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立秋
認識章平,是因為2011年11月在廣州暨南大學參加“共享文學時空——世界華文文學研討會”,這次有400余人參加的文學盛會由中國世界華文文學學會、世界華文作家協(xié)會主辦,受到中國海外交流協(xié)會、海峽兩岸關系協(xié)會和中國作家協(xié)會支持,與會者來自全球35個國家和地區(qū)。在會后的參觀交流活動中,我和章平曾有過幾次互動。后來在2014年11月我們倆同時受邀赴江西南昌大學舉辦的首屆新移民文學成果展暨國際筆會,在這次會議期間,我有機會再次與他溝通互動,對他個人的了解也相應增多,特別是在讀了一些他的作品之后,我對這位歐洲華文文壇重要作家其人其作有了進一步的了解。
其實,在歐洲新移民作家中,章平最初只能算是一位業(yè)余作家。從剛開始到別人的餐館打工,到后來獨立經(jīng)營自己的中餐館,他幾十年來一直都是在海外從事餐飲行業(yè)的工作。可身為廚師的他,卻并不甘于在日復一日的謀求溫飽中消蝕掉自己的抱負和才能,而是始終不渝地鐘情寫作,在用漢字碼筑的文學王國中去追逐和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這使他在以經(jīng)營意識與互助精神著稱的海外“溫州幫”中,顯得有些與眾不同。如果用當下的一句流行語來概括他,那就是,他不滿足也不愿意茍且,而是在努力追尋詩和遠方。
一、出了廚房進書房——從餐飲業(yè)崛起的作家
章平,男,1958年出生,原籍浙江青田。八歲在溫州上小學,“文化大革命”開始后回到青田,在青田完成小學、中學及高中教育。
1975年參加上山下鄉(xiāng),到青田縣北山區(qū)白巖公社廊回村插隊;1979年11月移居荷蘭;1981年再因婚姻關系而移居比利時,后一直在比利時經(jīng)營中餐館,從此在廚房一干就是三十年。可這位中餐館廚師并不滿足于廚房那一方小小的餐飲天地,每天完成生存所需要做的工作之后,他就一頭扎進書房,埋首于方塊字的壘筑工程之中,書房里有他闊大的心靈空間和豐沃的精神樂土,因為除了要實現(xiàn)異域“淘金夢”之外,他還有另一個追求,那就是“海外華文作家或應該從‘精神難民的狀態(tài)里走出來,寫出不辜負這個時代的作品”,他不愿做“精神難民”,而要在求存之余去追逐自己的文學夢想。
回溯起來,章平的文學之路實從詩歌開始。從1975年起,他就在省級文學刊物《浙江文藝》及《浙江日報·副刊》上發(fā)表詩歌作品。早年那些構思精巧、溫潤雅致的詩作,涌動著當時尚處于青少年階段的章平的激情和理想,記錄和浸透了他剎那間的靈感和妙悟,被不少讀者看成是一種無拘無束、發(fā)自肺腑的天籟之音。在多年異域輾轉飄蕩的求存掙扎中,寫詩更是章平抵抗異域文化厚障、排解內心思鄉(xiāng)煩憂的重要情感宣泄方式,這些從靈魂深處流出的文字,往往是一種樸素與克制的喃喃低語,是他借此回味自己在他鄉(xiāng)經(jīng)歷過的疲勞與憂傷,其文字中流露出清蒼的澀感,顯露著瘦硬的質地,體現(xiàn)出其成熟與克制的心理狀態(tài),讀者能從這些詩歌中看到他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章平的詩作大都收入《心的墻、樹和孩子》、《飄雪的世界》、《章平詩選》等詩集之中。
1980年后,章平開始在歐洲各大中文報刊雜志發(fā)表作品。這些作品大多數(shù)是詩歌和小說,他極少寫具有濃郁生活氣息和反映作者個人生活經(jīng)驗的散文,而且到了1980年代后期,章平將更多精力用于小說創(chuàng)作。
1987年7月至1995年12月,他在《香港文學》發(fā)表多篇短篇小說,包括《駝背》、《阿生伯與孩子》、《火》、《走過了那座橋后》、《父親》、《大師坐蓮》、《離家》等諸多作品。
1992年,香港學林出版社出版其長篇小說《孑影游魂》。
1993年,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出版其詩集《心的墻、樹和孩子》。
1994年,詩作《飄雪》獲《詩刊》雜志社與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舉辦的“人民保險杯”一等獎,同年1月章平赴北京,在人民大會堂接受時任人大副委員長程思遠及政協(xié)副主席馬文瑞頒發(fā)給他的獎杯,10月,發(fā)表于上海《小說界》的短篇小說《趕車》獲世界華文微型小說“春蘭杯”第一名。
1994年至1996年,章平在文聯(lián)出版公司《四海》文學雜志發(fā)表多篇中短篇小說,包括《黑市居民》、《如水紅唇》、《顧輝死了》、《狗肉的道歉》、《史恭明與小馬》等作品。
1995年,章平到浙江大學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
1996年,荷蘭海牙國家圖書館舉辦章平詩歌朗誦會。
1997年,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其長篇小說《冬之雪》。
1999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其詩集《飄雪的世界》。
2004年,澳大利亞原鄉(xiāng)出版社出版《章平詩選集》。
2006年,澳大利亞原鄉(xiāng)出版社再出版其長篇小說“紅塵往事三部曲”:《紅皮影》(命運荒唐之書)、《天陰石》(命運悲涼之書)、《桃源》(命運恍惚之書)。
2008年,章平在《江南》第二期發(fā)表中篇小說《大雪梅克萊鎮(zhèn)》。
2010年,北京新世界出版社出版其長篇小說《阿骨打與樓蘭——樓蘭秘史》。
另外,章平還在上?!缎≌f界》、江蘇《鄉(xiāng)土》雜志、《香港作家報》、香港《明報月刊》、海外華文文學雜志《荷露》、《橄欖樹》等國內外報刊雜志上發(fā)表《搭車》、《云被風吹散》、《孽緣》、《城市入夜之后》、《滄云與鳴遠的歐洲天空》、《教堂廣場上的鴿子》等中短篇小說及其他作品。
從章平所付出的寫作努力和所取得的文學成果來看,他已經(jīng)成功擺脫“精神難民”的心理壓力,正在一步步實現(xiàn)其文學夢想。
二、詩歌——孤獨詩人的靈魂獨白
基于章平只寫詩歌和小說而幾乎不寫散文這一創(chuàng)作現(xiàn)象,原汕頭大學教授陳賢茂在其主編的《海外華文文學史》第四卷中說:“章平可能是一個在藝術思維方式上拒絕‘日常生活化的作家?!标惤淌诘倪@句話不無道理。
章平雖然在廚房工作了30年,可他的作品卻很少能讓讀者聞到些許煙火氣,尤其是他的不少詩歌,則更是飄然出塵,讓人感到這些作品都是從這位孤獨詩人的純凈內心中流出的靈魂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