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盛夏,掛著滿臉自信的笑容,攜著美好的希望和憧憬,宋菊芬從南京特殊教育職業(yè)技術學院畢業(yè),踏進了曲靖市特殊教育學校的大門。從那一刻起,她便許下承諾,要把畢生的心血奉獻給自己向往、熱愛的教育事業(yè)。她要用全部的愛去理解、寬容、尊重和照顧每一個殘疾孩子,用愛心、耐心、細心、悉心、恒心去潤澤殘疾學生的心田,用“愛”為殘疾孩子撐起一片藍天。
愛,在奉獻的細節(jié)里萌發(fā)
剛參加工作,宋菊芬就當上了聾生部低年級的班主任。要使聾孩子成人成才,需要付出常人難以體會和理解的艱辛。聾生由于語言上的障礙,他們變得很孤僻,經常會做一些讓你意想不到的事情來。宋菊芬深知自己責任重大,把“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曉之以理、持之以恒”作為關心學生的座右銘。
她在這些孩子身上付出了勝似母親的關愛。為了更好更全面地了解班上的學生,她在女生宿舍“安了家”,和孩子們生活在一起。她著眼于生活,從小事做起,手把手地教學生們洗衣疊被,和學生們一起做游戲,幫學生們縫補衣物,自己買車票送學生回家,連續(xù)幾個晝夜在醫(yī)院陪伴生病的學生。每周她都會記下學生缺少的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再利用休息日為學生購買齊全……就是在這許許多多的點滴小事中,她用一顆愛心、責任心、事業(yè)心和實實在在的行動,成為殘疾學生的親人和朋友,讓學生在學校里感受到了家的溫暖,獲得了心理上的自信。
她一直視孩子們的進步為自己最大的驕傲,視孩子的健康為自己的生命。2012年冬天,她班上15個孩子,有9個孩子先后感染上水痘,孩子們相繼發(fā)高燒。她每天奔走于醫(yī)院看護孩子們輸液,最終,孩子們康復了,可她卻被傳染了???0歲的她比孩子們更遭罪,連續(xù)幾天高燒不退,卻查不出任何原因,只待水痘在全身蔓延才知其究竟。她擔心自己襁褓中的孩子被傳染,只能把孩子送回老家隔離。僅休息了三天,滿身的水痘還沒結痂,她就戴著口罩、裹著圍巾返回了課堂。學生看到她一進教室全部圍過來,有的用小嘴巴幫她吹吹、有的拿圍巾為她擋在頭上……她被孩子們的舉動感動了,當時哭得泣不成聲。
愛,在幸福的小家中失衡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因為理解,所以珍惜;因為不舍,所以堅持不渝。不論遇到怎樣的坎坷,宋菊芬都會將微笑掛在臉上,將痛苦埋在心底,去面對所有需要關愛的孩子。
身懷六甲的她也沒有退縮。那時,除常規(guī)的教學外,她還擔任學校大隊輔導員,堅持每周主持升旗儀式,開展少先隊活動。產假期滿,迎來新的教學任務,53班由于各種原因先后換了好幾個班主任,這個班是學校出名的“臟亂差”班。校長找她談話:“你來就好了,你是科班出身,手語熟練,班級管理頗有經驗……”克服了種種困難,她毫不猶豫地接受了任務。耐心地找學生談心,細心地輔導學習……煩瑣的班級事務、頑皮的學生,讓她無法按時下班,無法給孩子喂奶。多少次安頓好學生回到家,她聽見的是兒子撕心裂肺的哭聲,看見的是母親抱著嗷嗷待哺的兒子在小區(qū)門口期盼著,她總感覺自己對兒子、對母親有一種深深的負疚感。
愛的天平上,一邊是襁褓中的兒子,一邊是正處在思想轉變關鍵期的17位學生,真的難以取舍。最后,她還是決定給五個月大的兒子斷奶。經過一年的努力,宋菊芬所帶的班不斷扭轉了班風,而且進步很快,還被評為曲靖市優(yōu)秀少先中隊;在學校組織的班級文化建設、手抄報比賽中均獲得一名的好成績;先后有3名學生獲省、市級表彰。
因為夫妻兩地分居,也因為這份特別的愛,宋菊芬深知對丈夫、對兒子、對家庭欠得太多。但她依然無法彌補,孩子經常這樣問她:“媽媽,到底誰才是你的兒子?是我,還是你的學生?”
愛,在平凡的崗位上升華
在特教課堂上,老師必須做到手到、口到、心到。因為,聾生雖然聽不到聲音,但他們可以通過觀察老師的口形,理解老師所講的意思。
備課、上課、批改作業(yè)、管理班級,對宋菊芬來說不再是平凡、瑣碎的單調勞動,而是成了她展示個人才能的舞臺。為了上好課,她認真地準備每一節(jié)課的教案,有的教案甚至寫到五六遍,直到自己滿意為止。由于她的教法非常適合聾學生的學習實際,教學成績顯著,多年來她所教的班級都是全校學習的樣本,每次重大活動都能看到她上公開課、示范課、交流課的身影,在省級優(yōu)質課比賽活動中為學校贏得榮譽。
宋菊芬積極努力投身教育教學及科研工作。2011年被評為曲靖市優(yōu)秀少先隊輔導員;曾6次被學校評為“優(yōu)秀教師”“優(yōu)秀共產黨員”“教書育人楷?!?;2014年在云南省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優(yōu)質課比賽中獲二等獎,2010年在云南省特殊教育影像課競賽中獲二等獎;多篇論文、教學設計、課件制作獲省、市獎項;參與多個市級課題的研究……
面對成績,宋菊芬很淡然:“成績只代表努力過,在特殊教育的道路上,我們需要加倍地努力,奉獻源源不斷的愛心,這些特殊孩子才能享受到與正常孩子一樣多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