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琴,王雪春
院內(nèi)感染念珠菌流行情況及其藥敏分析
于琴,王雪春
目的查分析本院院內(nèi)感染念珠菌流行情況及抗真菌藥敏感性。方法利用實驗室鑒定和藥敏實驗的方法對我院感染念珠菌情況進行分析,同時采用Sensitire YeastOen試驗板以微量稀釋法測定抗真菌藥物對本院內(nèi)感染所分離的念珠菌最低抑菌濃度(MIC)。結(jié)果本次共分離念珠菌260株,其中白色念珠菌檢出率占61.5%,熱帶念菌株占18.5%,光念菌株占8.1%,近平滑念菌株占5.8%,假熱帶念菌株占3.8%,季也蒙念菌株占2.3%。206株念珠菌中達到氟康唑、伊曲康唑、氟胞嘧啶、制霉菌素耐藥標準的分別有7.4%、13.9%、1.9%、3.3%。結(jié)論院內(nèi)感染念珠菌主要由白色念菌株、熱帶念菌株、光念菌株及近平滑念菌株等組成,其氟康唑、伊曲康唑及氟胞嘧啶耐藥率比較高。
交叉感染;念珠菌;流行情況;抗真菌藥物;敏感性
醫(yī)院感染是臨床感染中比較常見的一種院內(nèi)感染疾病,它主要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間由于院內(nèi)病毒和細菌的感染而引發(fā)的一系列不良反應(yīng),同時也包括患者家屬或者工作人員在院內(nèi)收到的感染[1-2]。其中念菌株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院內(nèi)感染菌,隨著各種抗真菌藥物和耐藥菌株的出現(xiàn),抗真菌藥物敏感性實驗也受到重視。必須對臨床分離的念菌株進行敏感性分析,以便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科學的依據(jù)[3]。本次研究對院內(nèi)感染所分離的念珠菌流行情況以及對常用抗真菌藥物的敏感性進行分析、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臨床菌株來自于分離自2015年1—9月浙江省嘉興市第一醫(yī)院各臨床科室真菌感染患者的標本,排除來源于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重復菌株,排除院外感染病例。來源包括痰液、膿液、胸水、腹水、尿液、血液、咽拭子、膽汁及腦脊液等,標本均合格。共分離念珠菌標本260株:痰液60株、咽部分泌物100株、宮頸分泌物70株,尿液30株。院內(nèi)感染均發(fā)生在入院48 d以內(nèi),所有感染標本全部發(fā)生在5 d以后。
1.2 方法念菌株鑒定板和藥敏板由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抗生素稀釋范圍:兩性霉素B(AMB)0.08~16 g/ml;伊曲康挫(ITC)0.152~0.256 g/ml;酮康唑(KTC)0.03~64 g/ml。將待檢標本接種在沙寶羅瓊脂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之前要確保沒有其他菌株污染,在37℃下孵育48 h,然后取出單個菌落用5 ml蒸餾水將其濁度調(diào)整為0.5麥氏單位,取20 l懸液增加至11 ml PBMI 1 640液,使其充分混合后移至Sensitireyeastoen藥敏板,每孔100 l,然后密封放在37℃下孵育48 h。藥敏實驗采用兩性試驗選擇AMB、ITC及KTC等抗真菌藥物,藥敏試劑采用法國生物公司提供的待檢株菌傳代活化后,按照試劑上的操作步驟完成藥敏試驗。
2.1 菌株分布260株念珠菌白色念菌株檢出率占61.5%,熱帶念菌株占18.5%,光念菌株占8.1%,近平滑念菌株占5.8%,假熱帶念菌株占3.8%,季也蒙念菌株占2.3%。
2.2 菌株分布念珠菌醫(yī)院感染主要分布在重癥監(jiān)護病房(ICU),占23.1%;臨床科室主要為老年病房(24.2%),其次為呼吸內(nèi)科、血液病房,分別占23.1%、11.5%。
2.3 藥敏分析206株念珠菌中達到氟康撮唑、伊曲康哇唑、氟胞嘧啶、制霉菌素耐藥標準的分別有7.4%、13.9%、1.9%、3.3%。見表1。
近年來,由念珠菌引起的感染居高不下,已經(jīng)成為院內(nèi)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嚴重影響患者健康[4]。在血培養(yǎng)陽性檢出菌中真菌超過10%,而這些真菌中主要的菌體就是念菌株,念菌株是臨床上一種比較常見的致病真菌,種類多,治療難。臨床對此類菌株進行治療一般采用抗生素,但是隨著抗生素耐藥性的提高,對此類真菌的治療越來越難[5-6]。必須對念菌株進行藥敏試驗分析,以便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jù)。
在念菌株諸多種類中引起人類感染和致病的主要類型為白色念菌株和熱帶念菌株,其中白色念菌株毒性比較輕,在臨床分離中所占比例比較高,但是其在血液真菌培養(yǎng)陽性數(shù)中所占的比例比較少[7-8]。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本院分離的260株念菌株中白色念菌株占61.5%,熱帶念菌株占18.5%,光念菌株占8.1%,近平滑念菌株占5.8%,假熱帶念菌株占3.8%,季也蒙念菌株占2.3%;這些念菌株主要分布在老年病房、呼吸內(nèi)科、血液科等病房;提示由念菌株引起的院內(nèi)感染中除了白色念菌株以外,其他菌株也不能忽視。從念菌株的臨床標本來看,有82.7%的念菌株分離自痰、尿標本中[9]。
隨著念菌株的增加和抗真菌藥物應(yīng)用的增多,耐藥菌株也在不斷增多。臨床撒花姑娘可供選擇的抗真菌藥物比較多,如果對醫(yī)院敏感菌株不夠了解,則不利于臨床治療,影響患者預(yù)后效果的提高[10-11]。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念菌株對氟康唑、伊曲康唑、氟胞嘧啶、制霉菌素敏感率均比較高,而酮康唑、益康唑等對念菌株的敏感性比較低,僅占55.8%、52.3%。據(jù)有關(guān)數(shù)據(jù)報道念菌株對咪唑類藥物的耐藥率達到33.3%,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氟康唑、伊曲康唑、氟胞嘧啶、制霉菌素耐藥標準的分別有7.4%、13.9%、1.9%、3.3%,與上述報道相差很遠,可能是因為研究標本和數(shù)量有一定的差異。
表1 260株念珠菌檢出率分析株(%)
從研究中年可以康楚咪唑類藥物中以咪康唑、益康唑等藥物具有應(yīng)用效果比較好,常見念珠菌對氟康唑和伊曲康唑敏感率比較高,伊曲康唑?qū)δ罹旮腥揪哂幸欢ǖ闹委熜Ч撍帉儆谌蝾惪拐婢幬飳Ω黧w表層真菌均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主要作用機制是干擾真菌細胞中色素p450的活性,組織麥角固醇的合成,能夠有效地損害真菌細胞膜,促進真菌細胞發(fā)生死亡和凋零。伊曲康唑口服能夠被機體快速吸收,與同類型的其他藥物相比具有更快的吸收速度,能夠較快的消除半衰期,而且用藥方法簡單,療程短,毒副作用比較少,患者比較容易接受。這應(yīng)該受到臨床重視,在臨床治療抗真菌治療無效時要考慮耐藥菌株產(chǎn)生的可能性,針對性的給予耐藥測定,以便為臨床治療念菌株提供準確的標準。
綜上所述,本院內(nèi)感染所分離的念珠菌檢出率比較高的真菌有:白色念菌株、熱帶念菌株、光念菌株等;氟康唑、伊曲康唑、氟胞嘧啶耐藥率比較高在臨床應(yīng)用中應(yīng)該重視這類藥物的耐藥性測定,以便提高患者治療效果。
[1]陳文強.燒傷病人細菌感染的調(diào)查與耐藥性分析[D].青島大學,2013.
[2]楊梅.住院患兒醫(yī)院感染監(jiān)測與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調(diào)查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4.
[3]于海燕.危重癥患者院內(nèi)感染病原菌耐藥性及危險因素分析[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1.
[4]張麗.中國臨床多中心近平滑念珠菌流行病學、耐藥性及唑類藥物耐藥機制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5.
[5]沈銀忠,盧洪洲,張永信.非白念珠菌對常用抗真菌藥物的敏感性分析[J].中國抗生素雜志,2010,12(1):72-76.
[6]扈容英.醫(yī)院內(nèi)侵襲性真菌感染的前瞻性研究[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3.
[7]陸英,胡建軍.我院ICU病房2011-2012年痰液真菌培養(yǎng)及耐藥結(jié)果分析[J].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2014,22(13):45-46.
[8]施鵬飛,錢申賢,黃細蓮,等.血液腫瘤并發(fā)念珠菌血癥12例臨床分析[J].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2014,32(20):26-27.
[9]Pfaller MA,DiekemaDJ,Gibbs DL,et al. Results from the ARTEMIS DISK Global AntifungalSurveillance Study,1 997 to 2 005:an 8.5 Year Analysis of Susceptibilities of candida species and other yeast species to fluconazole and voriconazole determined by CLSI standardized disk diffusion testing[J].J Clin Microbiol,2007,45(6):1735-1745.
[10]Cuenca EM,Gomez LA,Cuesta l,et a1. Frequencyofresistanceinvitrotovoriconazoleamongspanishclinicalisolatesofcandida spp.according to breakpoints by the antifungal subcommittee of the european committee onantimicrobialsusceptibilitytesting[J].Antimicrobial Agents Chemother,2011,55(4): 1794-1797.
[11]PfallerMA,MesserSA,MoetGJ,eta1.Candida bloodstream infections:comparison of species distribution and resistance to echinocandinandazole antifungal agentsinICUand non ICU settings in the sentry antimicrobial surveillanceprogram(2008-2009)[J].IntJ Antimicrob Agents,2013,38(1):65-69.
10.3969/j.issn.1671-0800.2016.03.056
R63
A
1671-0800(2016)03-0387-03
2015-11-12
(本文編輯:吳迪漢)
314000浙江省嘉興,嘉興市第一醫(yī)院
于琴,Email:11294138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