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一考生
背負(fù)大大小小的行囊,我們躊躇滿志地走向自己的人生。那些最初的行囊,有的在時光的磨蝕下色澤暗淡,有的在旅途的顛簸中逐漸遺落,有的被主人解下拋棄,而名為赤子之心的背囊則經(jīng)受歲月的雕琢和風(fēng)雨的捶打愈發(fā)靚麗,最終與他的主人相守一生。
一燈如豆。一位落拓的士子就著這昏黃的燈光正神色匆匆地收拾行囊。幾個月前,他還名滿京華,而今他卻不得不窘迫地奔向遠(yuǎn)方——黃州。他就是蘇東坡。四十四歲的蘇東坡不會想到,就連黃州也不是他的終點。“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值州!”貶謫之地越來越荒涼,他的行囊也越來越少,越來越輕。但有一樣他一直帶在身上。從“一蓑煙雨任平生”到“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從“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蘇軾一直保持著一顆樂觀豁達(dá)之心,一直堅守著一顆清白正直之心,一直珍藏著他的赤子之心。所以即使他被貶謫到天涯海角,中國人也一定會記著他,愛著他一這位永遠(yuǎn)的赤子。
“想當(dāng)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一個二十三歲的年青人已打點好行囊準(zhǔn)備南歸。他的行囊很簡單——一匹駿馬,一顆報國之心,以及一枚張安國的頭顱!辛棄疾就這樣義無反顧地回到了南宋。但此時的南宋早已由百年前那個站著的巨人變?yōu)榱巳缃竦墓蛑馁??!敖鸶觇F馬”的辛棄疾在偏安茍合的南宋小朝廷被棄用了。不管是《美芹十論》還是“飛虎軍”抑或是張安國的人頭,在南宋統(tǒng)治者心中皆不值一哂。辛棄疾的行囊更少了。駿馬沒有了,人頭腐爛了,僅剩下一顆報國的赤子之心。其實這已足夠。于是“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bǔ)天裂”。于是“待他年,整頓乾坤事了,為先生壽”!于是“金戈鐵馬辛幼安,龍騰虎躍稼軒詞”!
赤子之心,相伴一生。正因如此,錢學(xué)森放棄國外生活選擇了“三年歸國路,十年兩彈成”,屠呦呦放棄了“呦呦鹿鳴,食野之蘋”的安逸選擇了“青蒿一握,水二升”的艱辛;正因如此,千千萬萬的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為國捐軀;正因如此,整個世界重新懷著敬畏之心看著東方的那只偉大的雄獅—一中國!
上路之前。我們都準(zhǔn)備了大大小小的各種行囊。但若只能選擇一種相守一生,請選擇赤子之心。因為+人因它無悔,國家因它富強(qiáng),世界因它榮光!
[點評]1.多引名句,富有底蘊(yùn)。作者在舉蘇軾、辛棄疾的事例時,多次引用他們的詩詞名句,其中蘇軾的5句,辛棄疾的3句,另外,還引了后人評價辛棄疾的名句。這樣,自然是使得文章更富文化底蘊(yùn);2.點面結(jié)合。用材藝術(shù)。蘇軾、辛棄疾的例子。都是單獨敘述分析,具體詳細(xì);而錢學(xué)森、屠呦呦等則是集中在一段鋪排開來用,這樣,也就做到了點面結(jié)合。如此,自然是更便于中心論點的論證;3.用詞貼切,比喻傳神。前者如“在南宋統(tǒng)治者心中皆不值一哂”中的“哂”,后者如“此時的南宋早已由百年前那個站著的巨人變?yōu)榱巳缃竦墓蛑馁濉保甲屓搜矍耙涣?,為之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