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蓮
摘要:肉羊產業(yè)是烏拉蓋管理區(qū)畜牧業(yè)的傳統(tǒng)優(yōu)勢產業(yè)。發(fā)展現(xiàn)代肉羊產業(yè),改進經營管理方式,完善產業(yè)鏈條和提升肉羊優(yōu)質品牌,對進一步促進農牧業(yè)結構優(yōu)化升級、保護草原生態(tài)、增加農牧民收入、加快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在接產冬羔過程中,充分利用冬季勞動力較為閑置的時間空隙,在羔羊接產后提前補飼,加強日常管理,使冬羔獲得充足的生長時間(大約8個月左右),大幅度增加出欄體重,增加收入?,F(xiàn)將烏珠穆沁羊養(yǎng)殖及生產經營模式的具體做法和效益分析如下。
關鍵詞:烏珠穆沁羊;主要估法;效益分析
中圖分類號: F326.3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6.08.055
1 主要做法
1.1 做好接羔暖棚建設
暖棚設施的建設是接產冬羔的首要條件,如果棚圈設施條件差,所產羔羊由于天氣寒冷就會降低成活率。接產冬羔所需的暖棚面積為每只基礎母羊0.8平方米左右。
1.2 加強過冬飼草料儲備
飼草料的充分儲備是接產冬羔羊必備的前提條件。每只基礎母羊過冬飼草儲備為250公斤、飼料為40公斤;冬羔羊主要儲備優(yōu)質全價配合顆粒飼料30公斤(按每天每只冬羔羊0.2公斤計,飼喂時間為5個月)。
1.3 加強基礎母羊的管理
基礎母羊從11月底,即接產前1個月開始進行全舍飼養(yǎng),每天給基礎母羊喂飼草2公斤和精料0.25公斤,一直到次年4月底,飼料飼喂時間4~5個月。
1.4 加強冬羔羊的管理
在羔羊出生后15天左右,通過對母仔進行分群,利用優(yōu)質的全價羔羊生長顆粒飼料開始讓羔羊自由進行采食,一般5天左右羔羊學會吃料,喂量以羔羊每次采食完后少量剩余為標準,每天分早、晚2次飼喂,優(yōu)質青干草自由采食并供給充足干凈的飲水,每天補飼完后母仔合群。羔羊補飼時間一直到吃飽青草后為止,往后就不再進行補飼,這樣做的好處在于防止羔羊在出欄前過度出現(xiàn)脂肪沉積而影響出欄價格。
1.5 做好疫病防控
由于冬季氣候寒冷,羔羊容易發(fā)生疫病。首先按照管理區(qū)疫病防控要求,做好基礎母羊的各種預防注射工作,同時在接產冬羔前要對暖棚設施進行清理,并對棚舍與飼喂用具等進行徹底消毒,預防傳染病與流行病的發(fā)生。
2 效益分析
2.1 冬羔投入分析
2.1.1飼草投入 冬羔在吃飽青草前,干草消耗量為0.2公斤/天,每公斤飼草按自產草打儲價格0.4元/公斤(按15公斤捆草在自產雇用打草、捆草、拉草情況下費用為6元)計算,每只冬羔每天飼草費用0.08元/天,飼喂時間為4個月(120天)計算,飼草投入為9.6元/只。
2.1.2精料投入 冬羔在吃飽青草前,精飼料消耗量為平均0.2公斤/天,羔羊生長全價顆粒飼料價格為4.2元/公斤,每只冬羔每天飼草費用0.84元/天,飼喂時間為4個半月,每只飼料投入為113.4元/只。
2.1.3繁殖成功率損失 接產冬羔,由于冬季氣候寒冷及要求管理細致,繁殖成功率較接產春羔低1個百分點,按每100只羔羊多損失1只,每只羔羊出欄價550元(春羔出欄價)計,分攤每只冬羔5.5元/只。
2.1.4藥品等投入 按冬羔羊平均5元/只計算。
2.1.5基礎母羊飼料投入 接產冬羔羊,需要母羊再增加精料投入,增加量按每只基礎母羊每天0.1公斤/天,每公斤母羊全價顆粒飼料為3.6元/公斤計算,每天費用增加0.36元/天,飼喂時間較接春羔母羊多2個月(產前產后各1個月),接產冬羔的基礎母羊比接產春羔的基礎母羊多投入飼料費用為21.6元/只。
以上5項合計,每接產1只冬羔羊比接產1只春羔羊需要多投入155.1元。
2.2 效益差距
2.2.1經濟效益 按2014年羔羊實際出欄價格計算,冬羔羊每只出欄價格平均為850元/只,春羔羊每只出欄平均價格為550元/只,那么每接產1只冬羔羊的較接產1只春羔羊多收益144.9元/只。
烏拉蓋管理區(qū)每年產冬羔數量按20萬只計算,每年可增加純收入2898萬元(20萬只×144.9元/只=2898萬元)。按農牧民總人口7780人計算,人均接產冬羔增加純收入0.3725萬元。
2.2.2生態(tài)效益 接產冬羔羊的出欄時間比春羔羊提早45天左右,將極大地減輕草場壓力。
3 技術措施
主攻烏珠穆沁羊選育,提高個體產量與質量。建設烏珠穆沁羊擴繁場,通過嚴格選種選配、人工授精等技術操作,生產特一級種羊提供給核心群進行擴繁,核心群生產的特一級種公羊提供給其他烏珠穆沁羊養(yǎng)殖戶進行生產。
種公羊全部實現(xiàn)集中管理,實行統(tǒng)一時間進行配種,配種時間集中在50天以內。開展統(tǒng)一年檢和鑒定,種公羊特一級率達到20%。
每年5月份開展第一次后備種用公羔選留工作,羔羊出欄前進行第二次挑選,對挑選出的后備種用公羔進行集中管理,第二年育成時進行鑒定,不合格的予以淘汰。
每年羔羊出欄前開展后備母羔選留工作,選留數量為基礎母羊的20%以上(擴繁場10%以上),選留的母羔第二年育成時進行鑒定,不合格予以淘汰。
每年開展整群工作,保證擴繁場基礎母羊合格率在95%以上,核心群基礎母羊合格率在85%以上,養(yǎng)殖園區(qū)和其他養(yǎng)殖戶基礎母羊合格率在80%以上。
實現(xiàn)早配種、早補飼、早出欄。結合管理區(qū)氣象條件科學制定配種時間,接冬羔或早春羔。羔羊接產后7天開始訓練補飼,5月齡出欄體重達到37.5公斤以上。
鼓勵牧戶成立畜牧業(yè)專業(yè)合作社,與肉制品加工企業(yè)建立長期合作機制,實行訂單生產或入股模式生產。依托肉制品企業(yè)提供先進養(yǎng)殖技術、設備設施等提高養(yǎng)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