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雅芳
摘要:首先,本文通過對中國歷史上人水之間的相處模式與關系,總結古代人水關系特點并得出值得現代人參考的結論和建議。其次,研究進入20世紀后期人類對于認識人水關系思想的轉變,如人水和諧,人水關系博弈等等。并且對中國基于當前形勢下的國情所提出的“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對人水關系的影響加以分析,以及對“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重新思考。最后,本文提出人水關系未來的發(fā)展趨勢。
關鍵詞:水利工程人水關系人水和諧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
1 古代人水關系簡介
從遠古洪荒時期,我們的祖先就“逐水而居,在河川和湖泊附近,以氏族為單位,群集而居,過著漁獵采集的生活。水的特性對人們的生活生產影響如此巨大,以至于它在人們的經濟、政治和日常生活中已然轉化成為一種流行與習慣用語。在經濟生活中.古人常以水的趨下性來形容經濟規(guī)律的客觀必然性和不可抗拒性。如商鞅就說過:“之于利也,若水之于民下也,四旁無擇也。而春秋時計即有“財幣欲其行如流水”的說法,用流水來形抓不住的錢財。到唐宋時期詩詞鼎盛,水更成為文人墨客青睞的對象,如“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豪邁,“小橋流水人家”的溫婉??偠灾?,不管在任何時期,水,作為不可或缺的存在,都滲透在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在古代由于生產力低下,對水的自然規(guī)律沒有認識,洪水肆虐而束手無策,處于“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的境地。據《書貨志漢食上》:“禹有九年之水,湯載堯有七年之旱”。在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災害就是水旱之災。水旱災害的發(fā)生可以視作是人水關系之間的矛盾。在人類社會發(fā)展初期,受到氣候、地形、地勢、河流、土壤、植被、條件、規(guī)律等有關方面的影響,自古以來,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強調人與自然的統(tǒng)一,人的行為與自然的協(xié)調,道德理性與自然理性的一致。根據這種思想,人不能違背自然,超越自然界的承受力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破壞自然,而應該在順從自然規(guī)律的條件下利用自然、調整自然,使之更符合人類的需要,也使自然界的萬物都能生長發(fā)展”1。這也就是最初人對水的一種依存關系。
隨著社會經濟發(fā)展,人類對水和自然運轉規(guī)律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人類開始逐漸意識到自然的弱勢所在,開始對自然進行適當的改造,并且通過一定的措施使天然的水資源更好的為人類服務。這段時期人水關系協(xié)調發(fā)展,互惠互利,是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時期。但是水旱災害始終困擾著人類,并且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了很多的災難和不幸。人們在利用水并與水患災害作斗爭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與水密切相關并具有鮮明地域特征的水文化。但是也逐漸提高了人類對抗自然的能力,從短期來看,人類對自然加以改造使自然屈服于人,為人類所利用。但是這種改變自然的發(fā)展規(guī)律的行為對人水關系的長期發(fā)展確實非常不利的。自然界的力量終究大于人類,人類肆意的掠奪遲早會得到該有的懲罰。
2 現代人水和諧思想與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再思考
2.1 人水和諧思想的提出與認識
前水利部長汪恕誠在1999年第一次提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2001年,人水和諧思想被納入現代水利的內涵和體系;2004年,中央1號文件在針對水利改革發(fā)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基本原則中提到要堅持人水和諧這一原則;“中國水周”活動主題為“人水和諧”;2011年中央1號文件在針對水利改革發(fā)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基本原則中提到,要堅持人水和諧這一原則2。
左其亭提出:人水和諧就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的科學發(fā)展觀,解決由于人口增加和社會經濟高速發(fā)展出現的洪澇災害、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等水問題,使人和水的關系達到一個協(xié)調的狀態(tài),使寶貴有限的水資源為社會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支撐,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保障。這是對人水和諧通讀易懂的解釋,也是我們能夠做出相應努力的層次。
2.2 “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基本介紹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3中提出,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該項制度的核心內容是“三條紅線”和“四項制度”?!叭龡l紅線”分別是指“水資源開發(fā)利用總量控制紅線”、“用水效率控制紅線”、“水功能區(qū)限制納污控制紅線”共三條紅線;“四項制度”是指“三條紅線”分別對應的三項制度,再加上“水資源管理責任和考核制度”,共四項制度?!八捻椫贫取笔侵巍叭龡l紅線”實施的制度性保障4。筆者認為,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是基于當前中國國情提出的適合中國發(fā)展道路的用水管理制度。最嚴格,代表的是一種態(tài)度,一種對待不遵守該制度的懲罰措施的嚴格。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是我國為實現人水和諧的目標必須經歷的過程。我國當前面臨水資源問題非常嚴峻,水多,水少,水臟,都在各個方面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造成水資源問題的原因有許多種,其中占主要地位的就是人們節(jié)水意識淡薄,用水浪費現象嚴重,并且污染水排放不達標。所以必須通過嚴格的制度措施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以合理的管理和利用水資源。
2.3 “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與人水和諧的關系
人水和諧,是我們當前所做的一切努力所需要達到的最終目標,但是它畢竟知識一種思想,而要把這種思想落到實處,就必須要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而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又必須要堅持人水和諧的思想。不僅如此,我們所采取的一切水資源管理制度,水資源開發(fā)利用方式都必須堅持人水和諧的思想,做到“節(jié)水優(yōu)先,空間均衡,系統(tǒng)治理,兩手發(fā)力”。我們不能把水當作取之不盡、無限供給的資源。一個地區(qū)的人口、社會、經濟發(fā)展要根據水資源、水生態(tài)、水環(huán)境的承載能力調整發(fā)展規(guī)劃,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不斷強化用水需求和用水過程的治理,為了實現人水和諧,我們必須加強水生態(tài)文明的建設。水生態(tài)文明是生態(tài)文明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3 未來人水關系的發(fā)展趨勢預測
人水和諧是當前我們努力實現的人水關系目標,當我們實現人水和諧目標后人水關系將會何去何從,達到又一種怎樣的新的層次?筆者認為,人水和諧是人水關系達到穩(wěn)定狀態(tài)的一次層次,在實現人水和諧關系后將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的協(xié)調發(fā)展,也就是我們所要達到的目標狀態(tài)。但是自然災害難以預料,在人類長期發(fā)展過程中,我們對自然可以治理,可以防御,但是卻始終不能準確預料它的發(fā)展趨勢。所以即便是達到人水和諧,我們也不能放松警惕。對待自然系統(tǒng),水系統(tǒng)應當保持敬畏的心理。未來的人水關系應當是協(xié)調發(fā)展,互相尊重與敬畏。
4 結語
從古至今,人水關系都是與社會生活方方面面息息相關。我們需要不斷總結過去的不足以支撐未來的發(fā)展,始終堅持以人水和諧為目標,為實現人水和諧而努力。
參考文獻:
[1]姚漢源.中國水利史綱要[M].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87
[2]左其亭.人水關系和諧論研究[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2(4):469—477.
[3]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fā)展的決定[J],中國水利,2011(4):1-4.
[4]左其亭,胡德勝,竇明,等.基于人水和諧理念的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研究框架及核心體系[J].資源科學,2014,36(5):906-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