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 皓
西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重慶 400715
文化五維度理論下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組織管理溝通的影響
歐 皓
西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重慶 400715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有著豐富的內涵。傳統(tǒng)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行為方式、為人處事的原則,更影響著管理溝通的有效性和及時性。文化背景是溝通者長期的文化積淀,也是溝通者價值取向、思維模式、心理結構的總和。自古以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強調陰陽協(xié)調、儒家思想、中庸之道,這些文化形成了中國人中庸的性格,在管理溝通中想要避免沖突,實現和諧圓滿。結合中國傳統(tǒng)儒家文化,霍夫斯泰德提出了文化五維度理論。本文將從文化五維度的視角下,探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組織管理溝通的影響,并為管理溝通中存在的問題提供建議和對策。
傳統(tǒng)文化;管理溝通;文化五維度;建議對策
美國著名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說過:“未來競爭是管理的競爭,競爭的焦點在于每個社會組織內部成員之間及其與外部組織的有效管理溝通之上?!绷己玫墓芾頊贤ㄓ兄诰S持組織的正常運作,加強組織成員間的相互了解,實現組織目標。文化是人們看待和處理問題的價值觀和價值體系。中國作為一個具有五千年華夏歷史的國家,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深入人心,儒家的“仁”“和”“禮”“義”深深地影響了華夏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
中國是一個集體主義思想濃厚、權利距離差距較大、長期取向深入人心的國家。但在不確定性規(guī)避和男性度兩方面上,中國文化表現的不是很明顯。
(一)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維度是衡量某一社會總體是關注個人利益還是關注集體利益。個人主義傾向的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較為松散,人們傾向關心自己及小家庭;集體主義傾向的社會則關心大家庭,個人必須對族群絕對忠誠。
(二)權力距離:權力距離指某一社會中地位低的人對于權力在社會或組織中不平等分配的接受程度。權利距離大的社會,人們會接受較強的等級制;權利距離小的社會,人們接受較弱的等級制。
(三)長期導向和短期導向:長期導向和短期導向維度指某一文化中的成員對延遲其物質、情感、社會需求的滿足所能接受的程度。堅持長期取向的民族,主要著眼于遠期利益,不會急功近利;堅持短期取向的民族,主要從當前利益出發(fā)進行決策。
(一)強調“貴和溝通”,追求圓滿。“貴和”思想最早出現在《尚書》中,堯帝、周公等人提出了“協(xié)和萬邦”、“和恒四方民”的主張。在儒家看來,“和”是管理活動的最佳境界,是人與人進行溝通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F代社會中,人們也強調家庭、事業(yè)、人際關系、人生的和諧圓滿;企業(yè)的管理溝通過程中也強調柔性化溝通,營造和諧的企業(yè)氛圍。
(二)集體主義色彩濃厚,追求中庸。自給自足的農耕經濟是中國文化孕育的經濟基礎,依靠“集體的力量”和“和平共處”是農耕文化的精髓的表現。我國傳統(tǒng)文化觀念提倡集體主義,集體利益凌駕于個人利益之上。中國人注重集體主義精神,偏愛群體工作,強調集體的合作融洽。
(三)注重面子文化,含蓄委婉。中國人強調“禮尚往來”、“滴水之恩必將涌泉相報”,過于講求人情妨礙了人們之間直率坦誠的溝通。例如:古代文人志士在進諫時總是會事先考慮進諫是否會影響自己或他人的面子,忽略了問題的實質,結果使進諫夭折。
(一)集體主義使管理溝通趨于和睦但缺乏個性?,F代企業(yè)的管理溝通中,具有集體主義傾向的員工擁有高度的組織認同感和歸屬感,將組織利益放在首位,溝通過程中強調以和為貴,避免和其他員工產生爭論;但是,為保持良好的溝通氛圍,員工往往會迎合對方的意見和想法,集體主義傾向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員工真實想法的表達和個性的彰顯。
(二)權力距離使管理溝通形式僵化,員工出現沉默行為。中國是一個典型的高權力距離的國家,權力差距指數高達80。中國的等級制度在企業(yè)中體現在“金字塔型”的權力結構上。在管理溝通過程中,由于權力距離過大,上下級缺乏有效的溝通,下級對上級的命令一般是絕對服從,不會對上級的決定提出質疑;具有較好的想法和創(chuàng)意的員工也會出現漠視性的沉默行為。
(三)長期導向使管理溝通不暢,缺乏靈活性。受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中國人形成了堅韌不拔、重視長期發(fā)展的思想觀念。員工長期導向的存在導致溝通不暢,某些員工因為知廉恥而選擇沉默,害怕被上級或者同事貼上負面標簽,在組織中被大家排擠,從而影響其長期的發(fā)展。
(一)注重溝通的合理性和妥當性,挖掘深層內涵。在管理溝通過程中,不應單純地奉行“沉默是金”的原則,要做到合理、妥當,得到雙方認可;同時,要在特定的立場上保留溝通內容的真實性。其次,由于中國人說話較為含蓄委婉,因此,要掌握管理溝通的技巧,把握管理溝通的尺度和維度,挖掘深層次的內涵,實現有效的管理溝通。
(二)減少溝通層級和權力距離,提升溝通效率。管理者在與員工進行溝通時,應當盡量減少溝通層級,加強高層管理者和員工的直接溝通,上級要深入基層,體察員工,加強交流;同時,要健全組織的溝通渠道,提升溝通的效率和質量,設計一套包含正式溝通和非正式溝通的通道,促使企業(yè)從金字塔型的溝通模式轉向扁平化的溝通模式。
(三)營造利于溝通的組織文化,改善溝通環(huán)境。企業(yè)要營造利于溝通的組織文化,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促使人溝通。通過建立特別的獎勵機制讓員工感覺到溝通的正面效果,使之有誘因去進行新的溝通。同時,要建立一種雙向互動的企業(yè)管理溝通環(huán)境,營造管理者與員工雙方彼此信賴的溝通氛圍,提升溝通的效率和質量。
[1]陳婉蘭.跨國企業(yè)文化管理研究[D].武漢大學,2005.
[2]邢夏潔.探析傳統(tǒng)文化對企業(yè)管理溝通的影響[J].江蘇科技信息,2013(1).
[3]周建濤.權力距離導向對員工沉默的作用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
[4]蘇勇.管理溝通[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
[5]崔佳穎.組織的管理溝通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