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悠悠(初二學生) 媽媽:陳逖(初中教師)
女兒的話
最近我好郁悶,跟好友鬧別扭,和同學的關(guān)系也處不好,連老師也看我不順眼。
先說我最好的朋友昕,我們從幼兒園就在一起。最近我們一起上補習班,路上碰到了也上這個補習班的同學玲。昕是知道我討厭玲的,可是卻和玲聊起來沒完,我竟成了路人!第一次如此,第二次仍然如此!我恨不得玲趕快消失,同時也郁悶至極:為什么昕不與我站在同一條戰(zhàn)線上?難道她不理解我的心情?此后我和昕的關(guān)系出現(xiàn)了裂痕,雖然現(xiàn)在我們還是會一起上學,但心里總是有點不舒服。
我不喜歡別人隨便動我的東西,可是鄰桌峰直接拿了我的膠布就用,還不客氣地說用完再還給我,我當然不能讓他拿走了,一把搶了過來。峰竟然罵我“鐵公雞”,氣得我一時間情緒失控,抄起筆袋砸他。沒想到被老師逮個正著,老師沒問緣由就批評了我。為什么老師不批評隨便拿人東西的峰?
想起這一團亂麻一樣的事情,心里真是苦惱極了。
在媽媽的建議下,我給昕寫了一封信,告訴她我的困惑和委屈,她拿著信找到我,說:“你居然在為我總跟玲說話生氣?。课疫€以為你因為討厭和玲說話,所以讓我應(yīng)付她呢!你不知道跟玲沒話找話說是多么辛苦!你不慰勞我的辛苦,反過來還埋怨我,你是不是欠揍!”我們又打鬧在一起,一切不快煙消云散。
至于峰,還有老師的誤會,都是小事,而且已經(jīng)過去了,就沒必要再計較了。以后,我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需求!
媽媽的話
孩子,我感受到你內(nèi)心的痛苦和委屈了。你是為朋友的不支持、同學的不理解、老師的不公平而苦惱,是嗎?那么我們來觀察一下事實究竟是怎樣的,還有你為改善關(guān)系做了什么努力。
先說你跟好友昕在路上遇到了同班同學玲,應(yīng)該出于禮貌而跟對方打招呼的吧?甚至要客套地聊幾句吧?你們已經(jīng)是大孩子了,得顧及對方的感受了??墒悄銋s因為討厭對方,不顧禮貌,甚至一言不發(fā)。你不說話,只會造成冷場。換成你是昕,是堅決站在好友的一方,也保持敵意的冷漠,還是保持禮貌,并給玲一個臺階下,主動跟她聊天?
所以出現(xiàn)似乎冷落你的現(xiàn)象能怪昕嗎?她們聊得是否投機我不清楚,但反過來看,你又為改善自己不利的處境做出了什么努力?你什么都沒有做,只顧著在一旁生氣,消極地看著事態(tài)發(fā)展。
所以,你要么加入她們的談話,做一個顧及別人感受的人,甚至也許你跟玲的關(guān)系可以得到改善;要么你們可以私下商量是否需要調(diào)整上學的時間或者路線,以免再遇到玲。
你不說出來,昕怎么知道你的心思?你倆沒有形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導(dǎo)致你淪為孤家寡人,難道要怪沒猜中你心事的昕嗎?
再好的朋友,也不可能百分之百懂你的心思的,總要你明白地說出來。好友如此,就更不用說那些旁人了。
你不喜歡別人不經(jīng)你同意亂動自己的東西,可以明確地講出來,比如這樣說:“東西我不是不愿意借,但你得征得我的同意。畢竟這是我的東西,不是你的?!蹦阒v出來了嗎?沒有。所以讓他誤以為你是不愿意借給他,是小氣鬼。
其實你只要一開始正面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周圍的人知道了你的底線,就不會隨便逾越的,畢竟沒有人希望別人討厭自己。
至于老師的批評,他只是就你打人這件事批評你,并不是看你不順眼。
老師在沒有問清楚的情況下批評你,是有點欠妥??墒悄阌袥]有事后向老師申訴呢?難道你要老師根據(jù)你打人的一幕猜出事情的原委嗎?老師又不是神!
我估計老師當時是想盡快結(jié)束小糾紛,趕緊上課,至于誰是誰非,下課之后再處理,不要影響其他人。可是你事后不去澄清事實,只會在背后埋怨老師處理不公,甚至上升到看你不順眼的地步,這到底怨誰???
你經(jīng)歷的這些事,大多數(shù)人都經(jīng)歷過,被好友誤會,被周圍的人冒犯,被師長上級誤解等等。但自怨自艾沒什么用,更別指望別人能猜中你的心事,能搞清楚你沒有講出來的要求,能根據(jù)正在發(fā)生的事情時推測出原因,沒有幾個人是福爾摩斯,更沒有人有理解你的義務(wù),所以你不可對別人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對朋友也應(yīng)如此。即使是父母,也不可能完全理解你。
以前沒人教我這點,加上生存環(huán)境也不鼓勵個性表達,所以我一度活得很壓抑。在物資匱乏的小時候,我不能說“我要這個”“我要那樣”,長大后也不好意思講出自己的需求。到了青春期,我和父母的關(guān)系一度非常疏遠,那時我總認為父母只關(guān)心我學習,只會批評我,根本不理解我,也不愛我。我卻沒有想過,父親說什么我都不吭聲,沒反應(yīng),他無從得知我的想法。
后來我到外地上學,非常想家,于是頻繁寫信,一周一封的頻率,在每封信里我都詳細報告自己各方面的情況,常常一寫就十多頁紙,父親自然也得常常寫回信——我父親說他一輩子也沒收過也沒寫過這么多的信!通過家信,父母了解了我的想法、我的感受、我的生活,而我也感受到了他們的愛,還有對我的欣賞。愛在我們之間流淌。從那以后,我們的關(guān)系一直很融洽,我們漸漸地學會了當面表達自己的感受。
父母與孩子尚且需要正面溝通,何況跟外人?所以,如果一開始當面溝通不易的話,不妨寫封信給你的好朋友,講明你的心事,不要讓人猜。
還有,有些事發(fā)生的時候可能不是我們希望的,但我們可以事后亡羊補牢,說明自己的需求和實際情況,可以避免類似的事情再次發(fā)生。
總之,只有正面地表達自己,傳遞明白的信息,別人才能知道應(yīng)該怎樣對待你。
所以別委屈了,該和解和解,該釋然就釋然,該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