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雪
初見你,正值春天,窗外便是一樹一樹的花開,陽光斑斑駁駁地灑在你的身上。在這樣一個安詳?shù)奈绾?,最宜讀一本安靜而深邃的書。就是你——《論語》,寥寥數(shù)語,字字珠璣,帶領我到達內心的深處,忘卻塵世的喧囂,發(fā)現(xiàn)了一片更為廣闊的精神天地。
巴赫金曾感慨道:“這是一個眾聲喧嘩的時代?!睕]錯,因為喧嘩,所以茫然;因為茫然,所以麻木。此時的《論語》就像一弘汩汩的清泉,澆滅了人們的那顆躁動不安的心,滋養(yǎng)著人們的精神世界,為這黑暗的世界艱難地打開一道光亮,之后普照萬物。
最先喧嘩的是商人們。司馬遷寫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里,商人們最先躁動起來,他們不安,因為利益的天平在不停地搖晃。“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于是他們成了一個個利欲熏心的小人,他們甚至不惜違背道義,去牟取暴利?!胺庞诶小6嘣埂?,這是孔子對他們的當頭棒喝。他們所追求的滿足感和幸福感一天天地從指縫間流走,從一筆筆黑心交易中流走,再也無法找尋“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的純粹的快樂。在這個鋼筋水泥構筑的穹頂之下,有幾人肯將浮名換了低酌淺唱?《論語》字里行間都告訴我們:利益并非能給我們帶來幸福,只有有了自己的精神追求,有了真正可以以之為樂的事情,“即使?jié)M地都是六便士,我們也只會抬頭看見月亮”。
緊接著“路怒一族”噴涌而出,長龍一樣浩蕩的車隊堵得水泄不通,也堵住了人們的心,人們開始焦慮、煩躁、繼而謾罵,甚至用拳頭來發(fā)泄自己的不快。我們越來越難一睹謙謙君子之風,仿佛君子也隨孔子永遠留在了那個時代。讀罷《論語》,“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猶如一陣清風吹進我們的心里,我們渴望那些“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的君子。當堵車在路上時,自己的心依然平靜,一個微笑,便能使不安和焦慮煙消云散。做人很容易,做小人更容易,做君子,難哉!當我們開始“謹言慎行”時;當我們學著“吾日三省吾身”時;當我們試著“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時?;蛟S我們才剛剛走進君子,卻又無法自拔地被這種氣質吸引,然后奮不顧身地沉溺于君子之道。
在這個誘惑扎堆的社會大劇場中,身處現(xiàn)代教育體制下的我們,在學習的道路上迷失時,大概也可以從《論語》中找到些靈感啊。若是有人問:學習是為了什么?為了考試?為了賺錢?為了父母?孔子給出了這樣的答復:“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比談 杜醯慕淌摇防镉幸欢谓浀鋵Π资沁@樣的:“上學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成為出色的大人?!笔前。瑢W習是為了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一個有豐富思想和健全的人格的人。是為了讓荊棘遍布的一生有足以支撐自己安然走過的心。到老時回首往事,不因自己曾虛度年華而悔恨,能夠淡淡地說一句:這世界,我來過。所有的過往終將煙消云散,我還是當初的我,笑容依舊。
盡管孔子已經成為過去,但他的一言一行卻始終影響著我們,他的為政之道,君子之道,學習之道正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從春秋戰(zhàn)國冉冉升起,照耀著我們今人的路,永生不滅。
翻至《論語》最后一頁,我才恍然大悟,仿佛自己曾到過一個很美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那里鳥語花香,那里,也人跡罕至。
窗外的花兒紅了枝椏,我的心也綻開了一朵花兒,潔凈高雅,沁人心脾。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
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指導教師:吳蕾 評委:王琳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