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軻
如果你是個資深老讀者的話,相信GT-R的歷史真的不用再過多贅述了,打開百度輸入:日產(chǎn)GT-R幾個關鍵字,各路神人(鍵盤車神)都會把歷史給你講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就連歷史中有多少個特別版,多少個紀念版都能一一列舉。可以說GT-R的歷史是最深入人心的,即便不是日系腦殘粉,也能給你說出個八九不離十,因此筆者也就不在這里占用過多篇幅去啰嗦了。
眼前這臺GT-R的確值得駐足,不得不說這是一臺為信仰而充值的硬貨,先且不說引擎蓋下的VR38DETT到底馬力幾何,單憑這一身藍綠色FALKEN涂裝就足以吸引眼球,從傳統(tǒng)上來講,F(xiàn)ALKEN涂裝的GT-R賽車也是有據(jù)可查的。早在2005年前后,便有FALKEN涂裝的GT-R R34賽車在紐博格林24小時耐力賽中亮相,雖不知道成績如何,但是卻給GT-R車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車主顯然也是中了那臺R34的毒,將自己的R35變成了眼前這副模樣。
從前杠的造型來看,并不像是名品部件,但卻是實實在在的碳纖維材質所打造,連同引擎蓋的共同努力下,車頭重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同樣是碳纖維材質的風刀和前下擾流器也都規(guī)規(guī)矩矩地出現(xiàn)在前杠上,一副標準的賽道樣式??磻T了各式鉚釘寬體,是否還有人記得這套線條優(yōu)雅的后輪眉呢,其實早在R35上市之際,外觀套件并不豐富的時候,WALD便憑借著這套小寬體迅速占領了R35的外觀改裝市場,時至今日還能看到,也是頗有些回憶當年的即視感了。而那個大得有些不像話的尾翼應該是從Bensopra套件的樣式演變而來的,原裝的后杠被無情地砍掉了一半之后,又被強行裝上了一套底部擴散器,起到有效穩(wěn)定車尾氣流的作用。
說起R35 GT-R的動力到底有多大的潛力,已經(jīng)不是拍腦門就能夠準確回答的時代了,各種千匹甚至兩千匹的GT-R在海外也是層出不窮,而800匹的輸出已不再是什么新鮮事了,同時HKS GT800 Kit也是R35 GTR在不改變引擎排量情況下最穩(wěn)定且最為安全的一種選擇。相比起HKS對R35 GTR車型的入門級配套套件,GT800 kit最大的變化就是渦輪本體的變化。配件中配套了兩顆HKS GTII渦輪(7460&7460R),單顆渦輪最大對應輸出450馬力。與此同時,渦輪的更換也代表著VR38DETT原廠頭段排氣需要更換,HKS 52mm鑄造頭段最大的特點在于排氣輸出的穩(wěn)定和流暢。大馬力自然需要周邊附件進行配合,不然一定適得其反。VR38DETT想要支持800匹輸出還要對引擎內部部件進行更換才能夠成功,所以在套件加持前店家早早就將引擎吊出,進行腹內平衡與強化。全新活塞與連桿被移植其中,相比起原車而言,被替換的在大體輸出數(shù)據(jù)上并無區(qū)別,但在整體重量和設計上卻有較大的區(qū)別。首先,活塞頂部的凹坑面積被加大,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為更大渦輪輸出提供更低的引擎壓縮比,避免爆震情況的發(fā)生,而活塞本體也采用鍛造處理,強度更高、重量更低,達到約420克(原車445克),更好降低引擎內部機械負荷。連桿也選用H形斷面經(jīng)過SCM處理的輕量化產(chǎn)品。除了這些硬性配件之外,還要對ECU、凸輪軸、噴油以及冷卻系統(tǒng)進行調整才得以練就800匹馬力,然而事實上800匹對于該套件只是常規(guī)輸出,筆者曾在國外網(wǎng)站見過調校出900匹的案例,還是相當有實力的。
內裝方面的改裝符合簡單粗暴的理念,拆空全車大部分內飾部件,換上CUSCO的防傾桿,以及兩張RECARO賽車座椅之后,裸露的車身骨架和冰冷的駕駛界面都清楚地告訴你,這不是一臺可以上街的車,另外Quantum的避震器可以將路面上的任何變化完全地傳遞給駕駛者,ADVAN GT輪圈是整個ADVAN品牌中,為數(shù)不多的鍛造產(chǎn)品,其造型簡單也更符合輕量化的需求,而鍛造的制造工藝也表明了其旗艦級產(chǎn)品的特征,與之搭配FALKEN AZENIS FK453輪胎算是比較冷門的一款產(chǎn)品,AZENIS FK453在FALKEN品牌中屬于頂級高性能輪胎,與米其林PSS、倍耐力P0等產(chǎn)品齊名。
情懷的涂裝、兇悍的外觀,冰冷的內飾,以及出色的操控,這一切都賦予了這臺東瀛戰(zhàn)神全新的定義,且不說賽道圈速或是性能是否真的強大,光是這些特點就足以讓無數(shù)R米為之傾倒了,那么你算不算其中的一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