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楊楊
(武漢理工大學 湖北 武漢 430070)
《菊馨》中的意象分析
韓楊楊
(武漢理工大學 湖北 武漢 430070)
D.H.勞倫斯是二十世界英國現代主義文學史上杰出的小說家、詩人和評論家之一。他的長篇小說極具代表性,他的短篇小說更是世界短篇小說中的出色佳作,在內容與風格上特點鮮明突出,其中《菊馨》更是膾炙人口。勞倫斯在《菊馨》無比自然的意象運用,描繪了工業(yè)文明下人們的生活現狀。本文特地將《菊馨》中的主要意向做分析,通過列車、“黑暗”與“陰影”、爐火、菊花以及花瓶,向讀者剖析一個更為深刻的小說主題,表現了意向對主題的作用。
《菊馨》;象征;意象;作用
這篇短篇小說不足兩萬字,但勞倫斯多處運用意象的象征性:列車、陰影與黑暗、爐火、菊花、花瓶,這些意象有力地表達了整個小說的主題。以下就來分析《菊馨》當中的5個意象。
1.1 列車。在小說的一開始勞倫斯就為讀者展現了一副沉重死氣的畫面,“那輛小火車頭,第四號小機車,拉了七節(jié)滿載的車廂,顛顛簸簸地從塞爾斯頓一路駛來,當啷當啷,響聲連天。出現在彎道口上……蘆葦蕩那邊,井口出車臺高高隆起,在薄暮的陰霾里,活像紅色傷疤的殘陽,舔舐著出車臺灰褐色的表面。緊挨著的是布林斯利煤礦尖尖聳立的煙囪和粗笨烏黑的井架。井架上的兩只輪子,在天幕的映襯下快速地旋轉上升,絞車發(fā)出一陣陣短促的嘶吼……”[1]。這氣勢洶洶的列車是英國工業(yè)革命的象征,它是工業(yè)文明的產物,而它的刺耳的笛聲,冒出的黑煙,掠過之處的紅色殘陽,這些都直觀表現了工業(yè)化社會中的冷酷機械化的可怕形象,只有工業(yè)的機械生產。
1.2 “陰影”與“黑暗”。“陰影”與“黑暗”在《菊馨》中也多次被運用,它象征著工業(yè)化社會下的冷酷與陰暗?!啊u群也隨著黑暗的到來而結束了嬉鬧。機車噴出滾滾濃煙,黑乎乎的煙塵向四處散去?!痹谶@段中,勞倫斯渲染著因黑暗而顯得死氣沉沉的景象,暗指工業(yè)文明下的污染、破壞和恐怖。
1.3 爐火。“下午四點半時,小小的廚房洋溢著火光,火紅的煤塊一直堆到了煙囪口,熊熊燃燒。這房間里的全部生命似乎都在那潔白溫暖的壁爐里, 鋼鐵的圍爐映出紅色的火光?!盵2]這時的爐火代表著一副溫馨的畫面:妻子等待著丈夫,孩子盼望著爸爸的回來。
然而,隨著時間的向后推移,沃爾特并沒有回到家中,爐火也變了樣子,“屋里的爐火在減弱,房間變成了暗紅色。”爐火這時似乎代表著人類生命之火的減弱,而暗紅色也代表著人類血液的顏色,種種跡象都在向讀者暗示不祥的事即將發(fā)生——死亡。爐火在某中層面上就像是人的生命一樣,在大的社會環(huán)境下,在機械冰冷的工業(yè)化環(huán)境下顯得那么微弱,風一吹就會滅去。
在小說中,十點半傳來了消息,沃爾特由于井礦塌方被困井下窒息而死。這一噩耗擠垮了貝茨,爐火這時仿佛是她心中的最后一絲希望之火,卻因丈夫的死去而徹底熄滅,房間里最終變得又濕又冷。
1.4 菊花。菊花這一意象的第一次出現是伴隨著女主人公貝茨太太一起的,“小路邊.粉紅的菊花亂紛紛地掛滿枝頭,宛如晾在灌木叢上的粉紅布料。一個女人彎著腰從園子中心蓋著油毛氈的禽舍中走出來。”,這一景象在讀者腦海中形成一副畫面:一位長相可人的女性在自然的美景與菊花的襯托下悠然地生活著。然而往下讀,則會感到這是那么突兀。而同時,菊花通常作為喪花出現,喪花和伊麗莎白貝茨的聯系,仿佛是預示了一個不幸的結局。
第二和第三次都是在伊麗莎白同她自己的孩子們相處中出現的。一個是在小兒子約翰摘下一簇凋零的菊花的時候,約翰將花瓣撒了一路,伊麗莎白貝茨上前阻止。之后她卻心頭一動,“突然憐憫地折了一個細枝,上面亦三四朵枯萎了的花,并把花貼在自己的臉上”[3],他們回到小院后,伊麗莎白沒有扔掉花朵,而是“別在自己的圍裙上”。這一連串的細節(jié)都表明了她對生活的熱愛與向往,即使是在工業(yè)化的這個大背景下。
菊花的再次出現是伊麗莎白得知丈夫死亡的噩耗時,“房間里彌漫著一股陰森森的,死一般的菊花的幽香?!贝丝痰木栈ㄏ笳髁宋譅柼氐乃?,暗示了伊麗莎白婚姻的不幸死亡。
菊花的最后出現是在其他礦工將沃爾特的尸體搬回家時,“有一個人碰翻了一瓶菊花”[4]。從常理上講,此時的伊麗莎白應該是沉浸在丈夫的死中,無暇顧及打翻的菊花,而她卻顧不上看丈夫的尸體,上前撿起散落一地的菊花。這凌亂的菊花本是象征著女主人公對生活的幻想和慰藉,甚至比丈夫還重要,但它的散落,破滅了她的所有希望。
1.5 花瓶。花瓶是伴隨著菊花的最后一次出場而存在的,它的一出現就被打翻,碎了一地,正如同生活中美好的一切被打碎了一樣,女主人公的希望寄托在菊花身上,而菊花同花瓶一起跌落,散在花瓶的玻璃碎片中,菱角突出刺手。菊花失去往昔的美感,也沒了依賴的瓶身,一切的希望都碎了。
2.1 烘托氛圍,增添情感。生活的艱辛和重壓使得夫妻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疏離,越來越緊張,菊花此時是兩人之間關系的載體,從一開始菊花所代表的溫暖回憶,女主人公向自己的孩子交談自己的過往,到菊花代表她的命運,婚姻生活的變質,丈夫的死亡。菊花與伊麗莎白有著緊密的聯系和交織,增添了她這個處在工業(yè)化大背景下的女性的悲愴感。
2.2 傳達言外之意,升華主題?!毒哲啊分袆趥愃箤⒛信魅斯膬尚躁P系上升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并在平等和互動的基礎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故事的高潮處,妻子拾起被打碎的花瓶碎片和散落了一地的菊花,最后一次審視丈夫的軀體。此刻在她內心深處產生了從未有過的感悟,她的愛情原來早早就逝去了,婚姻也在丈夫的死中結束,她和他的開始只是自然界千百年來人類對繁衍后代的需求,是兩性的驅使,她從未真正了解過他,更從未真的走進過他的生活,他對于她而言就像是個陌生人。在這最后時刻,女主人公終于明白了她對生活的渴望和對婚姻的訴求,但卻太遲了。她的頓悟,揭示了是機械的工業(yè)文明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隔膜、摩擦和沖突,也暗示了人類應建立和諧人際關系,人與自然共存的美好愿望。
[1] 劉恒,章德寧主編. 菊花的幽香[M]. 同心出版社. 2005
[2] 主萬,朱炯強譯. 勞倫斯中短篇小說選. D.H.勞倫斯著[M].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
[3] 王勛,紀飛編譯. 勞倫斯中短篇小說精選. 勞倫斯著[M].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1
[4] 羅婷,勞倫斯研究——勞倫斯的生平,著作和思想[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6
韓楊楊(1990—),男,漢族,山東省煙臺市人,武漢理工大學英語語言文學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英美文學方向。
J50
A
1672-5832(2016)03-00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