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縣適期套種的夏玉米普遍處于大喇叭口期,也即將進入水肥病管理的關鍵時期。從今年我縣玉米生育期間氣象條件分析,進入“三夏”以來,全縣降水較常年明顯偏多,多數(shù)地區(qū)墑情適宜,局部地區(qū)偏濕,整體對玉米生長發(fā)育較為有利。但7月19日的一場長時間的特強降雨天氣,致使我縣絕大多數(shù)地區(qū)玉米田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積水,對后期玉米的生長發(fā)育造成了不利的影響。面對當前的情況,制定及時的田間管理措施極為重要。
一、及時排水、除澇。玉米是需水量大,但又不耐澇的作物。玉米前期怕澇,淹水時間不應超過半天,受淹時間越長,受害越重,受淹越深,減產(chǎn)越重。因此,對水淹出現(xiàn)澇漬的田塊,應及時疏通地頭排水溝和腰溝,尤其是低洼積水田,更要開好四周及十字排水溝,迅速排出田間積水,避免長期泡水出現(xiàn)后期倒伏現(xiàn)象,無法靠水渠排水的田塊,用水泵或人工排水,降低土壤濕度。
二、中耕散墑。退水后,玉米田間雜草旺盛,土壤通透性差,待地表泛白時,要做好中耕滅茬,促根除草。中耕能疏松土壤,破除板結,散墑通氣,防治漚根,同時進行培土,防止倒伏。
三、適時追肥。玉米進入大喇叭口期,需肥量增大,受澇后地塊土壤養(yǎng)分流失嚴重,苗勢較弱,往往表現(xiàn)為葉黃、稈紅,遲遲不發(fā)苗,可增施速效氮肥,畝可追施尿素5-7.5公斤和7-10公斤鉀肥,以增強抗倒能力。同時,適當噴施0.5%的磷酸二氫鉀以壯苗,并適時補充適量的微肥,一般每畝用0.2%的硫酸鋅全株噴施,隔5-7天噴1次,連噴2次。以改變植株的營養(yǎng),恢復其生長,減輕澇害損失。二是大喇叭口期看玉米長勢施穗肥,畝可追施尿素15-20公斤。大喇叭口期看玉米長勢,每畝可追施尿素15-20公斤,同時可適當噴施含有內(nèi)源激素的葉面肥,如云大120等,促進植株生長。
四、及時防治病蟲害。澇災后病蟲害往往加重,要重點及時防治與降雨密切相關的病害,特別要注意防治褐斑病、頂腐病、彎孢菌葉斑病和大小斑病。立即噴施三唑酮、烯唑醇等農(nóng)藥殺菌劑,每7天噴一次,連噴2-3次,噴藥時藥液中可適當加些營養(yǎng)成分(如磷酸二氫鉀),增強抗病能力。
五、改種秋作物品種。對于不能及時排除田間積水,漬害發(fā)生嚴重等原因造成植株死亡的地塊,可考慮改種其他秋作物。目前已處于7月中下旬,為滿足秋作物生育期對積溫的需求,必須改種生育期相對較短的秋作物品種。
1、綠豆。綠豆在我縣的最佳播期是6月中旬,目前雖已錯過最佳播期,但由于其生育期相對較短,其播期彈性較大,仍可作為我縣災后改種救災作物。可供選擇的生育期在65天左右的早熟品種有:豫綠2號、豫綠3號、豫綠4號、中綠1號、安陽黑綠豆1號、安陽黑綠豆2號等。每畝播量1.5公斤左右,行距50-60厘米,株距15-20厘米,一般密度每畝8000-10000株,條播最好,播深3-5厘米為宜。一般每畝施有機肥1000-3000公斤,加施過磷酸鈣20-30公斤,將肥料撒施于地表,然后進行淺耕或圓盤耙耙后播種。
2、谷子:谷子適宜性較強,可選擇豫谷18品種作為救災作物 。每畝播種子0.3至0.4公斤,行距33至50厘米,株距6至10厘米。采用耬條播或機械條播。播種前對種子進行處理:曬種、溫水(56-57度浸10分鐘)浸種或粉銹寧、辛硫磷拌種防蟲病增產(chǎn)。幼苗4—6片葉時定苗,確保畝密度4-5萬株左右;每畝施復合肥30 kg作基肥;抽穗前10-15天,追施尿素15-20 kg;苗期多鋤,滅草保墑;防蟲害;苗期防地老虎、紅蜘蛛、粟芒蠅;抽穗前防治棉尖象甲、鉆心蟲;灌漿期防治粟穗螟。
根據(jù)受災地塊狀況,也可補種、改種一些葉菜類作物,比如娃娃菜、夏包菜、夏菜花等。
3、如果積水遲遲不能退去,根據(jù)農(nóng)業(yè)人員調(diào)查,從季節(jié)上分析,待積水自然退下,涼曬后再深耕,在耕種其他作物時間上趕不上,若通過人工排澇,清淤,翻耕去耕種其他作物,成本較高,通過產(chǎn)出與投入對比,農(nóng)民改種意愿不強,所以農(nóng)業(yè)專家建議:對于積水消退晚的地塊,建議農(nóng)民休耕一季,為下季小麥蓄勢待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