研究生學習的深入,我感到了老師們身上的巨大壓力,因為他們要走更加“傳統”的以研究為中心的學術道路。
那條道路以及它的要求——要經常發(fā)表文章、獲得基金,然后費盡心思獲得終生職位——這些全然不是我想要的。在研究生院學習接近尾聲的時候,我也同樣被我的“胰腺β細胞生物學研究”搞得筋疲力盡。對我來說最好的選擇就是追求“另類的”職業(yè)道路。在經歷了一些困難以及意想不到的機遇后,我的確發(fā)現了一個另類的契機,這一契機讓我繞了一圈又回到了學術界。
當我研究生學習接近尾聲時,我申請了很多非研究性的職位,我覺得這些職位能使我在政策、寫作及項目管理方面的學術背景,運用到大型的生物醫(yī)學企業(yè)中。但遺憾的是我甚至沒有得到一個電話面試。我分析這其中失敗的原因是,我沒在申請中強調我學習期間所收獲的那些能夠轉換的技能。舉例來說,簡歷中我沒有提及自己有項目管理方面的經驗,因為我從沒有得到過項目管理方面的工作??晌覜]有意識到,其實在許多方面,獲得博士學位的過程就相當于從事一個長期的項目管理工作。
但是即使沒有那方面的知識,我的第一個機會終于還是如期而至:肯塔基大學的癌癥研究中心雇傭了我,給了我一個科學寫作與編輯的職位??纤髮W是我獲得學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的母校。在我的簡歷以及求職信中,我仍然沒有強調我的非研究性技能,但是后來我得知,是研究生院的教授們說服了招聘經理雇傭了我,他們強調我擅長與人溝通,并且工作勤奮。后來我又利用這兩方面的特長,結合其他一些可轉換的技能,在管理崗位上不斷前行。我?guī)椭鷦?chuàng)辦和經營了一個規(guī)模較大的交流中心,旨在提高教職工的學術產出,之后我在癌癥研究中心得到了一個科研管理及運營管理的職位。我發(fā)現我喜歡通過管理來促進研究。
一旦我離開了實驗室,我開展研究的激情也被重新激發(fā)出來了,我喜歡在我的管理職位上自由地從事學術工作。區(qū)別在于我現在著手研究的領域都是與我個人密切相關的,包括改進博士生的培養(yǎng)方式,研究肺癌的分子生物學和流行病學(肺癌曾經奪去我父親的生命)。我也開了一門職業(yè)發(fā)展課程,以我的親身經歷指導學生,為他們畢業(yè)后進入職場做好準備。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作為一名既能搞研究又能搞教學的管理者,我的這些技能使我得到了一個非傳統意義的教師職位。這個職位一開始是個非終身制的教職,但是從這個月開始我要朝著終身制奮斗。由于我的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科研管理上,只有一小部分時間集中在教學和學術研究上,所以我就不會背負大多數教師所面臨的那些壓力,要知道那些壓力是促使我早期離開這條路的一個重要因素。
當初作為一名疲憊沮喪的博士生,我一心想逃避在一所注重科研的大學當教師的命運,從未想過教師這個職業(yè)正是我樂于從事的工作。一想到既能參與研究中心的管理,又可以教書(這可是我最初的職業(yè)目標),就使我激動不已。能夠幫助學生發(fā)掘和規(guī)劃他們的職業(yè)選擇(包括那些學術性的工作),使我倍感欣慰。
[資料來源:Science][責任編輯:絲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