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婷
摘 要: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中所選入的課文多為名家名篇,文質(zhì)兼美,它們不僅以豐富的人文精神和獨特的情感魅力感染著學生,更以其生動雋永的語言、引人遐想的意境,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根據(jù)不同課文的特點,引導學生對文中的典范語言進行揣摩、賞析、品鑒,體驗和感悟其優(yōu)美細膩的描寫,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和健全的語文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又可以通過經(jīng)典美文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語文課上得有滋有味、活色生香。
關(guān)鍵詞:美文美讀;活色生香;課程標準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觀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六冊第一單元的四篇課文《燕子》《古詩兩首》《荷花》《珍珠泉》就分別描繪了大自然中燕子囈呢、柳樹發(fā)芽、荷花綻放、泉水叮咚的迷人景象。課文中生動雋永的語言、引人遐想的畫面意境,給我們帶來美的享受,令人心醉、使人神往。古人云:“品經(jīng)典如飲甘露,賞美文如沐春風?!苯滩氖菍W生學習的最佳范本,因此,我認為教學本組課文時應以“美”為切入口,引導學生在欣賞、推敲、美讀中去感知美、理解美、體驗美,美文美讀,上出語文課的活色生香。
一、馳騁想象,進入美的情境
如果說理解能夠再現(xiàn)形象美,那么,想象更能體驗美的意境。本組幾篇課文正是由于充滿了詩情畫意,文雖盡而意無窮,留給了讀者廣闊的想象空間,可讓學生通過想象,置身于美好境界之中。如教學《燕子》一文,讀到“青的草、綠的葉,各色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一句時,我引導學生想象該句描繪的情境,學生想象到青草、柳葉早早穿上嬌嫩的綠衣傳遞春的消息,五顏六色的花兒爭先恐后、競相開放,展示春的美麗,這是一幅多么生動而熱烈的春天景象啊!學生還興趣盎然地想象到許多可愛的小動物也趕來參加春天的聚會呢!當學生的頭腦中想象出這樣多、這樣美的畫面時,怎能不了解作者對充滿生機的春天的特有偏愛,又怎能不讀出滿心的喜悅和贊美之情呢!
再比如《荷花》一文,當讀到“我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一句時,我引導學生在輕柔的音樂聲中閉目想象,教室就是那一片大荷塘,自己就是其中的一朵荷花,在陽光下,在微風中看到、聽到、聞到、想到了什么?結(jié)果學生紛紛說道:我在跟同伴比美;我邀來好朋友跳舞;花香中我如癡如醉;跟飛來的蜻蜓親吻;和青蛙打打招呼,我就是美麗的花仙子……學生說得興奮極了,還要求給大家讀一讀文中的句子。我想,當學生把自己當成一朵美麗的荷花,沉浸在其中,讀文時又怎能體會不到美的意境呢?
二、感情朗讀,抒發(fā)美的情懷
本組四篇課文都是寫景的文中典范,每一篇都是作者人生態(tài)度與審美情感的統(tǒng)一體。如《詠柳》《春日》兩首古詩把春天描寫得姹紫嫣紅,多姿多彩,而又充滿了勃勃生機,表達了作者對萬物復蘇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來的喜悅。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能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抒發(fā)美的情懷。教學時我積極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充分感受春天的自然景象,在此基礎(chǔ)上體會作者的所想所感,再通過讀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到的情感表達出來。學生經(jīng)過教師的指導,既讀出了感情,讀出了詩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美,也如同詩人一般抒發(fā)了美的情懷。
再如上《珍珠泉》一文,我發(fā)現(xiàn)學生通過以往的朗讀訓練,對課文中好詞佳句已具備一定的敏感性和“吸納”意識。他們找出自己認為寫得好的語句畫下來,和大家交流為什么喜歡這些句子,怎樣讀才能表達出感情。比如“水是那樣綠,綠得……;水是那樣深,又那樣清……”三個“那樣”要怎樣讀?“這就是美麗的珍珠泉,這就是我們村的珍珠泉!”又怎樣讀?學生在讀中自然而然地將感情充溢其間,讀得富有感染力,真正做到了贊美之情發(fā)于心而誦于口。
三、品味鑒賞,培養(yǎng)審美能力
審美能力是審美者憑著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審美情趣,有意識地對審美對象進行觀察品味,從中獲得美感和教育的一種能力。對小學生來說,也就是以課文為依據(jù),讓學生品味它為什么美,美在何處。如《燕子》一文中,作者描寫燕子飛行時是“斜著身子在天空中掠過”,可用比較法將“掠”與“飛”對比,體會燕子的敏捷輕盈;描寫燕子停歇時“落在電線上,電桿之間連著幾痕細線”,可將“痕”與“根”對比,品味電線不太明晰、若有若無的虛與實的微妙。
總之,美文之美,在于形,在于境,在于心?!捌纷x入佳境,美文潤心靈”,通過美文美讀,讓心靈在審美的天地里自由徜徉,讓鮮活的美感在讀文中生發(fā),讓師生和文本之間真摯的情感流淌,定能使我們的語文課上得活色生香!
參考文獻:
[1]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詩篇[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宋其蕤.語文教學美學論[M].廣東教育出版社,2003.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