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佳莉
摘 要 將日常評價與紙筆測試相結合,成為許多學校期末品德評價的重要方式。紙筆測試必須立足兒童生活,拓展命題時空,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關注社會熱點,提供更多的選擇性,凸顯品德課程的基本理念,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對評價提出的要求,促進學生的品德發(fā)展和教師教學的改進。
關 鍵 詞 品德課程評價;學習評價;紙筆測試
中圖分類號 G41
文獻編碼 A
文章編號 2095-1183(2016)04-0036-03
新課程改革以來,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一直是品德課程的難題。許多學校嘗試采用日常評價和期末紙筆測試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一學期的品德課程學習作出評價。這一探索符合品德課程所倡導的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要求[1],但同時也對紙筆測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紙筆測試唯有不斷變革創(chuàng)新,才能回應品德課程綜合性、開放性、活動性等課程性質及其基本理念的要求。近年來,余姚市嘗試以期末品德開放性測試,創(chuàng)新品德課程評價,取得了良好效果。以下,筆者以浙教版《品德與社會》為例,闡述在期末紙筆測試中的探索。
一、立足兒童生活,拓展命題時空
品德課程的開放性需要教學時空的拓展與延伸,相應地,課程評價也應當走向開放與多元,不僅關注學習成果,更重視學習過程和日常行為。因此,品德課程紙筆測試應當立足學生生活,拓寬命題時空,用評價引領師生、家長真正將日常學習與生活視為品德生長的場域。
[例1] 建立家庭小檔案,和爸爸媽媽互動起來吧!
這是三年級期末測試的一道試題。本試題立足第二單元“我的家庭”板塊,設計了“建立家庭小檔案”和“親子互動卡”。這一試題的測試過程貫穿整個學期。在教學本單元時,由學生與家長一起建立“家庭小檔案”,約請家長關注孩子一學期的成長。期末測試時,孩子在試卷中寫下對爸爸媽媽要說的話;家長則根據(jù)孩子一學期以來的成長情況,寫下期末評價與寄語。通過測試答題,孩子表達了對父母的尊重和感恩,家長則對孩子提出了表揚和成長希望。親子在互動交流中,回顧一學期的生活,增進了情感交流,讓學生獲得了更加深刻的成長感悟與體驗。這樣的紙筆測試,從課堂到家庭,從一個學習節(jié)點延伸至整個學期生活,極大拓展了評價時空,既實現(xiàn)了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結合,更有助于引領師生家長關注日常學習與生活。
二、創(chuàng)設試題情境,激活兒童生活
通過創(chuàng)設多樣化情境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是品德與社會課程倡導的教學方式。紙筆測試命題也應當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生動的試題情境,激活兒童生活,促進其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
[例2] 郵政局除了可以傳遞信件、郵政儲蓄、訂閱報刊,還可以發(fā)行明信片??爝^年了,快寫上你對朋友最真誠祝福吧!要按照正確的格式書寫信封哦!
本試題針對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走向信息時代”《漫話郵政》一課的學習而設計。本課旨在讓學生感受到在信息社會,郵政帶給人們生活的快捷便利,認識到郵政局和我們的關系十分密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已學習過明信片的寫作。本試題引導學生回顧與使用寫明信片這一生活基本技能,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同時,通過寫明信片,讓學生回顧一學期的同伴生活,傳遞友誼,溝通情感。
三、捕捉社會熱點,拓展兒童視野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兒童良好品德的形成與社會性發(fā)展,課程設計注重體現(xiàn)社會環(huán)境、社會活動和社會關系的內容整合。這要求品德課教學要根據(jù)社會生活的發(fā)展變化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要,吸納鮮活的社會生活事件,不斷拓展學生視野。紙筆測試命題自當立足這一要求,將鮮活的社會生活引入試卷,引領兒童讀試題,看生活,拓展視野,了解社會。
[例3]閱讀材料后,請完成以下題目。
材料:歌曲《?;丶铱纯础返莱隽怂欣先说墓餐穆?,因而一夜之間就唱紅了大江南北。人們通常認為,“?;丶铱纯础敝皇菍ψ优⒌郎系囊螅优贿@樣做僅承擔道義上的責任。其實,當我國已走入老齡化社會時,“?;丶铱纯础币巡粌H是道義上的責任,而且是子女法律上的義務?!吨腥A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已明確將精神贍養(yǎng)作為子女的法定義務。該法第十一條規(guī)定:“贍養(yǎng)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yǎng)、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边@就是說,對老年人的贍養(yǎng),除了要給予經濟上的供養(yǎng)、生活上的照料外,還應給老人精神上的慰藉。可見“?;丶铱纯础币呀洷环少x予了新的意義,成為子女贍養(yǎng)老人的一種重要方式。
1.你從這組材料中讀懂了什么?
2.我們余姚有哪些關愛老年人的相關措施呢?
3.如果你給家里的老人打電話,你會對他說些什么?
本試題針對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溫馨一家人”板塊的學習,旨在考查“知道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懂得孝敬父母長輩”?!白鹄暇蠢稀笔且粋€永恒的主題,尤其是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衍生了“?;丶铱纯础北环少x予新意義等諸多社會問題。將這一社會現(xiàn)象引入試題,既契合品德課程學習主題,又深化了學習主題,引領學生走進社會生活,對“尊老敬老”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這樣的測試,不僅檢測了學生知識的習得情況,更開闊了學生的社會視野。
四、豐富試題層次,觀照學生個性成長
學生個體發(fā)展存在差異,品德與社會課程更應特別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品德課教學必須立足學生學習與生活經驗的差異性和多樣性,有效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因此,品德課程評價在命題上要觀照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以豐富的可選擇性和層次性,引領學生在評價中實現(xiàn)自主成長。
[例4]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生活處處有規(guī)則,我們都要自覺遵守。請根據(jù)自己的實際行為,完成下表:
自我評價標準:自覺遵守得五星;基本遵守得四星;有時遵守得三星;經常不遵守得二星或一星。
本試題針對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生活在集體中”中《集體處處有規(guī)則》一課,通過讓學生描述課間、超市、馬路上的規(guī)則,評價自己的行為表現(xiàn)。試題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實際情況,通過自我評價促進孩子自我反思,作出自我判斷,督促學生學會“知行合一”。
同時,在試題編排中,我們注重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試題排版注意使用寬松的字間距與行間距,以緩解學生的答題焦慮;注重圖文并茂,或配以相關活動照片,或將簡單的線條變?yōu)樨S富的圖形,幫助學生讀懂試題,領會命題意圖;同時,試題配以清晰而溫馨的指導語,如“親愛的同學,在這收獲的時節(jié)里,祝愿大家在《品德與社會》的果園里用智慧、自信和細心去收獲成果吧!相信你是最棒的”等,從而喚起學生的答題興趣和信心。
作為一種重要的評價方式,紙筆測試只有克服重知識考查的困境,才能與日常評價相得益彰,充分發(fā)揮評價功能。正如浙江省特級教師、學軍小學副校長許宏強調的:“我們做這些評價,是要去激勵學生的發(fā)展,特別是通過一些過程性評價和發(fā)展性評價,喚醒學生成長的力量,改進教師教學的行為。”我們將繼續(xù)探索。
參考文獻:
[1]鄔冬星.小學品德課程基于活動作業(yè)的作品評價之探索[J].中小學德育,2015(03):25.
(作者單位:余姚市第一實驗小學浙江寧波 315400)
責任編輯 毛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