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文
摘要:清代黃遵憲曾說過:“然山歌每以方言設(shè)喻,或以作韻,茍不諳土俗,即不知其妙,筆之于書,殊不易耳?!边@句話是說,山歌中常用方言來作比喻,有的人用方言來作韻,如果不熟悉當?shù)氐娘L(fēng)土人情,也就不知道其中的妙處了,況且要把這些方言記錄在書中,實在是不易。正如黃遵憲所說,在新疆回族“花兒”的歌詞中,有許多方言詞匯。除了使用方言詞匯,在新疆回族“花兒”中還使用了古漢語詞匯和表示地方風(fēng)物的詞匯。
關(guān)鍵詞:新疆;回族“花兒”;方言詞;古漢語詞;地方風(fēng)物詞
一、古漢語詞匯
新疆回族“花兒”中保留了大量元明清時期的古代漢語詞匯和用法。由于社會、歷史、經(jīng)濟、政治等各方面原因,不少古漢語詞匯隨著回民族世代相傳,并保留到今天,在今天的回族話中能夠看到古漢語詞匯的遺留,因此,“語言殘留”也得以在新疆回族“花兒”中存在。例如:
例1
呼圖壁六月天下寒霜,
莊稼(哈)毀了個孽障,
窮苦人沒吃(者)又沒穿,
馬商總銀錢(哈)堆成山。(《新疆回族“花兒”王:韓生元“花兒”精選》P5)
歌詞第二句中“孽障”一詞在古代漢語中,既是書面語也是口語,是可憐的意思。在新疆回族“花兒”中“孽障”一詞常常出現(xiàn),如“陽世間長工們最孽障”,“把‘花兒手整個孽障”,“孽障(者)什么人管哩”等。
二、新疆漢語方言詞匯
清代黃遵憲曾說過:“然山歌每以方言設(shè)喻,或以作韻,茍不諳土俗,即不知其妙,筆之于書,殊不易耳?!边@句話是說,山歌中常用方言來作比喻,有的人用方言來作韻,如果不熟悉當?shù)氐娘L(fēng)土人情,也就不知道其中的妙處了,況且要把這些方言記錄在書中,實在是不易。正如黃遵憲所說,在新疆回族“花兒”的歌詞中,我們看不到文人學(xué)者所慣用的華麗辭藻,我們看到的是很多具有濃郁鄉(xiāng)土氣息和口語化的方言詞匯。這些詞匯雖不文縐縐、華麗麗,但是正是因為大量方言土語的使用,使得“花兒”這一民歌形象生動、樸素淺近。
一個地方的方言是一個地方的標簽,不同地方的方言詞匯能夠很容易的把人物區(qū)別開來。新疆漢語方言是在陜西、甘肅、青海、寧夏等地區(qū)的漢語基礎(chǔ)上,結(jié)合了本土漢語、吸收了其他少數(shù)民族語言元素后形成的一種具有地域特色的語言。在“花兒”中加入新疆漢語方言詞匯使“花兒”演唱起來更樸素通俗,且?guī)в幸环N鮮明的地方特色?!爱愢l(xiāng)殊域,不明方言,不足與言花兒”,只有熟悉新疆漢語方言的含義,才能更深刻地體會“花兒”的含義。在新疆回族“花兒”中有豐富的新疆漢語方言詞匯,例如:
例2
《十二月節(jié)氣歌》(節(jié)選)
六月里小暑(者)到伏天,
大暑時秋老虎下山,
立逼的兒娃子喊黃天,
啥時候見上個青天?。ā缎陆刈鍌鹘y(tǒng)花兒》P168)
例2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第三句“立逼的兒娃子喊黃天”,其中“兒娃子”是新疆方言詞,意思是男孩兒。
此外,還有“兒子娃娃”(男子漢、大丈夫)、“肚子脹”(生氣)、“勺、勺子、勺撩子”(傻;傻瓜)、“喧荒、諞閑傳、諞搭拉字”(閑聊、胡扯)、“勞道”(厲害、能干)、“麻達”(亂子)、“爾視”(理睬、重視)、“歹”(好;美美地、狠狠地;很、非常)等方言詞匯。
三、新疆地方風(fēng)物詞匯
在新疆回族“花兒”中,還有一些取材于新疆特有的事物、具有突出的民族地域特色的詞匯。譬如:
例3
《飛快的六根棍用馬拉》
飛快的六根棍用馬拉,
車子上坐的是富漢;
掙不下銀錢回不下家,
憂愁上加上的熬煎。(天山下的“花兒”》P81)
這首“花兒”中的“六根棍”說的是一種四輪馬車,主要用于載人。其車身短而窄,是用六根圓木棍并排架起來的,因而得名。一輛“六根棍”可以乘坐5-6人,這種輕便的交通工具曾在伊犁地區(qū)風(fēng)行一時,是新疆各地人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一直到上個世紀60年代以后“六根棍”才逐漸被淘汰了。又如:
例4
《巴依的毒鞭子也不怕》
天氣它熱了(者)也不怕,
口渴是有坎兒井哩;
巴依的毒鞭子也不怕,
豁出個性命了等哩。(《天山下的“花兒”》P79)
這首“花兒”中的“坎兒井”,說的是一種古人創(chuàng)造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坎兒井”分布于新疆吐魯番盆地和哈密盆地,在新疆吐魯番地區(qū)共有坎兒井1100多條,全長約五千公里,可以說是遍布于新疆吐魯番地區(qū),在新疆,只要提起“坎兒井”,人們就會想到吐魯番,可以說“坎兒井”是新疆吐魯番的代名詞。
除了上述“六根棍”、“坎兒井”這樣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詞匯外,還有“伊犁馬”、“細毛羊”、“雪蓮花”等。此外,在新疆回族“花兒”中,我們還可以找到大量的新疆地名詞,例如:
例5
《著實是塞外的稻鄉(xiāng)》
遍野的稻子水里邊長,
大米飯吃這個便當;
米泉一片好風(fēng)光,
著實是塞外的稻鄉(xiāng)。(《天山下的“花兒”》P30—31)
例6
《山高高不過博格達山》
山高高不過博格達山,
山連山,
九枝把葉葉的牡丹,
若要是我倆的姻緣散,
石頭爛,
瑪納斯河里的水干。(《天山下的“花兒”》P68)
在這兩首“花兒”中,“米泉”、“博格達山”、“瑪納斯河”是新疆的地方名稱,除了上述例子中提到的幾個地名之外,還有“和田、焉耆、博斯騰湖、伊犁、迪化、庫車、水磨溝、阿爾泰山、達坂城、開都河”等地名詞,這些地名詞在我國其他地方的“花兒”中罕見的,這也是新疆回族“花兒”所獨有的一大特點。
參考文獻:
[1]趙宗福.花兒通論[M].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
[2]武宇林.中國花兒通論[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