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幸靈
摘 要:鉤藤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由于市場對鉤藤需求量不斷提高等原因,鉤藤野生植物資源遭到嚴重破壞。同時,人類活動對鉤藤的生境也造成了嚴重破壞,致使鉤藤的自然分布范圍在一定程度上縮小。開展和推廣人工種植鉤藤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不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人類活動對鉤藤野生植物資源的破壞,還能夠增收創(chuàng)益,推動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進步。
關鍵詞:鉤藤;生態(tài)栽培;管理;技術
鉤藤(Uncaria rhynchophylla),又名吊藤、倒掛刺、雙鉤藤等,隸屬于茜草科鉤藤屬,常綠藤本植物,攀援狀灌木,株高可達10 m;葉對生,全緣,卵圓形、卵狀長圓形或橢圓形,長5-12 cm,寬3-7 cm;莖枝呈圓柱形或類方柱形,有細縱紋;葉腋生有向下彎曲的雙鉤或單鉤,長約2 cm;莖質硬,斷面有黃白色髓部。花黃色,頭狀花序單個腋生或為頂生的總狀花序式排列,花冠合生;蒴果倒卵形或橢圓形,被疏柔毛,有宿存萼。種子兩端有翅。
目前,研究人員已經(jīng)從鉤藤器官中分離出2-氧代吲哚類生物堿、異去氫鉤藤堿、去氫鉤藤堿、二氫柯楠因堿、硬毛鉤藤堿、脂肪酸及草酸鈣等多種化學成分。這些化學成分具有非常重要的藥用價值,不但能夠降血壓,而且還能夠起到保護肝臟的作用。目前,以鉤藤為藥材開發(fā)出來的藥品主要有九芝堂天麻鉤藤顆粒、復方鉤藤片及康美鉤藤中藥飲片等。由于市場對鉤藤需求量的不斷提高和民間肆意采集,導致鉤藤野生植物資源遭到嚴重破壞。同時,人類活動對鉤藤的生境也造成了嚴重破壞,致使鉤藤的自然分布范圍在一定程度上縮小。另外,由于鉤藤主要是通過種子來繁殖,而在自然環(huán)境中種子出苗率較低,并且幼苗成活率低,致使野生鉤藤植物資源的蘊藏量相對較低。在貴州錦屏、劍河、貴定等縣區(qū)已經(jīng)在逐步推行人工種植鉤藤,將其作為農(nóng)民增加經(jīng)濟收入和改善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徑。鑒于此,筆者結合臺江縣鉤藤栽培技術現(xiàn)狀就鉤藤的生態(tài)栽培管理技術進行簡單的分析與探究,以期能夠為當?shù)劂^藤的人工種植和栽培管理技術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jù)。
一、鉤藤的生境
鉤藤在貴州主要分布于黔東南、黔南、黔北及黔中地區(qū),分布在海拔為450-1250m的地方。鉤藤生境主要為林下坡地,坡度為30-70度,其中約有66.67%鉤藤生在坡度為50-70度的坡地上,由于坡度相對較大,坡地上沒有積水。由于鉤藤生境中巖石較多,部分鉤藤生長于巖石縫隙,也有部分生長于土壤,且土壤透氣性能較好。多數(shù)鉤藤生長在坡地的陰面,也有少部分生長于坡地的半陰面,極少數(shù)生長于陽坡。鉤藤耐陰,喜濕潤、溫暖的環(huán)境,生境溫度為15-23℃及光強為2600-4000lx,因此判斷鉤藤屬于耐陰植物。貴州貴定縣自然環(huán)境條件非常優(yōu)越,屬于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年平均溫度15℃,年均降雨量為1143mm,年平均無霜期為289d,年日照時數(shù)1069h,非常適合于鉤藤苗木的栽培繁殖。
二、鉤藤的生態(tài)栽培管理技術
1.選擇種植地。鉤藤多生長于山谷、林下、溪邊或者濕潤灌木叢中,因此種植地一般選擇在荒山或者疏林地,光照條件要求上方有一定的遮蔭,土壤多為砂質壤土,要求排水良好、透氣性好、土壤肥沃、土層深厚,稍偏酸性。另外,也可以與其他林分密度較小的樹種進行混合種植。
2.整理種植地。如果種植地選擇在荒山,那么在鉤藤種植前首先要進行連山防火(注意防火隔離帶的開設質量),30 d之后,深翻土壤,清理碎石碎渣和其他雜物,對于較大的土塊要將其破碎,必要時可對土壤進行消毒以滅殺害蟲。如果選擇在疏林地等,在土壤深翻之后,其他種植地整理工作與上述方法相同。鉤藤種植穴密度控制在每畝167個,株行距要求2 m×2 m,種植穴長×寬×深約為0.3 m×0.3 m×0.3 m,但是要根據(jù)苗木根系大小進行適當?shù)恼{整。每種植穴施農(nóng)家肥2 kg,復合肥0.15 kg。施肥結束后,覆土,略高于地面。
3.苗木定植。苗木定植一般選擇在春季的3-5月份來進行,因為此時苗木地上部分樹液還尚未流動,苗木的生理代謝活動較弱,而地下部分的根系正處于活躍生長期,此時釘子能夠極大地提高苗木成活率。當然,苗木定植也可以選擇在秋季的10-12月份進行,此時苗木的地上部分已經(jīng)進入休眠期,而根系仍然能夠進行生長和發(fā)育等生理活動,此時也同樣能夠保證苗木的成活率。不管選擇在哪個季節(jié)進行定植,通常要求選擇在雨前或者雨后進行苗木定植,以提高苗木成活率。通常選擇株高為0.5-1 m的苗木進行定植,定植前修剪苗木根系,要求很細修建整齊,不能有撕裂根系等現(xiàn)象產(chǎn)生,同時于苗高0.4 m處截干。定植時要確保苗木根系能在已經(jīng)挖好的苗穴中能夠自然舒展,每苗穴1株,扶正苗木,覆土掩蓋根系。當填土深度到苗穴深度約1/2處時,輕提苗木,是苗木根系盡可能舒展,然后再次覆土,將土壤踏實。苗木定植結束后,必須交定根水。之后,根據(jù)具體的天氣情況來進行澆水,以保證定植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長質量。
4.后期管理。定植后的管理主要包括補苗、追肥、采收整形及病蟲害防治等。
苗木定植后應該勤于檢查,若發(fā)現(xiàn)死苗、缺苗等現(xiàn)象,應馬上補充新苗。
返青后,要及時進行追肥,要求每株0.05kg,之后每年春秋季節(jié)結合撫育同時對每株苗木追施有機肥和0.1kg復合肥。另外,應該將種植地的雜草全部清理干凈。撫育時間分別為4月份、9月份。
在11月份,待鉤藤苗木進入休眠期,樹液停止流動時,采集其藥用部位,因為此時采收能夠極大程度的保護藥效。同時,應該對苗木進行修剪整形,要求側枝保留3個側芽;保留3個主干,并對主干進行高短截,保留高度為1.5m,以促進第二年苗木側枝生長。另外,保證通風透光。
病蟲化防治要求遵循“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病蟲害主要有根腐病、蛀心蟲、蚜蟲及毛蟲。其中,根腐病在苗期發(fā)生,癥狀有側根腐爛、莖葉枯死等,此時應該及時排水。
蚜蟲主要發(fā)生于4月份或7-8月份,可以通過覆蓋銀灰膜(每畝5kg)或者10%吡蟲啉2000倍液等途徑來滅蟲。如果發(fā)現(xiàn)植株頂部出現(xiàn)萎蔫,應及時剪除,并滅殺幼蟲,但是如若發(fā)現(xiàn)心葉變黑或蟲害高峰期,應該95%敵百蟲1000倍液噴殺。對于毛蟲,可以通過人工捕捉或者噴施50%敵敵畏1000倍液等方法進行滅殺。
三、結語
鉤藤是非常重要的藥用植物。在一段時期,鉤藤藥材來源主要是野生植物資源,由于市場需求量逐年增大,野生鉤藤植物資源的數(shù)量和生境范圍也在日益縮減,從而鉤藤價格越來越高。通過對鉤藤的生態(tài)栽培,有助于實現(xiàn)在大面積、大區(qū)域的范圍內(nèi)開展鉤藤的人工栽植,不但能夠緩解人類活動對鉤藤資源的破壞,而且還能夠滿足市場對于鉤藤的大量需求,同時還能夠為種植戶創(chuàng)造一定的經(jīng)濟效益,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當?shù)厣鐣?jīng)濟的發(fā)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李金玲,趙致,龍安林,等.貴州野生鉤藤生長環(huán)境調查研究[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13,32(4):58-60.
[2]楊俊軾.劍河縣鉤藤育苗技術及栽培初步研究[J].科技信息,2006(5):174.
[3]劉玉德,王桃銀,李世玉,等.鉤藤的規(guī)范化栽培研究[J].中國現(xiàn)代中藥,2012,14(7):31-34.
[4]吳安相,龍曉梅.鉤藤高產(chǎn)栽培技術[J].農(nóng)技服務,2010,27(1):106-107.
[5]徐文芬,黃敏,張?zhí)靷悾?貴陽市中藥資源種類、地理分布及開發(fā)利用現(xiàn)狀[J].現(xiàn)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4,18(6):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