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貴州布依戲及其戲班調(diào)查

      2016-11-20 07:06:23王麗
      中國戲劇年鑒 2016年0期
      關(guān)鍵詞:八音布依布依族

      王麗

      布依戲,為國家公認的十八種少數(shù)民族劇種之一,流行于黔南、黔西南的南盤江流域布依族聚居的冊亨、安龍、興義等縣。布依戲最早從祭祀儀式中的跳神活動中孕育出來,受廣西壯劇和湖南花鼓戲、端公戲的影響,在布依八音、八音坐唱的基礎(chǔ)上,逐漸由歌舞演唱形式演變成集音樂、舞蹈、器樂、雜技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shù)表演形式。

      一、布衣戲的淵源

      自古以來,漢族、苗族集聚地跳端公很盛行。布依族與漢族、壯族、苗族居住地區(qū)毗連,有的甚至雜居一處,經(jīng)濟生活、文化生活等方面密切交往,跳端公等祭祀儀式隨即傳播,并成為布依族民間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適合布依族的需要,布依“摩公”跳神使用了本民族的語言、歌舞、音樂、打擊樂,表演來自布依族宗教祭祀的經(jīng)咒、儺儀故事、古歌和說唱藝術(shù),突出了布依族的地方特色和民族色彩。

      明洪武年間,朱元璋從江南屯軍、移民云貴屯田戍邊,這些屯軍屯民從南方帶來家鄉(xiāng)的戲曲。這些戲曲偏重于歷朝征戰(zhàn)英雄故事,劇目多為歷代忠君衛(wèi)國的英雄人物,打斗場面多、舞蹈動作幅度大、演出火爆。因其最初演出是在平地上表演,故曰“地戲”。隨著軍營的擴展,移民的增加,“地戲”逐漸傳到貴州其他地區(qū)。布依族接受了地戲的演出形式,為更方便地分出忠奸、正邪及顯示人物身份、年齡、性格等,演員的面部還蒙上青紗、戴上臉殼(臉殼后來改成粉墨勾臉)。演出劇目增加了文戲。這些文戲有漢族戲曲移植過來的,也有從布依族敘事詩改編過來的,無論是移植的還是改編的,都使用了本民族語言,融進了本民族的音樂。

      清乾隆年間,花部亂彈興起,廣西、西林、隆林、百色、凌云、樂業(yè)、田林、舊州一帶流傳彩調(diào)“板凳戲”。布依戲接受了北路壯劇和湖南花鼓戲、桂戲的影響,并融合了布依板凳戲、布依彩調(diào)(即八音坐彈戲)和布依地戲,逐漸演變成為布依族的舞臺綜合藝術(shù)。據(jù)《布依族簡史》記載:清乾隆年間,冊亨州的秧壩和普安州(今興義)的巴結(jié),開始編演布依戲。

      布依戲班以該班社所在村寨名稱為其班社名,一般由32~36人組成,取其雙數(shù),意在“雙喜”。戲班以戲師為班頭,每逢新春佳節(jié)、婚嫁、起房蓋屋及喜事,穰災祈福、驅(qū)鬼逐疫,代代相傳。布依戲在其最輝煌的時期,有戲班(隊)26個。

      二、布依戲的藝術(shù)特色

      傳統(tǒng)布依戲表演有固定的程序,一般由祭祀、請祖師開箱、降三星、打加官、正戲、掃臺、封箱等部分組成,其中正戲是主體部分。

      1、表演

      布依戲的表演行當有生、旦、丑及大王、大將等分工,均由男性扮演。旦有小旦、正旦、老旦、武旦、彩旦,生行有小生、文生、武生、老生、大王(凈)、差官、小丑。登場角色中主要是生、旦角演唱,以獨唱為主,其余角色只有賓白。布依戲素有“文搖扇,武揮刀”之藝諺,角色行當身段皆有一定程式?!靶〉┝际治丈?,緊腿慢步身柔軟;小生劍眉邁方步,風度翩翩要自然;老生出臺慢悠悠,闊額方臉須冉;丑角活躍走猴步,白鼻尖咀如鼠竄。”這一段民間流傳的口訣,就是對布依戲各個行當表演身段的概括。

      布依戲表演按照一定音樂節(jié)拍,旦角臺步婀娜,小生臺步穩(wěn)重,丑角臺步滑稽。表演分手、眼、身、步,有三元華蓋,指法、定眼、繞場步、馬弓步、大小三角步、抖步、丑步、矮步等;武打行當中有擋丁、擋巧等。各角色的舞臺調(diào)度都是三步或五步一轉(zhuǎn)身,在演唱過程中對面穿梭,形式活潑,風格質(zhì)樸,自由地施展著表演技藝。

      早期布依戲受儺文化影響,各個角色戴著別致古樸的面具(也叫臉子、臉殼),有木雕,筍殼、竹篦殼幾種,涂上紅、黑、黃、綠、藍、紫六種顏色,運用夸張、變形的手法,在臉殼的眼、眉、鼻、嘴、胡子等位置上著力渲染。演出時,演員頭上蒙以青紗,然后藏上面具,通過面具上眼、鼻、嘴處雕開的孔往外看,表現(xiàn)出民間傳說中各式各樣的人物形象,別具特色。

      2、音樂

      布依戲音樂由“八音坐彈”發(fā)展而來。傳統(tǒng)唱腔以〔正調(diào)〕(也稱〔起落調(diào)〕)為主,〔過場調(diào)〕為器樂曲牌,一場戲基本為〔正調(diào)〕和〔過場調(diào)〕交替進行,形成傳統(tǒng)布依戲一戲一腔的單曲體結(jié)構(gòu)。

      傳統(tǒng)唱腔有〔正調(diào)〕和〔散唱〕兩種類別。〔正調(diào)〕根據(jù)登場腳色不同可又分為小生調(diào)與小旦調(diào)兩種,男女同腔,在實際運用中有多種變體?!采⒊呈遣家缿颉舱{(diào)〕以外唱腔的總稱,并非具體唱腔。目前仍然保留于演唱的〔散唱〕類唱腔,只有〔唐皇調(diào)〕和〔喊板〕兩種?!采⒊撑紶柺褂糜诒硌葜袆∏樾枰?,使結(jié)構(gòu)變?yōu)槁?lián)曲體形式。

      新編唱腔除借用〔正調(diào)〕的元素用于部分唱段,還吸收了布依族民歌、花燈戲和彩調(diào)等音樂曲調(diào),結(jié)合〔過場調(diào)〕伴奏,創(chuàng)作了包括慢板、中慢板、中板、中快板、快板以及散板等初具板腔結(jié)構(gòu)的唱腔。沿用了上下句基本結(jié)構(gòu),還發(fā)展了四個樂句的唱腔,并使之布依戲化,將其作為布依戲新編唱腔的基本結(jié)構(gòu)。新編唱腔豐富布依戲唱腔類型,促成了布依戲由單曲體向板腔體和曲牌連綴體結(jié)合結(jié)構(gòu)的形式轉(zhuǎn)變。

      布依戲樂隊伴奏為齊奏形式,樂器有尖子胡琴(公琴、牛骨琴)、樸子胡琴(母琴、葫蘆琴)、笛、短簫、木葉、三弦、琵琶、月琴等。打擊樂有大鑼、大鈸、釵、鈸、鼓、木魚、包包鑼、小馬鑼等。有的布依戲樂隊還加入“勒尤”(布依族特有的竹管吹奏樂器)和木葉伴奏。器樂曲牌沒有復雜的套路變化,有過場調(diào)、加官調(diào)、武打調(diào)、反皇調(diào)、八音調(diào)以及正調(diào)等六種。

      3、劇目

      據(jù)統(tǒng)計,布依戲擁有劇目120余出,現(xiàn)存劇目80余出。

      (1)傳統(tǒng)劇目。包括源于“摩公”的經(jīng)咒、古歌、儺儀故事、說唱、民間傳說故事、神話故事等所編演的劇目,分正戲、雜戲兩大類。正戲多系漢族地區(qū)流行的歷史故事戲,如《琵琶記》、《玉堂春》、《乾隆馬寨興》等;雜戲則取材于民族民間故事,如《四接親》、《一女嫁多夫》等。正戲道白多用漢語,唱段用布依語,雜戲則唱、白皆用布依語。這種采用“雙語”的表舞演唱并重的藝術(shù)形式,充分地顯示了布依戲濃郁的民族藝術(shù)特性。

      (2)移植劇目。大都來源于漢民族歷史故事、唱本以及其它劇種的移植劇目。布依族藝人用自己喜聞樂見的藝術(shù)形式去規(guī)范它們,并融入布依族文化內(nèi)涵特質(zhì)。如表現(xiàn)梁山伯與祝英臺故事的布依戲《祝英臺》,情節(jié)雖與梁祝故事相同,但人物都是布依族的,讀書地點也移到了貴陽,江浙曲變成布依族的山歌。代表劇目有《秦香蓮》、《陳世美不認前妻》、《薛仁貴征東》、《薛丁山征西》、《二下南唐》、《楊家將》、《說岳傳》、《穆桂英》、《樊梨花》、《玉堂春》、《武顯王鬧花燈》、《王祥臥冰》、《董永賣身葬母》等。移植劇目在正戲演出前的“引子”、“定場詩”、“自報家門”等與表現(xiàn)劇中“規(guī)定情境”時,均說漢語,而演唱、對話、道白、插科打諢,即用布依語,保持了濃郁的民族特色。

      (3)現(xiàn)代劇目。這類劇目,題材豐富,除反映布依族英雄斗爭的內(nèi)容外,占比重很大的是表現(xiàn)男女爭取婚姻自主、追求愛情幸福的內(nèi)容。代表劇目有《羅細杏》、《金竹情》、《三月三的木葉聲》、《光榮應(yīng)征》、《婚姻與科技》、《只生一個好》、《計劃生育是國策》、《我還要讀書》、《好媳婦》等。現(xiàn)代劇目《羅細杏》、《金竹情》的創(chuàng)作,改變了傳統(tǒng)布依戲一腔一戲的單曲體結(jié)構(gòu)形式,取得重大的成功?,F(xiàn)代劇目不論故事情節(jié)、人物性格特征和人物關(guān)系,都與布依族居住的地域環(huán)境和生活習俗有關(guān),對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引進科學技術(shù)、拓寬鄉(xiāng)民的視野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布依戲戲班現(xiàn)狀

      1984年貞豐縣的布依戲《金竹情》在“貴州省少數(shù)民族戲曲研究匯報演出”中獲“演出獎”;同年,冊亨縣布依戲隊的《羅細杏》,在“全國少數(shù)民族戲曲錄像觀摩調(diào)演”中,獲國家文化部頒發(fā)的“孔雀杯”獎,劇作者獲“優(yōu)秀劇目”獎,最佳女主角表演獎。如今,這一曾有著豐富表演形式的少數(shù)民族戲曲藝術(shù)在各種文化和經(jīng)濟大潮的沖擊下,呈現(xiàn)一片頹勢。時至今日,尚能開展活動的戲班僅有冊亨縣的乃言班、者術(shù)班、保和班,安龍縣豈皓班目前僅保存八音表演,現(xiàn)狀令人擔憂。

      1、乃言班

      由于戲班成員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對劇本的理解、劇目的編排等方面相對欠缺,而布依戲傳統(tǒng)劇目均為口傳心授式,造成了劇目的失傳。加之生活所迫,乃言班成員已無暇關(guān)注布依戲,戲服、道具被束之高閣,一般只在賀新房時象征性地演出主要唱腔和曲牌,至于整出戲曲的表演,已可望不可及了。

      2、者術(shù)班

      者術(shù)班已經(jīng)沒有了完整的編制,樂器只有二胡,班社傳承、演出存在斷層現(xiàn)象。受文化程度影響,自編劇目簡單,無明顯布依戲特點。雖然戲隊大部分成員都在家務(wù)農(nóng),受經(jīng)濟的制約,戲隊也已不能正常排練、演出。

      3、保和班

      保和班成員相對比較固定,目前演員、樂師有18人,固定學員7人,近年來還增加了以當?shù)匦W生為主體的學員和兩名高中生共8人。保和班戲服、幕布、樂器、道具以及手抄劇本較為完善,開臺儀式等活動完整,是至今保存最為完好的班社。由于布依戲沒有統(tǒng)一、系統(tǒng)、科學的訓練方式,很多武戲和旦角的表演、唱腔等不可避免的處于停滯甚至失傳狀態(tài)。

      4、豈皓班

      豈皓班在豈皓村搬遷至萬峰湖后,經(jīng)過組織排練保留了布依族八音的基本形態(tài)。但演唱與八音演奏沒有結(jié)合成八音坐唱形式,而是相對分開獨立的表演,為3男3女的對唱。布依戲從總體上呈現(xiàn)自生自滅的狀態(tài)。

      2006年5月20日,布依戲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作為貴州冊亨縣民族文化的標志性符號,亟須地方政府切實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經(jīng)費,搶救布依族民間民族文化瑰寶,迫在眉睫。

      猜你喜歡
      八音布依布依族
      關(guān)于布依族舞蹈的傳承與發(fā)展論述
      戲劇之家(2022年36期)2023-01-20 18:35:15
      《八音的秘密》
      天天愛科學(2022年9期)2022-09-21 05:23:42
      山水布依
      心聲歌刊(2022年1期)2022-06-06 10:30:44
      布依少女
      貴州布依族民歌中女性意識的覺醒——以黔西南布依族《十二部古歌》為例
      鄉(xiāng)村八音
      西江月(2017年4期)2017-11-22 07:24:12
      布依八音坐唱
      布依族古村落平寨
      “八音組合”赴黑龍江省演出拉開國內(nèi)巡演序幕
      音樂生活(2014年9期)2014-09-04 09:29:36
      基于GIS的黔西南布依族自治州生態(tài)旅游規(guī)劃
      靖西县| 富蕴县| 汉中市| 新田县| 夏津县| 蓬莱市| 论坛| 江西省| 交口县| 海林市| 特克斯县| 洛南县| 巩义市| 清水河县| 广德县| 巴彦淖尔市| 穆棱市| 莱芜市| 白沙| 含山县| 喀什市| 桦甸市| 措勤县| 修水县| 灵台县| 天台县| 罗江县| 岗巴县| 时尚| 东山县| 贵州省| 莲花县| 临沧市| 司法| 青岛市| 电白县| 吉木萨尔县| 农安县| 崇文区| 乌拉特后旗| 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