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大學生閆某因捕獲幾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和販賣一只蒼頭鷹而被判刑10年半。網(wǎng)友認為量刑過重,法院認為量刑適中,而專家分析這種行為的惡劣,便覺量刑不夠。
我認為法院的判決較為合適,兼顧了法與情。閆某的行為觸法,故然要判刑,不能因為他是一個大學生就不去判處他或減刑,那豈不是亂了套?法院的10年半判刑是綜合多方面的考慮之后進行的最終判定,是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專家只顧行為惡劣,私毫不考慮人情,認為量刑過輕,只看法不看情。
既無法也無情,必然要引起公憤。臺灣一些婦女在外國設立的工廠里工作,每天與致癌物接觸,而今患癌率超乎尋常。他們提出訟訴,可過了十多年仍沒有任何消息,外國人已撤走,自然是政府來出面償還她們的損失,可政府的舉措?yún)s不盡人意,遲遲不肯落實償款,情與法一樣都沒有,必然十分不合理。
只有法而沒有情,有時也讓人嘆惋,吳國的監(jiān)獄里跑出去了一人,逃到鄰國去工作,而吳王卻堅持要把這個人找回來,認為要嚴守法律,不然全國上下會十分混亂。甚至拿十座城與鄰國交換這個逃跑的人。本來鄰國完全可以接愛,可鄰國國君也被感動,佩服這種嚴格執(zhí)法的行為,無條件的派人把越獄者送了回來。由此看來,正是吳王的嚴格執(zhí)法行為換來了鄰國國君的坦然送回的厚禮。因此不能只顧情不顧法,有時執(zhí)法嚴明會更好,況且對閆某的處罰不算很嚴。
法與情兼顧,帶來一片光明。陶華碧自己通過做辣椒醬而注冊了老干媽的品牌。當她面對有人仿她的品牌,用老干爸這么近似的牌子時,她將對方告上了法庭。最后審判時,法院征求了陶華碧的意見后對仿冒者只進行了輕度的處罰,沒有十分嚴苛的刑罰。陶華碧做到了法與情的兼顧,自然讓對方產(chǎn)生慚愧與感激之心,不再侵權(quán),換來一片光明,與閆某相比而言法雖嚴,可也有人情。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們故然要嚴懲那些違法之人,但也要有人情,可本質(zhì)的原則不能變,這樣才能創(chuàng)建更公正和諧的社會。
【點評】文章的論據(jù)新穎而精當,表現(xiàn)出小作者豐厚的積累。更難能可貴的是,其中有辯證思辨的意識,挖掘深入。如作者提煉法律下的人情的觀點,從法與情需要兼顧的角度展開,并引用大量熱點材料加以佐證,論證深入。本文另一個亮點在于立論的中正嚴謹,并非非黑即白式地肯定“法”,否定“情”,而是在肯定了法的意義之后,高屋建瓴地論說“情”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