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蓮
【摘 要】“放羊式教學”是教學的一種方式及一種教學理念。很多人聽到這個名詞總是要和“放任”“散漫”等詞聯(lián)系起來,但在追求效率,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教學理念并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胺叛蚴浇虒W”作為一種教學理念,如果能在課堂合理使用也具有積極的價值。
【關鍵詞】放羊式教學;領頭羊;羊媽媽;牧羊人
“放羊式教學”作為一種教學理念,并不能做偏執(zhí)的理解?!胺叛蚴健辈⒎且晃兜卦谡n堂上放縱學生的行為,而是教師作為“牧羊人”進行巧妙的引導從而讓這群“小羊”享受到最新鮮的“牧草”。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要從6個方面“解放兒童”:一是解放兒童的頭腦,使他能想;二是解放兒童的雙手,使他能干;三是解放兒童的眼睛,使他能看;四是解放兒童的嘴巴,使他能說;五是解放兒童的空間,使他到大自然、大社會中去;六是解放兒童的時間,使他有安排的自由。不管怎么說,“放羊式教學”變“關羊”“牽羊”“趕羊”為“放羊”,給“羊”以一定的自由,總是對“羊”的解放。
那么作為“牧羊人”如何掌握放羊的技巧就決定了他的“羊”是否能強壯肥碩。
一、做好一頭“領頭羊”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睂W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自覺性,自主性,打開知識之門,讓他們走進去。在語文課堂中,我們必須給學生以主體的自由,讓他有自主參與、自主選擇、自主操作、自主探索的權利。語文教師的職責,應當是引導學生在“語文生活”這片大草原上能自己找“食物”,不但“吃”得飽,而且“吃”得好。
那么在新課程背景下老師如何做好學生的“領頭羊”呢?
1.大膽引路
我國兩千多年的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一方面確實有很多精華和成功的經(jīng)驗值得開發(fā)和繼承,但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封建糟粕和歷史塵垢。其中師道尊嚴的等級制度和恭順馴服的培養(yǎng)目標則是基本特點之一。正是這種深刻的烙印,留給當代課堂教學一個隱形的范式,那就是教師對學生的嚴格控制和管教,學生必須聽命于教師,亦步亦趨地去達到由教師規(guī)定的要求。傳統(tǒng)語文課堂教學“管”得太緊,“卡”得太死,“壓”得太重。因此我們有必要讓學生自主學習自由發(fā)揮。作為“牧羊者”在日常的教學中,要盡可能做到:不是牽著羊走,而是圍著羊轉(zhuǎn)。
要使“放羊式”取得成效,必須確保管理的掌控力,保證對羊群的絕對控制,不致因為自己的“放”而導致學生一發(fā)而不可收拾?,F(xiàn)在很多老師不敢“放”,課伊始一直牽著學生走他規(guī)定的那條路。那么學生只能是被動的被牽著鼻子走。我們不能因為害怕追不回羊而放棄“牧羊”。只要教師自己有足夠的人格魅力和學識以及對學生的深入了解,就可巧用“放羊式管理”為課堂添彩。
2.擺正位子
新課標認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中進行。教學中教師要努力擺正自己的位置,力求建立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放下了架子,走下講臺,成為課堂的一員,成為學生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合作者。
這充分說明教師在新課程中再也不是知識的化身,學術的權威,而應是“平等中的首席”。這正如羊群中的領頭羊一樣,它并非羊群中的霸主,而是羊群的“引路羊”。它具有對水草的敏銳性和特有的經(jīng)驗,它知道哪兒離水草最近,哪兒可能面臨狼群的威脅。它既對羊群中的兄弟姐妹呵護有加,又對調(diào)皮的離群的同類予以斥責、批評。
3.平等交流
教育教學活動應當是師生生命體之間的情感交流、思想溝通和生命融合。廣大教師在實施新課程過程中,也應發(fā)揮引導、組織、促進學生學習的“領頭羊”的作用,充分尊重學生,以平等的姿態(tài)與學生交流、對話,和學生共商他們所喜愛的教學方式,真正視學生為自主發(fā)展的主體,激發(fā)他們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與其共同探討學習中遇到的新問題,引領他們主動地發(fā)現(xiàn)知識、建構(gòu)知識、咀嚼知識,同時還應主動調(diào)控課堂教學的過程,調(diào)節(jié)學生的興奮點,使師生在教學過程中都能教有所獲,學有所成。
二、充當細心的“羊媽媽”
新課標提出:要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根據(jù)不同學生的特點,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這要求我們廣大教師應該像羊媽媽關愛自己的孩子一樣,去洞察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與能力狀況,真誠地關愛他們。那么如何當好合格的“羊媽媽”呢?
對于那些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放手讓他們?nèi)ズ献?、探究。當他們困惑、迷茫時,主動地去傾聽他們的心聲,去關心他們、鼓勵他們,并給予適當?shù)狞c拔。就像羊媽媽放手讓成年的羊去獨自覓食那樣,使他們在良好的合作情境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知識的啟迪,品味成功的歡樂。
對于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我們應給予更多的呵護,就像羊媽媽對待尚不能自主覓食的小羊羔一樣,無私而慷慨以甘甜的“乳汁”哺育他們,要針對他們的基礎狀況,設計較為淺顯、更適合他們個性的問題去喚起他們學習的信心,點燃他們思維的火種,當然,更應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教給他們“覓食”的方法,而不是永遠給他們“喂奶”。
三、做個合格“牧羊人”
課標說得好: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應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就像牧羊人放牧時都會挑選優(yōu)異的草地作為羊兒們的棲息地,只有選對草地才能讓羊兒們“吃飽吃好”。
而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過于注重知識的習得,把學生關在封閉的校園內(nèi),就像關在羊圈,將現(xiàn)成的干草喂給他們,強迫其硬吞,結(jié)果學生學得厭倦,教師教得厭煩。而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更應像牧羊人一樣,熟悉羊群所喜愛的草類,了解草原上哪兒水草肥美,哪兒適宜安營扎寨,掌握天氣變化情況。只有這樣他才能引領羊群走出羊圈,自主地飽餐到最適合它們各自胃口的“美味”。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認真傾聽他們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為學生的知識建構(gòu)提供支持。正如牧羊人讓羊兒去挑選自己最可口的青草咀嚼、回味一樣,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積極,學得開心!
作為一名新課程的實施者,我們更應該掌握新課標的核心理念,以生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主動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與愿望,讓他們選擇自己最喜愛的學習內(nèi)容與學習方法,努力挖掘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課程資源,充分調(diào)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就讓我們巧妙得用好“放羊式教學”做孩子們喜歡的“領頭羊”“羊媽媽”“牧羊人”。
【參考文獻】
[1]方維.《放羊式管理》.中國紡織出版社,2007
[2]倪文錦.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