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自東+吳慶英
【摘要】目的 探討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測定B型腦鈉肽(BNP)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68例設為觀察組;另選取同期于我院體檢的健康老年人90例設為對照組,均測定兩組BNP與左室舒張末徑(LVEDD),比較上述指標水平。結(jié)果 對照組BNP水平為(54.0±12.0)ng/L,低于觀察組I~II級(285.0±122.6)ng/L,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I~II級BNP低于III~IV級(861.5±302.2)ng/L,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LVEDD為(40.4±6.4)mm,短于觀察組I~II級(54.3±6.2)mm與III~IV級(61.2±11.3)mm,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越差BNP水平越高,臨床可將BNP作為靈敏指標判斷心衰嚴重程度。
【關鍵詞】老年心力衰竭;B型腦鈉肽;臨床意義
【中圖分類號】R541.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15.0.02
慢性心力衰竭為臨床常見疾病,老年人為好發(fā)人群,即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削弱心肌舒張功能與收縮功能,損傷心肌泵功能,且心排血量長時間減少無法與組織代謝所需相滿足的綜合征[1]。該病主要特征為體循環(huán)與肺循環(huán)淤血,無論何種心血管疾病最終都會轉(zhuǎn)變?yōu)樾牧λソ?,為共同轉(zhuǎn)歸,對人類健康有著嚴重威脅。心力衰竭有較高的發(fā)病率,盡早正確診治可有效降低死亡率。臨床診斷心力衰竭方式多為心功能評級方法與體征、病史、影像學檢查、癥狀及超聲心動圖等。但紐約心臟病學會功能心功能評級(NYHA)有較強的主觀性與較多干擾因素,無法評估活動障礙患者。近年來研究證實[2]B型腦鈉肽可將心肌損傷反映出來,且有較高的靈敏度。該物質(zhì)為多肽類激素,主要分泌自心室肌細胞,室壁張力增加及心室負荷增加時其有較高的分泌水平。為探討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測定B型腦鈉肽的臨床意義,現(xiàn)將患者168例納入本研究,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68例設為觀察組,男71例,女97;年齡60~82歲,平均年齡(67.3±4.6)歲;依據(jù)NYHA心功能分級:Ⅰ~Ⅱ級75例,Ⅲ~Ⅳ級93例;疾病類型:冠心病115例,擴張型心肌病12例,高血壓性心臟病30例,心臟瓣膜病11例。另選取同期于我院體檢的健康老年人90例設為對照組,男52例,女38例;年齡60~78歲,平均年齡(66.3±3.7)歲,排除肝腎功能疾病史、心腦血管疾病者。
1.2 方法
兩組入院后常規(guī)接受實驗室監(jiān)測,將心電圖變化記錄下來,且測量血壓,心臟彩超醫(yī)生應用改良Simpson法將LVEDD測定出來。抽取兩組患者靜脈血1 mL,在EDTA(乙二胺四乙酸)抗凝試管中裝入混勻,行離心處理,速度為3000 r/min,在BNP檢測板加樣孔中加入血漿或全血250 mL,且在BNP診斷儀中對檢測板予以檢測,儀器會自動將結(jié)果打印出來,時間不超過15 min。
1.3 陽性判定標準[3]
BNP檢測參考范圍為5~5000 ng/L,超過100 ng/L判定為陽性。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0.0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以”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 果
兩組BNP及LVEDD對比,對照組BNP水平為(54.0±12.0)ng/L低于觀察組I~II級(285.0±122.6)ng/L,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I~II級BNP低于III~IV級(861.5±302.2)ng/L,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心功能越差BNP水平越高。對照組LVEDD為(40.4±6.4)mm短于觀察組I~II級(54.3±6.2)mm與III~IV級(61.2±11.3)mm,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心力衰竭為21世紀主要心血管疾病,據(jù)流行病學統(tǒng)計[4]西方心力衰竭發(fā)生率為2%左右,年齡在70歲以上者發(fā)生率在10%以上。心力衰竭發(fā)生率密切關聯(lián)于人口老齡化及心肌梗死存活率,1年死亡率為43%,5年超過90%,其中誤診率在50%左右。當前臨床診斷心力衰竭方法為身體檢查與全面查詢病史,超聲心動圖為臨床診斷心功能應用最普遍的方法,該檢查對醫(yī)生技術水平與經(jīng)驗要求較高,且檢查設備昂貴。老年人因生理功能不斷減退,體質(zhì)差且免疫力低,故而為心力衰竭主要發(fā)病人群。但該類癥狀缺乏典型的臨床癥狀,易誤診,為此臨床十分關注如何正確識別并處理老年人心力衰竭,促使死亡率與發(fā)病率降低。大量研究證實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測定BNP臨床價值高。
BNP為心源性神經(jīng)激素,主要合成自心室肌細胞。BNP代償性分泌增加因素多關聯(lián)于心肌細胞受損、右心室容量負荷及室壁壓力提升等。因不穩(wěn)定序列存在于BNP核酸序列中,轉(zhuǎn)換mRNA時速度較快,可瞬間合成BNP,比例直接將心室壓力負荷與容量反映出來,故而在對心室功能紊亂程度予以反映時特異度與敏感性較高。心力衰竭患者會出現(xiàn)神經(jīng)內(nèi)分泌變化,最初為心力衰竭提供保護,而病情進展時BNP直接對髓內(nèi)集合管與近曲小管鈉運輸進行抑制,促使GFR(腎小球濾過率)提升,對血管緊張素轉(zhuǎn)化酶活性進行抑制,且抑制醛固酮釋放,避免水鈉潴留。通過對腎上腺素產(chǎn)生予以抑制,將血管阻力、肺動脈楔壓降低,促使每搏輸出量作用增加,進而促使老年患者心臟前后負荷降低,將心肌能量消耗減少,阻礙心臟擴大,對RAS系統(tǒng)(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的體液停留及血管收縮作用予以拮抗。此為BNP反映心功能變化的主要機制,由此可知NYHA分級會對BNP水平產(chǎn)生影響。本組對照組BNP低于觀察組I~II級,觀察組I~II級BNP低于III~IV級,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證實該研究[5]。BNP檢測還具備如下優(yōu)勢,即溫度不同該物質(zhì)穩(wěn)定性也較高,沒有嚴格的血樣本要求,且無論采用何種方法檢測結(jié)果都高度相近,成本效益比較高。此外,BNP水平正相關于LVEDD,亦可作為客觀指標評價并判斷心力衰竭病情與預后。本組對照組LVEDD短于觀察組I~II級與III~IV級,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相較于健康人BNP表達異常,水平更高,且心功能越差BNP水平越高,臨床可將BNP作為靈敏指標判斷心衰嚴重程度。
參考文獻
[1] 崔振雙,周冬翠,武云濤,等.B型腦鈉肽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治療中的指導意義[J].浙江臨床醫(yī)學,2013,(7):1006-1007.
[2] 譚 衛(wèi).N末端B型腦鈉肽檢測在老年心力衰竭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3,20(15):177-178.
[3] 左 孟.血清NT-proBNP在老年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8):46-47.
[4] 何 芳,羅亦斌.老年心力衰竭診斷中N末端B型腦鈉肽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20):78-79.
[5] 李治國,周 霞,張浩齊,等.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及N末端B型利鈉肽原檢測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11):3137-3138.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