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家玉
紀游詩,借景抒情,在發(fā)展旅游業(yè)的今天,是一個熱門題材。但要寫好,卻非易事。林從龍先生的這首《桃源洞尋幽》卻寫得珠圓玉潤,不能不令人嘆服。
作者在首聯(lián)中,用細微的筆觸,烘托出了桃源洞具有迥非人間的景色?!把叵备F尋,以見其幽;“苔石凈”以見其雅;“凈”到“無塵”則幽雅之至。接著用“依舊”二字過渡到“問津”上去,既是觸景生情,又是動情懷古,寫得入情入理。運用典故,不著絲毫斧鑿痕跡。頷聯(lián)的前句是寫實,“云外雞聲”,似來自天上;“疑隔世”,似非人間。其中一“疑”字可謂入神入化,將讀者引入幻景之中;后一句是虛寫自身的感受,用一“果”字,以親眼所見,證實陶令所記不誣。虛實交融,渾為一體。頸聯(lián)先寫目擊晉代的碑銘,再追憶秦人逃避暴政。全聯(lián)側(cè)重懷古,情由景生,自然之至。尾聯(lián)筆鋒陡轉(zhuǎn),又回到現(xiàn)實中來。在作者的胸中:古代的劫波,昔時的戰(zhàn)亂,皆為陳跡。而展現(xiàn)在人間的,卻是一派大好春光,勝似武陵仙景;昔日的世外桃源,而今成為千萬游人尋勝問津之地。借古頌今,適得其體。
全詩語言明快,有如流水行云。特別是詩眼上的推敲,漸趨化境,自非一日之功。古人云:“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須?!彼裕覍⒖娪⑼尽墩撛娛^》中“爐火純青百煉成”的話,作為對林從龍先生這首富有時代氣息的紀游詩的評價,或許不無道理。
(作者系湖北省黃岡水利電力學校高級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