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仰臣
[文題展示]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品”,是平時生活或?qū)W習中常用的一個字,它是由三個“口”組成的,意思是指一小口、一小口地吃,或者慢慢地辨別滋味。殊不知,品嘗美食,我們能夠懂得酸甜苦辣;體驗情感,我們經(jīng)常會淚流滿面;欣賞美景,我們會時常會流連忘返;品讀經(jīng)典,我們將繼續(xù)點燃心中夢想;品評世態(tài),我們伴隨一種情懷成長……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構(gòu)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脫離材料內(nèi)容和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寫作指導]
一、審清題目意思。仔細閱讀題目中提供的材料,我們不難抓住關(guān)鍵詞“品”。從題目中的提示語來看,“品”作為動詞使用,其意大致有“品嘗、品味、品評”等。大多數(shù)人看到題目,能夠想到的是對美食等的品嘗,或者是對某人某事的體驗和感受。這樣寫固然也能寫出佳作來,但為了創(chuàng)作出彩的文章,我們建議從“品”的不同方式切入:“品”可以是用口嘗、用鼻子聞、用耳朵聽、用眼睛看,更可以用心理解、體悟,進而生發(fā)出對人生、社會的思考。還可以品失敗、脆弱和放手,品成功、努力和堅持……這樣,從品讀中體味到風土人情、人生百態(tài),視野開闊了,角度新穎了,文章自然與眾不同。
二、開頭巧用修辭格。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打造一個好的開頭不能小視。而使用各種修辭手法,可以使語言表達得更準確、鮮明和生動,有效地提高表達效果。比如開頭巧妙地使用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辭手法,描繪某一生活場景,點明觸發(fā)情思的“點”,一下子就能吸引讀者。例如以比喻開頭,能使語言形象生動,增添許多風采;以排比開頭,能有效地增強文章氣勢,豐富文章意蘊;以擬人開頭,使文章具體形象,豐富作者情感;以引用開頭,使文章更具說服力,凸顯文化底蘊。然后以此為線索細細品味,最后寫出自己的感悟和收獲。
三、小處切入立意深。回望成長的經(jīng)歷,哪一件事讓你明白了人生的真諦?是哪一刻撥動了你心中的琴弦?要學會以小見大,尋找恰當?shù)那腥肟凇_@就要求我們對品讀的對象在認知上有一定的深度,能夠“大題小做”,即從細致地“品味”生活中的某一小“點”為切口,然后進行述說。這樣一來,才有可能把文章挖深掘透,才有可能寫出令人滿意的佳作。反之,如果在寫作時力求面面俱到,則容易導致每個方向都淺嘗輒止,談不深、談不透,更談不上“品味”了。
四、用細節(jié)塑造形象。不管是寫什么樣的生活經(jīng)歷,或者敘述什么樣的事情,都要在文中突出細節(jié),用細節(jié)充實文章的內(nèi)容,用細節(jié)塑造豐滿形象。特別要突出個性化的外貌、神態(tài)、語言、動作、心理等方面的表現(xiàn),讓我們筆下的人物活靈活現(xiàn),栩栩如生。
[失誤原文]
品味成長
李靜
光陰飛逝,時光荏苒。不知不覺間,我已經(jīng)從一個懵懂小孩成長為一名初中生了。在這十幾年的成長歷程中,有一件趣事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讓我對成長多了一層理解。(倒敘開頭固然能夠引人注意,但不如使用修辭手法,更能扮靚開頭,添加文采。)
記得我剛上初中那年夏末的一天,天地間織成了一道雨簾。年邁的姥姥從外面帶回了兩只杧果,剛進屋,就連打了幾個噴嚏。(交代時間,點明天氣,營造敘事的氛圍。)
這還不是杧果上市的旺季,這新鮮玩意兒姥姥是打哪兒搗鼓來的?我們這幫小淘氣一下子就把她圍了起來,嘰嘰喳喳問這問那,姥姥滿是皺紋的臉上綻出了幸福的笑容。
“這杧果呀,是河對岸的劉阿姨送的呢?!崩牙褲M臉的感激,笑容很動人。
晚飯后,兩個小表妹盯著廚房里的冰箱良久,姥姥似乎明白了她們的心意,就把杧果拿了出來,準備讓她們與我一起分吃了。我趕忙上前阻止:“姥姥,我們不吃,你留給自己吃吧!”小表妹們聽我這么一說,愣了一愣,隨后也跟著我一起嚷嚷:“我們也不吃,姥姥?!?/p>
這好像是姥姥始料不及的,(此句不如改為“這好像是外婆先前沒有想到的”,更為樸實清新,易于明白。)她倒覺得有些局促不安了,有點激動地將杧果塞回冰箱,訥訥地說:“那——好吧,留給你們明天吃吧?!?/p>
臨睡覺前,我又打開冰箱瞧了瞧:還好,兩只忙果正在里面躺著呢。
忽然,發(fā)覺有人向廚房走來,我連忙躲了起來。哦,原來是表妹……
第二天一早,姥姥剛邁出大門,我就“逮”住表妹:“你們?yōu)槭裁匆党悦??要知道姥姥最喜歡吃杧果了,她是心疼我們才讓給我們吃的,你們不知道嗎?”
表妹顯然是被我的舉動驚著了,嚇得一邊慌慌地哭一邊大聲嚷?“沒有啊,沒有??!”
“沒有?我昨天晚上明明看到你們進廚房的,現(xiàn)在忙果不見了,不是你們會是誰?總不見得是姥姥自己吧?”(照應(yīng)上文,情趣迭生。)
這時候,姥姥恰巧從屋外進來,看到眼前一幕,她開心地大笑起來:“小靜啊,你錯怪她們了,昨晚是她們送杧果到我的房間,硬是逼著我吃了一個,我把另一個給你王阿姨吃了,她身體不好,水果有營養(yǎng)呢?!保ㄕ`會解除了,令人舒了一口氣。同時,也為小表妹的懂事道好。)
我愣了,沒想到少不更事的表妹們也長大了,懂事了。這會兒,我們四個人都不由大笑起來,歡笑聲在客廳里回蕩,很久,很久,不肯散去。(余味悠長。)
[升格探究]
這是一篇生活氣息濃郁的少年題材文章。作者從身邊取材,并緊扣文題敘事寫人物,于細微處見精神,做得很好。但這篇習作也有明顯的不足,建議做如下修改:
首先,開頭平淡,缺少新意,也沒什么文采,不能彰顯作者的文化底蘊。建議作者重新修改開頭,把“成長”比喻為蜜水、衣服和手套,然后構(gòu)成排比句,既顯得有文采,又能關(guān)聯(lián)親情并揭示出與“成長”相關(guān)的題旨,就大有改觀了。
其次,敘述童年的趣事時,很多同學們未能設(shè)身處地用童年時的心境去組織材料和運用語言,導致童心還原不足。比如第三段中的“外婆滿是皺紋的臉上綻出了幸福的笑容”一句之后,可以補上一句“像老師剛剛跟我們說過的海棠花一樣燦爛”。這樣就能把意趣描摹得很逼真了。
最后,文章在刻畫人物心理方面,缺少一些過渡性情節(jié)安排,減弱了真情實感的表現(xiàn)力。所以需要在文中補充一些重要的過渡性情節(jié)。比如在第七段“臨睡覺前”這句話的前面,添加“與其說我一直都不放心那兩只杜果,還不如說不放心兩個饞貓一樣的小表妹”一句,情節(jié)過渡就自然得多。心理刻畫也顯得細膩多了,更富有真情實感了。
[升格展示]
品味成長
李靜
成長是什么?有人說,成長是一棵綠樹,讓你在快樂中逐漸長高;有人說,成長是一朵鮮花,讓你在澆灌中含苞待放;有人說,成長是一顆果實,讓你在溫暖中品嘗滋味……(巧用比喻將“成長”具體化,形象化,排比句式增強了語言的氣勢,文采飛揚。)
記得我剛上初中那年夏末的一天,天地間織成了一道雨簾,年邁的姥姥卻意外地從外面帶回了兩只杧果,剛進屋門,她老人家就連打了幾個噴嚏。(姥姥冒雨帶回杜果,體現(xiàn)一片關(guān)愛。)
這不是杧果上市的季節(jié),這新鮮玩意兒姥姥是打哪兒搗鼓來的?我們這幫小淘氣一把就將她圍了個水泄不通。(孩子嘴饞。)我看得出來,姥姥爬滿皺紋的臉上綻開了幸福的笑容,像老師剛剛跟我們說過的海棠花一樣燦爛。(生動的比喻,凸顯姥姥燦爛的笑容。)
“這忙果啊,是河對岸的劉阿姨送的呢!”姥姥滿臉感激的模樣很動人。
晚飯后,兩個小表妹盯著廚房里的冰箱都好半天了,姥姥大概是已經(jīng)明白了她們的意思了吧,忙不迭地把杧果拿了出來,準備讓她們與我分吃。我趕忙上前阻止:“姥姥,我們不吃,我們不吃,你留給自己吃吧!”一邊嚷嚷,一邊還沒忘了使勁兒把小表妹們往房間里推。她們愣了一愣,也跟著我一起嚷嚷:“我們也不吃?!贝蟮倪€沒忘了補上一句:“豐亡果的味道怪怪的,我們不喜歡吃,姥姥?!保ü首麈?zhèn)靜,顯得懂事。其實不然吧……為后文敘述做好鋪墊,行文有曲折。)
這好像是姥姥先前沒有想到的,她倒覺得有些局促不安了,顯得有些激動地把杧果塞回冰箱,喃喃地說:“那——好吧,留給你們明天吃吧?!闭f完,還不忘在表妹臉上親昵地掐了一把。
與其說我一直都不放心那兩只豐亡果,還不如說不放心兩個饞貓一樣的小表妹。臨睡覺前,我沒忘記打開冰箱瞧一瞧:還好,豐亡果還端端正正地躺著呢,小饞貓們沒偷腥,表現(xiàn)還真不錯!
忽然,我聽見有腳步聲朝廚房這邊走來,心想:壞了,這兩只小饞貓一定是憋不住就要滴下來的口水了,白天還假惺惺地說什么“味道怪怪的”,哼!這會兒狐貍尾巴露出來了吧?我趕緊找了個地方躲了起來,看見她們果然進了廚房……我屏住呼吸,直到她們最后離開,心里忍不住憤憤地想:“小饞貓啊小饞貓,明天有你們好看的!”(誤會了吧,且看下文分解,便知曉了。)
第二天一早,姥姥剛邁出大門,我就“逮”住表妹,打開了話匣?“你倆為什么要偷吃忙果?要知道姥姥最喜歡吃忙果了,她是心疼我們才讓給我們吃的,你們不知道嗎?”
表妹們顯然是被我的舉動驚著了,嚇得一邊慌慌地哭一邊大聲嚷嚷?“沒有啊,沒有??!”
“沒有?我明明看到你們走進了廚房,現(xiàn)在豐亡果不見了,不是你們會是誰?總不見得是姥姥自己吧?”我一副得理不饒人的架勢。
這個時候,姥姥恰巧從屋外進來,看到眼前這一幕,開心地大笑起來:“小靜啊,你錯怪她倆啦。昨晚,她們把忙果送到我房間,硬‘逼著我吃了一個,我把另一個給你王阿姨吃了,她身體不好,水果有營養(yǎng)呢……”(原來如此。哈哈……讀者會心一笑。)
我愣了,沒想到少不更事的表妹們也長大了,懂事了。(“我”與表妹們一起成長、懂事了,點題并呼應(yīng)開頭。)這會兒,我們四個人不由地大笑起來,歡笑聲回蕩在客廳里,很久不肯散去。
[升格簡評]
升格后的作文是一篇很有特色的作文,文章在敘述成長的往事中,充滿了濃濃的親情,而且童趣悠悠,詩意無限。作者在開篇使用設(shè)問及比喻的修辭手法,點明題意,富有詩意。在此基礎(chǔ)上,作者把回憶的視角定格在毫不起眼的“兩只杜果”上面,構(gòu)思上頗具匠心。敘事過程中,作者還努力地再現(xiàn)出事件的細節(jié),使情節(jié)更為生動,更真實可信,情感也顯得很真摯。譬如第五段中充實的“一邊還沒忘了使勁兒把她往房間里推”等動作細節(jié),將“我”和“小表妹”的聰穎靈動且極富愛心,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再如升格文的第六段中,“外婆”形象也在“不忘在表妹臉上親昵地掐了一把”等個性化的神情動作中,形象豐滿起來。升格文的結(jié)尾既照應(yīng)開頭又能深化中心。這使得整篇文章,結(jié)構(gòu)更加嚴謹,脈絡(luò)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