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玲
摘要:《紅樓夢》的手抄本名為《石頭記》,而書中更有女媧補天之石,通靈寶玉等與玉石相關(guān)的意象,甚至男女主人公的名字里也帶有“玉”字,可見“玉”在書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視的。本文從《紅樓夢》中名字中帶“玉”的三個主要人物著手,探究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所賦予“玉”的精神意義與這三個人物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性。
關(guān)鍵詞:玉;個性解放;高潔;愛情
一、“玉”的中國文化背景與《紅樓夢》中“玉”的聯(lián)系
關(guān)于玉石的起源。人類對石頭的崇拜始于石器時代。當(dāng)先民們利用石器求得生存時,不由地對石器產(chǎn)生了崇拜心理,特別是他們從石器里面有又發(fā)現(xiàn)了比石器還珍貴的玉石時,其崇拜心理又重了一層??梢娛c玉自古代就緊密聯(lián)系到一起。中國玉文化源遠(yuǎn)流長,遠(yuǎn)古先民認(rèn)為玉具有高潔、堅韌等特性,它不但能作為工具使用,還能用來當(dāng)做配飾或者祭祀,而且它是能通神的“神器”。在《周禮·天官·大宰》中有這樣一段話,說明玉器用來祭祀:“祀五帝,則掌百官之誓戒,與其具修。.....及祀之日,贊玉幣爵之事?!绷碛小墩f文》云:“玉,石之美者”。由此可見玉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性。曹雪芹深受玉石文化的影響,在開頭就向讀者展示了石幻化成玉的過程:“卻說那女媧煉石補天之時,于大荒山無稽崖煉成高十二丈見方二十四丈的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那媧皇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單單剩下一塊未用,棄在青梗峰下”。作者利用這段玉石由來,不厭其煩地用繁雜的精確數(shù)字向我們展示了由頑石到玉的過程,并由此交代了故事來源及寶玉的性格根由,使這段故事變得真實可信,但又將真事隱去,給后世學(xué)者的探究留了無限的空間。
關(guān)于玉石的傳說。因為人們對玉的崇拜,加上古代生產(chǎn)力的落后,便產(chǎn)生了利用玉創(chuàng)造的神話傳說。其中最出名的傳說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人卞和發(fā)現(xiàn)了一塊璞玉,他先后兩次向兩代楚王捐獻(xiàn),但兩代楚王均未發(fā)現(xiàn)這塊璞玉的價值,認(rèn)為是石頭。卞和便以欺君之罪而被砍掉雙腳。等到第三個楚王登上王位,卞和又進(jìn)行了一次進(jìn)獻(xiàn)。這回楚王命人剖開石頭,一塊美玉出現(xiàn)在大家面前,卞和這次得到了賞賜。這塊玉就叫做和氏璧,后來在秦始皇統(tǒng)治時期,它被用來象征至高無上的王權(quán)。顯然秦始皇是希望借助這塊玉的神力來保佑他的江山千秋萬代。以至到后來歷朝歷代都將玉璽作為王權(quán)的象征。在中國關(guān)于玉石的傳說還有很多,比如玉能使人長壽,可以驅(qū)邪,法力無邊等?!都t樓夢》中的“玉”也帶了神話的味道,當(dāng)然這是作者為了掩人耳目而故作的手法,但是“玉”的神話恰給這部作品增添了亙古不變的魔力。在開篇中作者交代賈寶玉這塊頑石“自經(jīng)鍛煉以后,靈性已通,自去自來,可大可小。因見眾石俱得補天,獨自己無才,不得入選;遂自怨自愧,日夜悲哀”。作者用具有神話色彩的故事來介紹人物的來源,這在神話傳說中是極常見的。曹雪芹利用這慣常的手法,不但引入入勝,還能巧妙的避開當(dāng)時清朝嚴(yán)重的文字獄迫害。曹雪芹用“玉”在《紅樓夢》中象征正氣,尊貴的地位,但是作者又在小說中設(shè)置了與正氣相對立的邪氣來彰顯正氣,這不僅表現(xiàn)在人物自身有正邪兩面,還表現(xiàn)在人物與外在事物或人的對立上。我們在《紅樓夢》中可以明顯感覺到,作者所提到的身上帶玉的與名字里帶“玉”的皆是比較尊貴的人物。這在寶玉身上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賈寶玉是在封建統(tǒng)治下的貴族階級產(chǎn)出的畸形兒。他見證了賈府由富貴顯赫到昏慘慘大廈傾。他這塊玉生在這樣的時代,注定要受世俗人事的打磨,但又要在打磨中不失其本性。他既不同流于世俗,也不超脫世外,是一個社會多余人。他具有超乎常人的靈性、覺悟,可以稱得上是時代的先鋒。但他又有一股邪氣,石頭的頑劣,癡癡傻傻的混跡于紅塵俗世之中。比如他有當(dāng)主子的劣根性,有時候?qū)ο氯祟U指氣使,茜雪被逐的悲劇發(fā)生與他的主子性格是脫不了干系的。他還有愛紅,吃胭脂之類的壞毛病。這些都說明了玉的正氣與社會邪氣的較量。作者指明寶玉一旦沒有了玉,便會失去心智,被妖魔纏身,比如寶玉丟失了通靈寶玉后,迷了本性。作者認(rèn)為這剩下的“零一塊”的先天本質(zhì)原來是通靈寶玉,可是一降生到他所生活的那個時代環(huán)境中,就不幸變成可憐而無用的頑石了。
關(guān)于玉石的美好意象。玉石,在中國文化中有著極豐富的內(nèi)涵及意義,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無論是古代還是現(xiàn)代,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把玉石同富貴、高雅、質(zhì)樸、純潔等一系列吉祥如意美好的詞放在一起。《紅樓夢》中曹雪芹用玉起名及一切關(guān)于玉的意象都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比如寶玉、黛玉、妙玉這三人名字中含有“玉”字,毫不保留的說明了作者對這三個人物的喜愛和如玉的高潔品質(zhì)的贊揚。作者對寶玉設(shè)定了一個口銜通靈寶玉而降生的神話,使世俗人認(rèn)為這是一種天賦的吉瑞。而黛玉和妙玉二人都是極美麗而尊貴的,稱得上是“玉”高潔美好的象征。誰都知道林黛玉出了本名以外,還有“顰顰”一字和“瀟湘妃子”的別號。作者用“瀟湘妃子”和“顰顰”這一字一號來襯托林黛玉的美好,不僅使黛玉的美變得傳奇神話化,而且是這一人物的塑造如玉般圓潤豐滿。黛本是青黑色的顏料,古代女子用來畫眉。白居易《醉后題李馬二妓》詩有一句云:“愁云凝歌黛”,“歌黛”代指歌者的眉毛,這正與林黛玉的罥眼眉相暗合。林黛玉初進(jìn)賈府時,首次同賈寶玉相會時,給予寶玉入眼的第一個印象便是“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他寫出了林黛玉的憂愁結(jié)在眉際,如玉生煙,正好引出賈寶玉即時送給她的一個恰好不過的字:“顰顰”,又有下文相銜接,西子捧心的傳說由此更深入到讀者心里,但讀者心中的西子,此時是黛玉無疑。用西子來比喻黛玉的美,有雙層的審美意蘊,黛玉和西施二人均因病而美,這二人的美是自然之美,而作者又說“勝三分”那黛玉豈不比西施還美?因而賈府諸人一見之下,覺其雖若不勝衣,卻贊賞她“有一股自然的風(fēng)流態(tài)度。”而瀟湘妃子這個別號是探春給起的,贈號之時便說明了來歷:“當(dāng)時娥皇女英灑淚在竹子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她住的是瀟湘館,她又愛哭,將來她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要變成斑竹的。以后都叫她”瀟湘妃子不就完了。作者用探春引出這個典故,進(jìn)一步又美化了黛玉這個形象,用西施來塑造黛玉的外形美,用瀟湘妃子來美化黛玉的心靈,尤其是感情的堅貞。可見黛玉的美是一種深沉的、本質(zhì)的、別樣的、超越時代的美,她是心靈美與外表美相結(jié)合的人物,足可以作為玉品質(zhì)高貴美好的代表。而妙玉一向是以“高潔”著稱的,她作為一塊美玉的代表過之而不及,她出生權(quán)門,蔑視權(quán)門,她寧可“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也不“無暇美玉遭泥陷”,足見其高潔的品質(zhì)。
二、“玉”在《紅樓夢》中的意義研究
《紅樓夢》開篇以無才補天的玉石,引出《紅樓夢》這段故事,繼而貫通全篇。作者在小說開篇虛構(gòu)空空道人見青梗峰下有一塊頑石,上面寫著它被攜入紅塵后的經(jīng)歷見聞,后面又有一偈:“無才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二十年。此系身前身后事,任誰記取作奇?zhèn)鳌薄_@幾乎是賈寶玉,甚至是曹雪芹本人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嘆。由此可以看出這塊通靈寶玉的自述成為小說的中心,而且“玉”貫穿了整部小說,比如寶玉銜玉而生、寶玉初見黛玉摔玉、探寶釵通靈遇金鎖、路祭秦可卿,北靜王賞玉、姐弟逢五鬼等這些關(guān)鍵的情節(jié)皆與玉有關(guān)。另外我們不難看出被稱作寶玉命根子的“通靈寶玉”是與主人公的命運息息相關(guān)的,寶玉,實則“?!庇褚?,以至于?!坝币病A硗狻都t樓夢》中的情節(jié)是緊緊圍繞玉展開的,比如“金玉良緣”所牽扯的寶黛釵史湘云這四個主要人物,還有兩次摔玉與一次失玉、一次得玉所構(gòu)成的情節(jié)幾乎涵蓋了整個小說。
玉的諧音相關(guān)?!都t樓夢》中的諧音相關(guān)主要是通過人物以及與事物的相互關(guān)系來闡發(fā)的。比如甄士隱即“真事隱”,賈雨村即“假語存”等,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那么玉通“欲”,便也無可厚非。“人恒有言曰“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在《紅樓夢》開篇敘述賈寶玉的來源,從那一段來源中我們可以看出“生活之欲之先人生而存在,而人生不過此欲之發(fā)現(xiàn)也。由此可知吾人之墮落,有吾人之所欲,而意志自由之罪惡也。夫頑鈍者既不幸而為此石矣,又幸而不見用,則何不游于廣漠之野,無何有之鄉(xiāng),以自適其適,而必欲入此憂思勞勞之世界,不可謂非此石之大過也?!辟Z寶玉的本性不是一開始就定了型的。他在原初不是一塊玉石,而是一塊頑石,經(jīng)歲月精華才幻化成玉。這說明賈寶玉在人間的歷練是幫助他完成“玉”的磨練。這個人物由于曹雪芹本人的階級局限性與時代的特殊性,是有一些缺陷的,但是他在同時代的人物中卻散發(fā)著璀璨的光芒,因為他自己有“玉”,且有欲的追求,當(dāng)然這欲是不同于庸俗之欲的,他的欲,側(cè)重于對封建禁欲主義的反抗,對自我個性的追求。他提倡戀愛自由,婚姻自主。他不太注重倫理綱常,只看重脈脈溫情的家庭之愛,所以他怕父親,疏母親,而親祖母。因為父親給與他的只是壓迫,而母親只不過是憑借他實現(xiàn)自己“子憑母貴”的封建婦女理想。
“玉”名字含義的相關(guān)研究??慈酥瑢氂?、黛玉、妙玉,三人皆帶一個“玉”字,前一字均概括了其品行,后一個字“玉”則都顯示了其尊貴的身份。而張曉琦先生也曾說過:“從命名上看,《紅樓夢》中的主要人物而有“玉”字者三人,寶玉、黛玉和妙玉,鼎足而立,可見其重要性,以“玉”字為中介三人一體”??梢娙艘浴坝瘛睘楹诵模餐瑯?gòu)成了紅樓夢的精神內(nèi)核。寶者,黛玉之寶也。黛者,寶玉之玉也。妙者,寶玉之妙也。作者巧妙地將三者的關(guān)系反映在命名之中,并以此演繹出一部悲金悼玉的《紅樓夢》來。這三個人都遠(yuǎn)離了金,既遠(yuǎn)離了世俗的偏見與庸俗。
關(guān)于寶玉的名。黛玉有一解:“至尊者寶,至堅至者玉也”。寶玉的名字反映了他在賈府中的地位。寶玉取雙字雙玉之名,遠(yuǎn)勝于賈府玉字輩的同輩人,足見其的特殊,反映出其至純至真的玉的本性。另外寶玉的本性就不是一開始就具有玉的至純至堅的性質(zhì)的,他是經(jīng)過一定階段的世俗考驗才慢慢顯出玉的本性來,就像玉石一樣需要打磨才能被稱之為美玉。這個人物由于曹雪芹本人特殊的階級經(jīng)歷和時代的局限,他帶有一定的缺點,但是他在同時代的人物中卻散發(fā)著璀璨奪目的光芒,其他人是頑石,他則是玉了,所以此“玉”乃“寶”也。他還有許多稱號,最初有神瑛侍者之稱。這是作者為寶黛愛情勾畫前世姻緣時所用的一個名字,勾畫前世愛情宿因是傳統(tǒng)愛情小說慣用的老套手法?!都t樓夢》高明之處在于承襲老套而又有創(chuàng)新。作者引入了一段非常奇妙的還淚之說,大有悲戚時事,歌哭亂世之感,表明自己對時事的態(tài)度,又巧妙解釋黛玉愛哭的緣由,可謂是一石三鳥,實為妙筆也。寶玉之神瑛侍者看來不脫“玉”之關(guān)系也,愛情之玉,為黛玉也,救世之玉,歌哭而受“淚”悲悼之人。寶玉后來還有許多諢名,除怡紅公子,檻外人外,幾乎皆為貶稱,如孽根禍胎,混世魔王等,但這些稱號都圍繞一個“玉”字,因為有“玉”才有“欲”去觸犯統(tǒng)治者的標(biāo)準(zhǔn),追求自我個性的解放,獲得不乖不拘的罵名,混世魔王之類。
關(guān)于黛玉的名。黛玉者,天然未經(jīng)雕琢的墨玉也。青黑色的玉極為罕見,有天人之相,無雕琢之態(tài),世俗之染也。獨特的個性使他養(yǎng)成了敏感、任性、率真、脫俗的性格,使她成為一塊“天然去雕飾”的墨玉,自然不能為俗世所雕琢,所容納。同樣在前世姻緣里,黛玉也有一仙家名號:“絳珠仙草”。絳珠草這三字尤耐人尋味。脂硯齋批語說:“細(xì)思‘絳珠二字,豈非血淚乎?”而草,是比喻女兒家的薄命。另外絳者為紅,怡紅公子,非“憶紅”也?二人的名字上也息息相關(guān),不論是愛情的相連,還是命運的暗示。《紅樓夢》第一回預(yù)置的絳珠草還淚給神應(yīng)侍者的神話故事,既埋伏下寶黛的愛情故事的前世宿因,又提示這不是尋常的愛情故事,而是一出包含血淚的愛情悲劇。黛玉之悲劇命運實在可嘆。她的名暗合了她只為“玉”而生,為愛而死,她所追求的這種以靈魂至上,用生命維系的愛情是封建大家族不允許的,杜麗娘式的愛情是被唾棄的。這在《紅樓夢》中禁讀《西廂記》、《牡丹亭》等愛情小說這件事上就可以反映出來。所以她處處感到碰壁,她在《葬花吟》中唱到:“一年三百六十日,風(fēng)刀嚴(yán)霜苦相逼”,這是一點都不夸張的。
關(guān)于妙玉之名。妙玉“妙”在其情與其經(jīng)歷處境。她本打算長住蘇州玄墓山,雖然入山不深,但是還能免受俗世侵?jǐn)_,基本上能夠做到潛心修心。但是這一切都不能如愿,她逃脫的命運終究不是佛所能救得。師父又帶她進(jìn)京,進(jìn)入繁華之地也罷,偏又進(jìn)入賈家,還沒有與佛廣結(jié)深緣,卻已落入最不可留居之地。賈府雖以禮聘,冠以抬高妙玉身份之名,其實只不過做一玩物罷了,她就這樣被“攏”在櫳翠庵中了,翠者,碧玉也,有自然之色,而庵則是佛門之地,這一叢有生機的翠綠豈是處在紅塵圍困的賈家的庵所困的?表面上是攏,實則是一種放歸的機緣。她本就是紅塵中人,佛門,看不破任誰都是進(jìn)不了的,紅塵,放不開,任誰都是逃不過的。她在大觀園中,處境極妙。既非做客既非小姐,又非丫鬟,極不和時宜。另外妙又為佛家語,取妙玉之名則意味著人為佛家中人,單帶一個玉字,卻又顯示出它的不同來。兩字暗合著一種矛盾,佛家強調(diào)無欲無求,而妙玉則有“玉”(欲)有求。她出生于官宦之家,自幼多病,為了治病,為了生命的繼續(xù),為了在俗世能生活下去,她的父母才把她送入空門??梢娝某黾沂敲髅饔兴蟮?。她的身世極妙,處境極妙,情感更妙。她身為佛門中人,本該忘情,但是她又為妙齡少女,賈家為她的感情制造了可能的爆破口,她不能夠潛心修行,時常受別人的打擾。連劉姥姥這樣外面來的鄉(xiāng)下客,都可以進(jìn)入她的庵中,更何況是別人。另外她自己也是能夠隨意走動的,在賈家這樣的環(huán)境里,是很難不受影響的。這樣的“妙”的時機與處境,造成了她對“欲”的向往與追求,使她同寶玉,黛玉一樣“世難容”。
三、關(guān)于三“玉”的個性與“玉”的關(guān)系的研究
三“玉”的“玉石”高潔觀。寶玉本來是一塊頑石,經(jīng)渺渺大師攜入凡界,讓他在紅塵中通過歷練而達(dá)到玉石的高潔,即“欲”潔。他對欲的追求不同于同家族男性人生之欲的追求,他的人生之欲是超離了世俗的一些骯臟之欲的,他蔑視功名利祿,不追求聲色之欲,而堅持他自己的高潔觀。他的高潔觀的保持主要是因為他雖然生活在貴族統(tǒng)治階級的家庭里,但是由于賈母對這個孫兒的庇護(hù)和驕縱,自幼并沒有受到封建統(tǒng)治勢力正常的熏陶教育,所以他并沒有被扼殺去許多天性。而且在他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里還有一個天真浪漫的女兒國守候著他的高潔。另外他本人對高潔觀有一定的追求并奉行的。比如他對女兒們的愛護(hù),喜愛,對男子的厭惡。賈寶玉的“玉石”個性進(jìn)一步的表現(xiàn)在赤子之心上。舊社會有“赤子之心”的話,意思是說小孩子入世不深,所受社會蒙蔽不大,因此能夠有一些識辨是非,分辨善惡的初步能力,賈寶玉能夠保持赤子之心不單是因為他所處的環(huán)境的特殊,更重要的是他對玉的高潔有深刻的認(rèn)識。他理解黛玉葬花的行為,并一起參與這樣的行為,而其他的人是沒有這樣的動機的,這也表明他不愿讓代表女兒的花兒受到不潔的侮辱,表明了他的高潔觀。這與他的赤子之心是不可能分離的。還有他不貶低妙玉目無下塵的潔癖,還主動出來維護(hù)。這都說明他對高潔觀的追求是很徹底的。而黛玉原本就是一塊冰清玉潔之玉,她的玉潔觀在于保持與自然合一,追求一種不流于俗世的質(zhì)潔。她在《葬花詞》中吟唱“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她追求與自然合一,這與黛玉這塊形成于自然的玉的本性是不謀而合的。至于妙玉,她遁入佛門,利用佛維護(hù)她的“玉石個性”,她的“玉石個性”存在于對自我的孤立,免受世事侵?jǐn)_。她則是一塊世難容的原本高潔而不得不受污染的玉,她的高潔是受俗世侵?jǐn)_的高潔。
三玉的“愛情觀”。作者對三玉愛情的描寫可以說是費了很大功夫的。當(dāng)然這里主要是側(cè)重于寶黛愛情。這三個人,以寶玉為核心,演繹了一段關(guān)于“玉”的愛情。寶玉之玉在于“堅”,頑石也,矢志不渝。所以一直將黛玉作為自己的靈魂知己,如頑石般堅貞,始終沒有移去其性情。黛玉之玉則在于“真”,沒有愛情生活就沒有黛玉,她堅持愛的純真,戀愛至上。妙玉之玉則在于“妙”,恰應(yīng)了了她名字中的一字。她巧妙的表達(dá)著自己對寶玉的愛慕,掩人耳目。一“妙”字,造就她才華馥比仙,氣質(zhì)美如蘭的美玉性格,但恰恰是這身在佛中的字束縛住了她,拒絕她對愛情的追求。
寶黛愛情受夙世因緣的影響,帶有先定性,也就是說這兩個人注定要戀愛的,所以作者在寫他們的戀愛關(guān)系時,是盡自己的愛情癖好來構(gòu)造的,至于結(jié)果如何則是后話。兩個人在起初一見面就很熟,其實這是實踐所有真正愛情的通例。所謂緣分的緣就是兩個人相遇另有前因。就是乍看之下,完全沒有陌生感。本來是新相識,卻以為是舊相識。愛情的奇妙性在此。所謂愛情的一見傾心亦本此。但寶黛之所以能構(gòu)成戀愛,更重要的是由于他們兩個人都追求自我的性靈,要求解放人欲。而這種要求與封建大家族的倫理綱常的滅人欲恰恰是背道而馳的,所以他們的愛情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是不可能成功的。他們的這種追求個性的自由愛情是不合時宜的,這在黛玉的身上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傲主煊袼坪醪恢莱龖賽垡酝?,人生還有更多其他重要的生活內(nèi)容,也看不到戀愛以外還存在著一個客觀的世界。她把全部自我沉浸在感情的深海中,呼吸著、咀嚼著這里邊的一切,從這里醞釀出她自己的性靈、嗜好、妒恨,以及她精巧的語言與優(yōu)美的詩歌;以后就在這里面消滅了她自己?!?,完成了自我個性的追求。這與薛寶釵是截然不同的,黛玉要的是寶玉的感情,寶釵卻只要的是寶二奶奶的位置,寶釵在解決婚姻,黛玉在進(jìn)行戀愛。這樣看來,黛玉的愛情觀是僅僅圍繞自我之欲展開的,更注重靈魂上的契合。
妙玉,對待寶玉的態(tài)度是極妙的。這與她的身份是很不相稱的,但與她的本性是很符合的。作者在紅樓夢序曲中為她特撰的曲牌叫做“世難容”說她“氣質(zhì)美如蘭,才華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又說“好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所以賈府里許多人都討厭她的這種本性,連家境貧寒的依靠薛寶釵周繼的刑酎燕姑娘也嫌她是“僧不僧,俗不俗的”,但是寶玉、黛玉對她卻沒有微詞。對于黛玉這樣挑剔愛諷刺的人來說對這位世同嫌的姑娘都沒有任何不好聽的話,而且還是贊賞的,就說明這二人在心性上是相通的,都有對自我處身環(huán)境的反抗性與悲憫性。而寶玉對其則更是贊賞。當(dāng)寶玉過生日第二天早上居然發(fā)現(xiàn)了一張粉紅箋紙,上面寫著“檻外人妙玉恭送遙祝芳辰”這讓寶玉欣喜不已,并立即回帖。由此看出寶玉對妙玉的喜愛贊賞之情,和二人在俗世對彼此傲然不俗的品性的相互欣賞。
三玉的滅“玉”觀。寶玉、黛玉。妙玉這三個人為了“欲”而滅“玉”。這里所毀滅的“玉”應(yīng)該是世俗偏見與封建社會枷鎖。寶玉常常提到不要“玉”,他兩次摔玉,一次失玉都是與黛玉相關(guān)的。第一次摔玉,是因為黛玉沒有玉,他氣惱,可見他對黛玉的重視是遠(yuǎn)遠(yuǎn)超過那塊通靈寶玉的,或是他希望黛玉也有玉,希望黛玉應(yīng)該同自己一樣,有“欲”。作者這樣寫為二人的愛情沒下了伏筆,因為有欲,才會有真正的愛情 。第二次摔玉是在第二十九回清虛觀打蘸,張道士說親繼而史湘云的介入,二人的關(guān)系生了嫌隙,激化了久久未發(fā)的矛盾。這其實是愛情的郁熱經(jīng)久的醞釀在此時噴薄而出。這兩次都是因為“玉”的存在給他們造成了愛情上的阻礙,也就是說二人如果不在對待“玉”所代表的封建勢力的態(tài)度上保持一致的話,就不會對愛情產(chǎn)生共鳴。當(dāng)然二者的態(tài)度一致的,只不過在其中產(chǎn)生了誤會,所以在第二次摔玉,誤會解除以后,二人的愛情達(dá)到了高潮。我們從表面上看寶玉是摔一件器物而已,實際上是為了擺脫世俗之欲,這與他最后遁入空門是有聯(lián)系的。黛玉自小多病,經(jīng)賴頭和尚所說她應(yīng)該遁入空門,方保平安,但是她沒有,她正是為了“玉”(這個“玉”應(yīng)該是寶玉所代指的愛情)而存留了“欲”,當(dāng)她失去寶玉這塊玉后,才淚盡而逝,達(dá)到滅欲。妙玉一開始就因為父母及命運的安排,也為了自己的存活,而遁入空門進(jìn)行滅“玉”。但恰巧遇見了“玉”,便有了欲。她的結(jié)局在作者為她所撰的曲牌中,就可以看到她最終不能掙脫世俗的大網(wǎng),黑暗的社會對她的迫害是算命算不到的,佛救不到的。她的滅欲終究是無可奈何的,一直到生命的結(jié)束,“可憐金玉質(zhì),終嫌泥淖中”。
總之,紅樓夢中三“玉”的精神總與“玉”相關(guān)聯(lián),他們的性情是相似的,但各顯出自己的特性來。命運是相關(guān)聯(lián)的,但又在時代的厄運下被沖散,擁有了不同的悲劇命運形式。他們將愛情看作是生命中最美的奇葩,甚至是生命存在的最高意義,但是卻都沒有獲得最完滿的愛情,最后滅了愛欲,寂然灰燼。
注釋:
阮元??蹋妒?jīng)注疏·周禮注疏》,中華書局,1980.
曹雪芹,高鶚.紅樓夢[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曹雪芹,高鶚.紅樓夢[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王國維.《<紅樓夢>評論》,教育世界,1904
張曉琦.《紅樓謎話》,金橋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
王昆侖.《紅樓夢人物論》[M].北京出版社,2004
參考文獻(xiàn):
[1]曹雪芹,高鶚.紅樓夢[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王昆侖.紅樓夢人物論[M].北京出版社,2004.
[3]王國維.《紅樓夢》評論[J].教育世界,1904.
[4]張曉琦.紅樓謎話.金橋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
[5]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周禮注疏[M].中華書局,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