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穗
“媽媽,你看!那棵樹是冰激淋樹,小松鼠會喜歡它嗎?”
“媽媽,窗簾上樹葉影子在跳舞,好美??!”
“哇塞,這是樹怪!”小朋友躲在筆直的大樹陰影后,藏起身子只露出兩只手來。
“這顆石頭,會是恐龍的寶寶嗎?”
“這是我畫的樹葉寶寶哦,他們正在偷看螞蟻大戰(zhàn)呢?”
“媽媽,這朵花好漂亮啊,她是小王子喜歡的那朵玫瑰花嗎?”
“快來看,我拉的是小熊粑粑。”
……
孩子童真的語言,描述他發(fā)現的驚喜與美麗時,常常出人意料的動人,讓我無比驚訝的同時,也無比慚愧。真正讓我開始反思的是,有次孩子拿著他最新涂鴉的作品,跟我解釋他的畫里,為什么房子有翅膀和防火輪,為什么太陽有紋路和長長的尾巴……如果沒有背景解說,我一定是先入為主地認為孩子不過是在瞎畫,其實孩子將最近聽的故事《西游記》里的元素加入他的作品,既然哪吒能有風火輪,為什么房子不可以有呢?比起孩子,我們太缺少想象力,所過的生活已然變得死氣沉沉、千篇一律。
是的,孩子的藝術天賦是與生俱來的,在不經意中顯露出來,當他們孩子媽媽腹中時,播放莫扎特或巴洛克音樂給胎兒聽,大部分的胎兒都有安靜、穩(wěn)定、輕松的反應;相反,如果改放巴赫、勃拉姆斯或貝多芬等的交響曲,胎兒的心跳次數及踢媽媽肚子的次數就會增加;當他們成為小小的嬰兒時,會為媽媽充滿愛的輕輕的吟唱所著迷,專注地飽含深情地對視著媽媽的眼睛,停止啼哭和吮吸小手。當他們拿起筆時,在墻上、路上、沙地里,用小石子、小木棍、小樹枝繪出自己的想象、夢想、快樂和憂傷。他們就是天生的藝術家,畫中簡化的形象、和諧的畫面、富有表現力的線條、大膽的顏色運用以及那種無意識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常常讓我們成年人嘆為觀止。
既然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問題是怎么在長大之后仍然保持這種天賦?曾經的自己也有著這樣的天賦,卻在不知不覺中消失,為什么如此?也許,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掌握在我們每個孩子的父母手里,而我們是否也會成為讓孩子天賦殆盡的父母?仔細反思,我們真正用心走進過孩子的世界嗎?孩子的涂鴉世界我們真的懂嗎?就像《小王子》里,大人人認為的帽子,在孩子眼里是吞了蛇的大象,他們的畫筆下滿滿的都是故事。他們把房子畫得斜斜地立著時,因為那是風中的房子,正在隨風而動;他們在太陽背后加上常常的尾巴時,因為那里面有很多軌道,可以給房子提供燃料,所以太陽才超級厲害……他們會發(fā)現不一樣的世界,還會加上想象的翅膀,以最簡單直接的方式來描繪出來。然而,作為父母的我們懂嗎?比起孩子,我們已經在匆忙的腳步中,失去了發(fā)現美享受美的能力,折斷了想想的翅膀。如此,我們需要了解孩子,懂得他們的表達方式,就像孩子拿一株形狀有趣的草,告訴你:媽媽這是一朵漂亮的花。而你,是欣然的點頭表示:是的,真美??!還是,立馬糾正:孩子,這只是一株草?
還好,尚有時間來矯正自己的行為?!蹲詈玫慕甜B(yǎng)在路上》里媽媽的行為值得借鑒。書中是一位媽媽帶著7歲的女兒80天游記,說是游記,其實更像是心靈旅程。80天,5個國家,30個城市,她和孩子共同用眼看,用耳聽,用手觸摸,用心感受,用生命經歷,然后,慢慢表達。媽媽做到了用心來呵護孩子的藝術天賦,讓大自然做孩子最好的藝術啟蒙老師,而她的身影退后,只陪伴,而不是扼殺或者禁錮。
可見,一個好的父母,好的老師,對孩子多么重要。如果成年人只是以自己單一的審美趣味和標準去評價他們,只會加速孩子的藝術天性的減退與窒息,讓孩子變得刻板機械、千篇一律、毫無創(chuàng)造力。童畫童話的創(chuàng)始人一一爸爸,因為女兒很喜歡畫畫,他陪同女孩試了許多節(jié)課,最后他發(fā)現,還不如自己陪孩子自由的繪畫更有意義。他強調,保護孩子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比學習任何繪畫技巧都來得重要,因為這是孩子對世界的內心表達。送孩子去上各種培訓課,不如陪孩子去發(fā)現去探索這個世界時,在他們驚呼自己的發(fā)現,在他們興奮地涂抹時,我們安靜在旁邊關注、贊嘆就已足夠。爸爸媽媽們,在孩子世界里,請試著退后吧,你將會發(fā)現孩子不一樣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