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春水詞(上)

      2016-11-18 10:13:26范婉
      蘇州雜志 2016年3期
      關(guān)鍵詞:云樓

      范婉

      春水詞(上)

      范婉

      從前,有位畫家談山水,引過一段妙論:“畫山水,最重要的是要有水。有水無山,也可以湊成一幅。有山無水,無論怎樣畫,總是死板板的,令人透氣不得。因為水是表顯聰明和秀媚的。畫中一有水,就可以使人神意悠遠(yuǎn)了?!蔽沂琴澩@個說法的。蘇州不就是這樣的一座秀媚水城嗎?

      午后的太陽照在干將河上,閃著一片金紅色的光。沿著干將河往東延伸,可以望見入云的大廈,林立的高樓,交叉的高架橋……水里的船,看不見了。我戀慕的心上,失掉了古城歲月的影子。蘇州的風(fēng)味到底是淡去了,想著哪怕能聽一聽船娘的歌,也是好的。

      站在樂橋,我的眼睛看著前方。前方就是過云樓了,準(zhǔn)確地說是“過云樓陳列館”,剛開放不久。除房屋以外,一無所見,河流,石橋,草坪,欹斜的楊柳,都附屬于過云樓,是過云樓的一部分。我想著:去這座著名的藏書樓走一走。

      過了橋,我在干將河邊走走,看看。我看芳草萋萋,看紅花艷艷,看蔥郁的羅漢松,看清澈的河水。目光過到河那岸,對面就是過云樓了。春天的風(fēng)里,水光漾動,我的心很平靜。

      在蘇州古城改造中,因干將路拓寬,使本是深宅內(nèi)院的藏書樓成了臨街淺屋,這個兩進(jìn)三間的老宅,前一進(jìn)平屋三間,即“艮庵”,后一進(jìn)為上下兩層的“過云樓”。五塊玲瓏的太湖石,曾聳立在艮庵南面的院子里,稱“五岳起方寸”。過云樓以“過云”為名,是取“過眼煙云”之意,主人是以一種平常而淡泊的心態(tài)來對待他的藏品的。

      顧文彬構(gòu)造過云樓的起因是景仰寧波的天一閣,他對兒子顧承深情告白:“若能為我設(shè)法造成,則夙愿已償,心中大悅矣!”過云樓建造時,他還在寧波任職,匠人跟隨顧承專程到寧波,顧文彬在百忙中耳提面命,關(guān)照他們回蘇后,依照討論的結(jié)果把畫出的詳細(xì)圖紙再寄來,然后定稿??梢姡莻€做事嚴(yán)格、追求完美的人。

      艮庵正對著干將路。這種房子,我住過,雖然臨街,關(guān)上門,不喧鬧。盡管它原來是緊鄰鐵瓶巷的。這里有一張顧氏家族世系圖,粗略一看,就知道大概。兩側(cè)墻上,掛著顧文彬、顧承(駿叔)、顧麟士(鶴逸)、顧公雄、顧公柔、顧公碩四代人的介紹,其中,顧氏第四代兄弟三人分別向博物館捐獻(xiàn)了大量的過云樓藏品;第五世孫顧篤璜先生白發(fā)蒼顏,神態(tài)安詳,在碩大的投影屏幕里娓娓而談。

      關(guān)于過云樓的收藏,在顧文彬撰寫的《過云樓書畫記》,其孫顧麟士撰寫的《過云樓續(xù)書畫記》中有詳細(xì)記述。收藏包括:法書類,如范仲淹、蘇軾、趙孟頫、董其昌等;畫跡類,如吳道子、巨然、李公麟、米友仁、劉松年、夏珪、楊無咎、趙孟堅、錢選、“元四家”、“明四家”、“清初四僧”、“清初六家”、“金陵八家”等。過云樓藏品以文人畫為主,書法次之;宋元較少,明清較多;明清書畫作品中又以“明四家”和“清初六家”最為精彩著名。據(jù)我了解,這種趣味不僅是顧氏一族的選擇,也是同時代江南收藏圈整體的風(fēng)尚。

      過云樓藏書的出名,與傅增湘有些關(guān)系。傅增湘是四川人,現(xiàn)代著名藏書家。民國時期,先任教育總長,后任故宮博物院圖書館館長,以圖書收藏研究為樂,千方百計搜訪中國古籍,致力于版本目錄學(xué)研究。有一天,他從北平來到蘇州,叩響了過云樓的門環(huán),拜訪好友過云樓主人顧麟士,要求借閱藏書。主人礙于情面,同意他進(jìn)入樓內(nèi),但附加了一個十分苛刻的條件,看書時不能帶紙硯抄寫。于是傅增湘每天看書數(shù)種,回去后記下書目,寫成《顧鶴逸藏書目》,發(fā)表在《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刊》第五卷第六號上,顧氏秘藏書目從此被公布于世。若缺了傅增湘的這番辛勞,過云樓對后世的影響或許不會如此之大。

      作為過云樓第一代主人,顧文彬深知藏品的文化價值,為此,他制定了庋藏法則諄諄告誡后人要珍愛藏品,“書畫乃昔賢精神所寄,凡有十四忌庋藏家亟應(yīng)知之:霾天一,穢地二,燈下三,酒邊四,映摹五,強(qiáng)借六,拙工印七,凡手題八,徇名遺實九,重畫輕書十,改裝因失舊觀十一,耽異誤珍贗品十二,習(xí)慣鉆營之市儈十三,妄摘瑕病之惡賓十四?!笨芍^用心良苦。他說:“今此過云樓之藏,前有以娛吾親,后有以益吾世世子孫之學(xué)?!边@就是顧文彬收藏書畫的初衷與目的。一個心志睿智目光深遠(yuǎn)的老人!

      顧文彬晚年辭官,回歸故里,與勒方锜、潘曾瑋、沈秉成、吳云、彭慰高、李鴻裔等人組成了“吳郡真率會”,以顧家的怡園為主要活動場所,書畫鑒賞,詩酒酬詠,雅集頻頻。他專門請常熟畫家胡芭孫繪制“真率會”七老像,還請著名畫家任阜長補(bǔ)圖,補(bǔ)畫童子三人。

      只說顧文彬的交誼,北京琉璃廠訪博古齋,寧波訪天一閣、抱經(jīng)樓,蘇州訪曲園老人俞樾,包括寺廟焚香求雨,都含著有趣的細(xì)節(jié)。顧文彬深愛怡園的一草一木,小病初愈,惦記著園中新種的白皮松,趕緊戴上帽子去看。更夫晚上喝醉酒撞壞了大石筍,氣得他翹胡子瞪眼馬上把他趕走。每月一次的“真率會”,他請來美貌多情的歌妓陪酒助興,散席后,還回訪她們,送錢贈物,噓寒問暖。聽到他的這些軼事,我不禁啞然失笑。真是一個有性格活得有滋有味的老頭兒。

      我和過云樓主人本不是一個時代的人,因為讀過他的《過云樓日記》,再加上喜歡這座藏書樓的書畫,彼此之間,好像就不隔什么了。

      《日記》:“(四月)十一日,晴。午后,至松筠庵,訪心泉和尚不值,遇雨而歸,小雨即止。”因未遇見心泉和尚,所以才有:“十二日,晴。巳刻,訪心泉和尚,見其所藏書畫各件。一夏昶紙本山水卷,有俞紫芝、黃大癡、柯丹邱、文衡山跋;一惲香山紙本水墨山水冊;一惲香山青綠山水冊;一王西廬山水冊,先畫七頁,后補(bǔ)三頁,有王員照跋;一惲南田山水冊,詒晉齋藏本;一惲南田花鳥冊;一惲南田扇面畫;一黃癭瓢畫冊;一蔣南沙絹本花卉冊。皆真跡,其中以南田山水冊為最佳。有陶發(fā)成絹本山水冊,乃偽跡,蓋舊畫添款者。”

      有階段,顧文彬與心泉和尚的交往相當(dāng)密切,因為心泉和尚富收藏,精鑒賞,而且對書畫名跡的遞藏經(jīng)過了然于胸,又與當(dāng)時經(jīng)營書畫的商號稔熟,所以顧文彬在訪求書畫名跡中遇到疑難,往往請他來為自己掌眼?!埃ò嗽拢┏跛娜眨?。往晤心泉和尚,示以倪(云林)、黃(公望)兩小幅,謂倪真黃贗,與余意合?!?/p>

      院子里,種著一棵青楓,長得有一房多高,樹身較粗,虬曲著伸過屋檐下的匾額:過云樓。題款:馮桂芬。細(xì)瘦的枝頭掛著鮮綠的葉片,在風(fēng)中搖曳。還有一叢臘梅,飛雪天氣里,吐蕊綻放,滿院都是香。顧文彬的詩句,在梅花的花瓣上顫動:

      古今興廢幾池臺,往日繁華,煙云忽過,這般庭院。風(fēng)月新收,人事底虧全,美景良辰,且安排剪竹尋泉,看花索句;從來天地一秭米,漁樵故里,白發(fā)歸耕?!?/p>

      這首詩不管是什么,都能在心里化開。這樣寫,十分符合他當(dāng)時的生活狀態(tài)。也符合我彼時的心境。

      過云樓一層主廳掛著“霞暉淵?!钡呢翌~,它本刻在被拆掉的過云樓磚雕門樓上。兩側(cè)是顧文彬手書的對聯(lián):“一枝粗穩(wěn)三徑初成,商輅遺編且題醉墨?!弊置娴囊饩?,我一時說不出,心里卻是明白的。在院子里我沒看見枇杷樹,怡園里是有的,枇杷有晚翠的象征,契合他退隱的思維。中間的條桌上供著顧文彬銅像,是供人瞻仰的。

      雖說《過云樓書畫記》不能當(dāng)文學(xué)書來讀,但也是可以與《林泉高致》相比的。那個時代,收藏家多的是,很少能寫出這樣一本書?!哆^云樓日記》傳達(dá)出了顧文彬文句的神采,語詞更是優(yōu)美。我反復(fù)讀過幾遍,領(lǐng)受其文氣,體味其內(nèi)涵,有些句子是適于誦讀的。

      顧氏所藏的書畫,有些我在博物館看過,尤其喜歡幾幅意境悠遠(yuǎn)的山水冊頁。我嘆服顧文彬這么寫山:“舟行山陰道上,見群山傍水,石壁嶄然,如讀北宗畫,用大斧劈披者。山根有水一道,中亙一堤,與外河相隔,然壁立之山只一二里許。過此則平山迤邐,時見大樹郁蔥,皆烏桕,此又如南宗畫矣。”頗有幾分宋元山水畫的筆意。

      過云樓留存下來藏書的四分之三歸南京圖書館,剩余四分之一,170余種,既有宋刻《錦繡萬花谷》(前集、中集、后集各40卷,共120卷)這樣的存世孤本,又有黃不烈、顧廣圻、鮑廷博等大家的批授手札。2012年6月4日,備受關(guān)注的“過云樓秘藏”(包括《錦繡萬花谷》)拍賣經(jīng)過八輪競拍,最終以1.88億元的落槌價,被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tuán)拍得。由此創(chuàng)作的音樂劇《錦繡過云樓》在蘇州首演艷驚四座,劇中的場景對每個蘇州人來說都是現(xiàn)實版的回想。

      過云樓,多么令人神往,我靠圖片想像過它的樣子。它在人民路鐵瓶巷與怡園之間,像是三岔路口。干將路到這里忽然分開,謙恭地貼著白色院墻兩邊繞過去,生怕攪擾了里面的安靜。四周的樓房差不多全是商鋪,高大軒敞,留出的這座老宅,門扉低小,倒不一般了。

      鐵瓶巷顧宅,是顧氏祖產(chǎn),人口滋多,就要分流。顧麟士在分家后,移居醋庫巷西津別墅,在三子顧公柔去世后,又移居城西的朱家園。西津老人的著作雖襲用過云樓之名,但日常生活已與實體建筑逐漸分離。至于顧氏的書畫家學(xué),在顧麟士這一脈,得到了最好的延續(xù)。

      守著一樓一園,顧家是富有的。

      站在樂橋,抬眼就能望見蘇州文物大樓。這里離文廟和北寺塔都不遠(yuǎn),從前舊書店林立,如今蕩然無存。顧文彬不在了,顧承不在了,顧麟士也不在了,他們把許多關(guān)于書畫收藏的故事都帶走了。想起早先讀《詩經(jīng)》,有“夜未央,庭燎之光”這樣的句子,我朝過云樓,投出一個溫暖的注視。

      過云樓是顧文彬用來收藏書畫的樓屋,書法、繪畫,紙上的山水,可望不可即;而怡園是他退隱后怡性養(yǎng)壽的園林,假山、池塘,夢中的山水,可游也可居。過云樓與怡園是相輔相承,不可分割的,那里只有風(fēng)月,沒有一點(diǎn)人間煙火氣。讓人往返之間,詩意靈感頓生。

      怡園的位置再好不過,很多游客第一次到蘇州逛觀前街,就望見了位于人民路的怡園,細(xì)磚門楣上鐫刻著黑色的書法款識,透露出高墻后面的花木氣息。只看得見假山一角。沒想到,如此熱鬧的觀前街區(qū)域,竟然隱藏著這樣一座幽靜的園林。

      過云樓竣工后,余下的太湖石很多,因太平天國戰(zhàn)事后,不少私家園林毀于戰(zhàn)火,大量湖石待價而售。顧文彬囑咐顧承購買了尚書里一塊廢地,即古春申君廟址和明代狀元、尚書吳寬“復(fù)園”故址,并逐一改建成住宅(東路為過云樓)、義莊(春蔭義莊)、祠堂、花園(怡園)。壘石成山,坎地為池。這就是怡園。

      怡園是一座集大成的蘇州園林,花團(tuán)錦簇。藕香榭是園子里的主要建筑,它的富麗堂皇既及不上拙政園的遠(yuǎn)香堂,獅子林的燕譽(yù)堂,也及不上留園的五峰仙館。但是,它的樸素、簡潔讓我喜歡。童寯在《江南園林志》評價怡園:“園內(nèi)西北堆山,東南多水,劃分庭院,善用曲廊,不泥于直垣方角?!敝苁甍N為怡園寫隨筆,文中提到景點(diǎn)“畫舫齋”,說:“上有小閣,因窗外有松,可聽松濤,所以叫‘松籟閣’。”又寫道:“穿梅林到‘歲寒草廬’,前院后庭,都用奇峰怪石隨意點(diǎn)綴,更有石筍多株和古柏、老梅、方竹等互相掩映,饒有詩情畫意。”盆景是縮小的山水,周瘦鵑制作盆景的一大特點(diǎn)就是仿照古人的名畫來做。他與顧文彬是兩個時代的人,彼此的心意卻是一致的。

      按照顧文彬信中的意思,顧承在怡園設(shè)計中“集思廣益”,他是畫家,造園時有畫友王云、范印泉、程庭鷺一起出謀劃策,園中的一石一亭先由海上著名畫家任阜長起稿,然后請來名匠疊山理水。幾年后,顧文彬告老還鄉(xiāng),怡園已建成,共耗銀20萬兩歷時9年。

      “一琴幾上閑,數(shù)竹窗外碧。簾戶寂無人,春風(fēng)自吹入。”明人的這首小詩,是怡園曾經(jīng)的生活寫照。怡園主人顧文彬工詞章,善音律,因愛琴好石,造園時精心構(gòu)筑了與琴有關(guān)的景點(diǎn):坡仙琴館。

      一個雪夜,我在這里聽過一次琴會。

      走在回廊里,絹紗宮燈淡淡地灑著,廊外有圓月,淡黃的,在臘梅花枝上。我站在庭院里。清清的,從廳堂里長流來古琴的細(xì)水。

      “坡仙琴館”在燈火中一片幽暗。透過長窗,我看見屋內(nèi)的板凳上坐滿了人?;椟S的燈光,許多影子印在墻上。一位清秀的長發(fā)女子在彈奏《梅花三弄》。她的身影裊娜風(fēng)流,有些疏影橫斜的味道。對《梅花三弄》,我百聽不厭。聯(lián)想翩翩。宋代楊無咎的《四梅花圖》徐徐展開。第一幅,嫩枝初蕾,花期將臨;第二幅,枝干舒挺,半露粉靨;第三幅,層疊冰綃,盡情開放;第四幅,殘萼敗蕊,隨風(fēng)飄散。古人畫梅,非常講究人格修煉和筆墨素養(yǎng)。琴家的心胸也是如此。藝術(shù)乃是針對各類人生情態(tài)嚴(yán)格寫實。寫意,抽象,均在其中。

      我置身大雪中的庭院,渾身落梅拂了還滿。

      “坡仙琴館”西為“石聽琴室”,長窗之外,立有二峰,凝神聽琴,室因此而名。唐人劉長卿有詩:“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fēng)寒。古調(diào)雖自愛,今人多不彈?!弊凇笆犌偈摇?,感覺氣息寧靜。抬頭仰望,我發(fā)現(xiàn)“石聽琴室”構(gòu)造特別,船篷屋頂,南北長窗。室外還有山石荷蓮小院,荷香陣陣,桐葉沙沙。這里適宜聽琴。適宜聽古調(diào)。

      坡仙琴館的匾額由吳云書額,并加跋曰:

      艮庵主人以哲嗣樂泉茂才工病,思有以陶養(yǎng)其性情,使之學(xué)習(xí)。樂泉頓悟,不數(shù)月指法精進(jìn)。一日,客持古琴求售,試之聲清越,審其款識,乃宋元祐四年東坡居士監(jiān)制,一時吳中知音皆詫為奇遇。艮庵喜,名其齋曰“坡仙琴館”,屬予書之,并敘其緣起。

      這奇遇似有神助一般!顧文彬在館內(nèi)收藏的蘇東坡“玉澗流泉”琴,我在蘇州博物館舉辦的古琴展中有幸目睹了它的風(fēng)采。這張古琴蛇腹斷紋,金徽玉軫,琴背滿刻銘文,錯落有致,連琴名共有文字題刻十二則。琴背上右刻行書“松石間意”和“吳趨唐寅”的落款;龍池兩側(cè)有文徵明、祝允明的題詩,沈周的簽名,還有張靈、文彭、顧文彬的筆跡,“坡仙琴館”的印章赫然在目。它的琴音想必清微淡遠(yuǎn)。

      “石聽琴室”懸有翁方綱手書匾額,顧文彬跋文:生公說法,頑石點(diǎn)頭,少文撫琴,眾山響應(yīng),琴固靈物石變百頑。兒子承于坡仙琴館,操縵學(xué)弄,庭中石丈有如傴僂老人作俯首聽琴狀,殆不能言而能聽者耶!覃溪學(xué)士此額情景宛合,先得我心者,急付手民榜我廬。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唐人詞意,絲絲縷縷,縈縈繞繞。臨窗的樹掩著屋子,透過窗欞,斜斜地映上琴桌、古琴。這些家具物件不是顧承用過的,擺設(shè)在這里不過是當(dāng)時場景的再現(xiàn)。于我不僅是觀賞,其實是回憶,更像是想像。我想像顧承琴罷默望著檐角斜挑的星辰,靜聽殘雨的淅瀝;想像他佇立在午后的日光中,觀看翠竹在風(fēng)中搖晃映在粉墻上的影子;想像他穿過鎖綠軒漫步池塘邊,在晨曦里凝視著荷花的姿影。

      一下雨,水天就憂郁了,像顧承的曲調(diào)。顧承與顧麟士父子都是琴家。館內(nèi)有一對聯(lián):“素壁有琴藏太古,虛窗留月坐清宵?!鼻僭阝鶊@主人眼里是多情善感的。另一對聯(lián):

      步翠麓崎嶇,亂石穿空,新松暗老;

      抱素琴獨(dú)向,倚窗學(xué)弄,舊曲重聞。

      不知怎的,最后一句“舊曲重聞”,讓我內(nèi)心惆悵。這對聯(lián)雖然寫的是顧承學(xué)琴之事,但又何嘗不是對怡園琴會的追憶。

      過云樓二層的屏風(fēng)上繪有一幅宋代的《西園雅集圖》,西園是北宋駙馬都尉王詵府第,當(dāng)時文人墨客多雅集于此。王詵請善畫人物的畫家李公麟把自己和友人蘇軾、蘇轍、黃魯直、秦觀、李公麟、米芾、蔡肇、李之儀、鄭靖老、張耒、王欽臣、劉涇、晁無咎以及僧人圓通、道士陳碧虛畫在一起,名《西園雅集圖》。松檜梧竹,小橋流水,極泉石之勝。賓主歡聚,或?qū)懺姟⒒蜃鳟?、或題石、或撥阮、或看書、或說經(jīng),盡宴游之樂。米芾為此圖作《西園雅集圖記》。后人景仰之余,紛紛摹繪。從此,“西園雅集圖”成了人物畫家的一個常見畫題。

      近代繪制的《怡園琴會圖》,一幅類似《西園雅集圖》的縱逸雋雅的人物長卷。在主要描繪琴者雅集的同時,雜以突兀的山石,繁茂的古松,橫斜的寒梅,參差的修竹,還有潺潺的流水,引人入境。

      那是1919年的秋天,著名琴家葉璋伯寓居蘇州,與顧麟士相見恨晚,兩人共議在怡園舉行琴會。琴會在怡園藕香榭舉辦,廣霞和尚的一曲《梅花三弄》,拉開了琴會之幕;接著,棲谷和尚、琴契和尚彈奏了《胡笳十八拍》、《石上流泉》。而后,琴家輪流撫琴獻(xiàn)藝。鄭覲文表演了鼓瑟《鷗鷺忘機(jī)》、擘箜篌《秋風(fēng)高》,川派琴家李子昭與吳浸陽、鄭覲文分別表演了雙琴對彈《風(fēng)雷引》和《良宵引》。他們還對各地琴家所攜的十張藏琴的琴名、琴式、斷紋、題識等進(jìn)行匯考,并一一加以記載。李子昭興致勃勃作《怡園琴會圖》長卷,吳昌碩寫《怡園琴會圖》長題以志其盛,顧麟士在畫上題詩紀(jì)念,有“月明夜靜當(dāng)無事,來聽玉澗流泉琴”的句子。此情此景,不復(fù)再有。

      怡園精致典雅,疏朗宜人。百余年間,琴韻、曲音綿延不絕。

      亂世之中,琴聲喑啞,發(fā)不出聲。琴遇知音,是中國文人的夢。此后,它卻成了一個優(yōu)美的詞語,一個夢境。

      站在金粟亭,我“一夢至今,臨風(fēng)悵佇”。

      怡園的院墻逶迤曲折,但園外的景致照樣隔而不阻地進(jìn)到了園內(nèi):像一條長河,雖然流動時遇到了石頭,激起水花后又朝向前流去了。白櫻花樹散出一片淡影子,遮著長形的窗扇。窗子開著,我一個人坐在屋內(nèi),看到園外和園內(nèi)的景致。

      玉延亭和四時瀟灑亭外面的鋪地上,嵌著幾塊小太湖石,還有一口“天眼”水井?;◢徥畽?,內(nèi)圓外六角。井欄上鐫刻六個隸書:天眼潘奕雋書。游園的人一進(jìn)門就能看到它,清清之水,映出一方藍(lán)天,這口井的水是活的,大抵與古城內(nèi)的河道相通,養(yǎng)潤了顧家人。

      黃昏時分,走進(jìn)怡園,有種風(fēng)景舊曾諳的感覺。這里養(yǎng)過鶴,日寇侵占怡園后,做出了煮鶴焚琴之事;這里種著梅,梅花散發(fā)的芬芳經(jīng)年累月彌散在南雪亭;這里長的白皮松遒勁孤高,仿佛剛剛從一幅古畫中走出來。即使是狹小的角落,怡園主人也要吟詩做對,這是文人本色。我從顧文彬的日記里知道,從前的日子,他寫下了千余首詩詞,編為《眉綠樓詞聯(lián)》,依“望江南”調(diào),首句都為“怡園好……”現(xiàn)成拿來制成楹聯(lián),請名家寫好在園子里各處掛上。何等風(fēng)雅!可惜我只讀過幾首,假定捧在手讀完,從這一冊詩集里,也可加深了解那個時代的蘇州士紳的心態(tài),以及這一帶的習(xí)俗風(fēng)物。

      小時候,為了練好書法,父親多次帶我到怡園。園子里的廊壁上嵌有歷代書法家王羲之、懷素、米芾等書法家的書條石,這些“怡園法帖”集中分布在畫舫齋的南側(cè)長廊,碧澗之曲古松之陰,這里是怡園最為幽靜的地方。我邊走邊看,細(xì)細(xì)品味。我喜歡其中的《蘭亭集序》刻石,這是“玉枕”蘭亭。相傳王羲之《蘭亭集序》墨跡已被唐太宗李世民陪葬,宋代賈似道得到與真跡一致的用紙蒙在墨跡上的摹本,命工匠花了一年半時間精心鐫刻在玉枕上,從而保存了王羲之的真跡。這刻石就是據(jù)宋拓本鉤摹復(fù)刻的,頗為傳神。

      有時候,我也去看面壁亭背后的東林五君子冊,是楊漣、魏大忠、繆昌其、周順昌、周宗建的尺牘,他們中的周順昌鼎鼎大名,魏忠賢授意東廠特務(wù)來抓他,引起了蘇州市民的暴動。但我看了他的墨跡,沒覺得好,字體過于圓熟自負(fù)了,遠(yuǎn)沒有王羲之的靈動飄逸。即便如此,我每次走到這塊刻石前,還是久久徘徊不忍離去。這大概跟五人中除楊漣是湖北人外,其余都是蘇州人有關(guān)吧。

      猜你喜歡
      云樓
      云樓守望
      科幻立方(2023年1期)2023-07-11 14:04:27
      顧氏過云樓的書畫“秘事”
      歌劇
      七絕·歲末染恙恰遇除夕以記之
      憶舊
      枕云樓吟稿
      詩潮(2017年6期)2017-11-25 08:44:49
      本愿過眼云煙,卻是映世霞暉——百年過云樓點(diǎn)窺
      圖書與情報(2015年4期)2015-11-14 16:44:08
      上海京菜名店
      食品與生活(2014年4期)2014-05-27 07:16:03
      過云樓主人顧文彬信稿《宦游鴻雪》140年后入藏蘇州市檔案館
      過云樓藏書傳奇
      博客天下(2012年18期)2012-08-30 09:00:36
      彩票| 额敏县| 伊通| 盈江县| 靖安县| 太谷县| 昭觉县| 电白县| 明光市| 嘉荫县| 灵台县| 泰和县| 定日县| 团风县| 逊克县| 越西县| 金寨县| 平果县| 江都市| 定边县| 浮山县| 闵行区| 从化市| 博乐市| 甘孜| 江津市| 镇赉县| 三门县| 宣汉县| 保靖县| 易门县| 巴青县| 武山县| 天峻县| 玉门市| 德昌县| 句容市| 肥西县| 长子县| 怀安县| 黎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