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
在當代教學中,小學語文課本已經(jīng)加入了部分歷史性題材的文章,這些文章不僅能體現(xiàn)中國文化的精髓,還蘊含著深刻的教育意義。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小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層面以及認知能力十分有限,如何讓他們能夠更好地讀懂文章,并從其中吸取精華,是教師們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小學語文歷史性題材教學策略考慮到小學生知識層面以及認知能力還十分有限,一般多將有趣的歷史故事作為歷史性題材的文章穿插在小學課本中,故事的概略也不復雜,但是故事的背后都蘊含在深刻的內(nèi)涵。在實際教學中,如何將這些要義傳達給學生并讓其真正的領悟,讓學生能夠?qū)ψ鎳鴤鹘y(tǒng)的文化有更多的了解與認識,筆者現(xiàn)提出如下教學方法作為參考。
一、鼓勵學生預習,教師對所講內(nèi)容做有效鋪墊
學生實際生活和歷史性題材往往相距太遠,學生理解起來不容易,難免還會存在偏差。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安排學生在課前就進行預習很有必要。而且預習任務的布置也是有所講究的。比如,在學習《三顧茅廬》時,大多數(shù)學生對于《三國演義》的背景都不是很了解,對于作品中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不管是劉備還是諸葛亮都不太清楚,這便會阻礙學生理解文章的要義。因此,教師在布置學習任務時,可以讓學生去嘗試了解三國的背景,三國大致在講一個什么樣的大故事,劇中主要人物各自的性格特征又是怎樣的。有了這些知識為課堂教學做鋪墊,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會更容易,也會更輕松。
其次,在教學開始時,教師也可以適當為教學內(nèi)容做一些鋪墊。可以用和學生生活較為接近的表達方式向他們講述故事發(fā)生的背景以及這篇文章會講述一個怎樣的故事。教師引導學生一起思考,思考故事主人公為什么要這樣做,其中又體現(xiàn)了怎樣的人物性格特征。當學生開始思考并進入到故事當中,對故事本身產(chǎn)生了興趣,學起來自然就會輕松很多。對于歷史題材的教學內(nèi)容來講,教師講課時的課前鋪墊以及讓學生預習了解相關的背景知識都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對那個時代有所了解,才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特征,真正地理解文章故事背后想要傳遞的某種情感或是想要表達的某個道理。
二、加強文本細讀,教師對文章要有準確把握
在教學前,教師要對教材文本強化細讀,通過收集相關資料,提高文本細讀質(zhì)量,盡量全面把握文本內(nèi)容體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準確的把握文章要傳達的要義及核心價值,主要需要向?qū)W生傳達怎樣的價值理念以及學生學完后需要明白怎樣的道理,這些都需要教師有準確的把握。其次,對于歷史性題材的教學,教師要有良好的教學預設,充分考慮到學生在理解上可能會存在哪些方面的問題,并且提前準備好相應的預案。這樣在教學過程中一旦發(fā)現(xiàn)學生和之前自己預設的一樣,對于某個問題的理解存在很大障礙,便可以馬上采用事先準備好的教學方案再次給學生講解,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教學內(nèi)容,而且也能夠有效推進教學進度,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
例如,在《草船借箭》中,同樣都是來自三國的選段,與《三顧茅廬》相比,前者更能體現(xiàn)出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因為兩篇文章中出現(xiàn)的是同一個人物,并且人物主人公還和學生的生活相距甚遠,學生難免對于人物特征會產(chǎn)生混淆,對于諸葛亮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無法完全理解。此時教師就需要給學生做鋪墊,介紹三國整個大的故事背景以及兩個故事之間的對照與分析,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人物個性特征。
再例如,講到《將相和》時,這是一篇人物形象極其豐滿,感情色彩特別鮮明的文章,文章以藺相如和廉頗之間的故事發(fā)展為主線,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這篇文章時深刻體會到兩位主人公各自的人物特征,不僅要認識到藺相如的廣闊心胸、以大局為重,還要體會到知道實情后的廉頗主動與藺相如和好的勇氣和氣概。這些歷史題材都堪稱經(jīng)典,能夠?qū)πW生今后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起著良好的鋪墊。
三、教學方式更靈活,幫助學生理解與領會歷史題材
小學語文課本中通常文章都會配有一些生動形象的插圖,教師可以利用這些插圖來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含義。圖像是比文字更加有感染力,也更加直觀的表達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同學們仔細觀察某一張插圖,然后讓他們談談自己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這樣不但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出學生的興趣,讓他們?nèi)酚谒伎?,也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歷史性題材的文章。
同時,對于有些已經(jīng)被拍成影視作品的文章,老師可以適當?shù)膸ьI學生觀看一些好的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影像比圖像表達起來更加生動,它可以讓整個故事活靈活現(xiàn),躍然紙上,很多故事即使教師不講解,學生看完后也能馬上明白故事的大致內(nèi)容。影像看完后教師要記得提問,讓學生進一步思考故事背后所蘊藏的含義,哪些優(yōu)良品質(zhì)又是值得去學習的,幫助學生抓住歷史性題材的精髓,落實教育目的。
四、結(jié)語
歷史性題材作為小學語文課本中非常有價值的部分,教師要想善用這些題材,幫助學生更加準確地理解歷史故事的意義。首先,需要安排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對所學知識大的背景有所了解;其次,教師要準確的把握文章要傳達的要義及核心價值,讓學生體會到文章的價值和意義到底是什么;再次,教學方式上要多元化,如果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并不能為歷史題材提供很好地教學服務,那教師不妨營造出更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更易于接受。
參考文獻:
[1]郜根珍.小學語文關于歷史性題材的教學探討[J].新課程導學,2013,(28):6.
[2]陸燕萍.小學語文歷史性題材教學探微[J].教育科研論壇,2009,(10):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