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榮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0-0059-02
1.引言
現代課堂以學生為中心,課堂是幫助學生完成學習目標的。教師的一切教學行為都要圍繞幫助學生實現學習目標服務。這就必然要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模式。
2.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的基本思路是在信息技術的環(huán)境中將傳統(tǒng)課堂傳授知識,課后完成作業(yè)的教學過程徹底翻轉過來,學生在課前通過觀看教學視頻、查閱資料、與老師同學在線交流等方式進行知識的學習;教師則利用大量課堂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組織和參與小組活動、解答問題、指導學生完成作業(yè)等等。1
3.翻轉課堂的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施
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學習認知發(fā)展的工具能有效地實現學生個性化的學習。
3.1微課傳授知識。用微課學習新知識只是翻轉課堂的第一步。課前自主學習決定課堂是否可以翻轉。
3.2課前自主學習。課前自主學習是學生在家獨立完成的,教師不能實時監(jiān)控。對于語文閱讀來講,教師有如下方法對學生課前自主學習進行掌控。
3.2.1寫初讀感受。初讀感受是學生第一遍閱讀課文后寫的微寫作。教師可以根據可觀察學習成果結構2來診斷學生思維操作的層次。初讀感受的形式還有許多,如寫對聯(lián)。
學生用班級的網絡學習平臺把寫的初讀感受在老師規(guī)定的時間內傳給老師。
3.2.2提出問題。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對于語文閱讀而言,能提出問題說明學生在思考。只要思考就會表現出其思維品質,興趣愛好點,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做教學設計,課堂針對性強。
3.2.3測驗反饋。教師在制作微課后,根據微課講的內容設計1-3個問題測驗。測驗題目放在班級網絡學習平臺中,以選擇題的形式呈現,這樣數據統(tǒng)計準確清晰,教師能清楚地知道學生知識難點在哪。
教師根據學生課前的自主學習,由學生的學業(yè)表現知道學生對文本已了解了多少,這個過程實際上是了解學情的過程。在對學情充分了解后,教師設計一個教學核心問題組織學生學習。而這個學習要讓學生完成對知識的內化。這要依靠教師創(chuàng)設多種學習活動實現。
3.3課堂學習活動。翻轉課堂教學,課堂活動是知識內化的過程。教師要圍繞教學核心問題創(chuàng)設多種學習活動。
3.3.1設計教學核心問題統(tǒng)領文本內容。
3.3.2讀寫結合解決教學核心問題?!侗本┦兄行W語文學科教學改進意見》第十六條提出:提倡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的結合,實現相互促進。
在教學的實際操作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列出解題的步驟。學生根據教師搭的思考的臺階先獨立閱讀文本完成自己的微寫作。
3.3.3網絡小組以論壇形式推選出小組發(fā)言人。在網絡教學中,每個學生有自己的學習頁面,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男女性別人為劃分學習小組,學生寫的微寫作先在組內交流,每位同學都要對小組其他同學寫的微寫作做出點評。然后學習小組推選出本組展示同學,由展示的同學把所寫的微寫作上傳到教師機。
3.3.4教師組織學生發(fā)言、記錄、評價?!侗本┦兄行W語文學科教學改進意見》第九條提出:高中鼓勵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反思批判的習慣,課堂上提倡以相互交流和思想碰撞為特征的多重對話,注重在實踐中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水平。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知識內化的過程。學生在聽各個小組發(fā)言人的發(fā)言時是帶著批判的態(tài)度去傾聽、記錄的。這有助于學生改進思維品質;同時,學生不贊同發(fā)言人的意見時,他要找文本內容的具體語句進行反駁,還要借助所學佐證自己的觀點,學生就要用到批判思維。
在生生交流的過程中往往會觸及到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爭論,古人云:道理越辯越明。這種爭論往往是正面的、符合社會主流價值的內容獲得學生廣泛地認同,這樣也起到德育無痕的作用。
3.3.5教師總結。語文課由于學科性質決定,課上會涉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判斷。但學生由于生活閱歷所限,對人類復雜的情感理解會不當,教師要發(fā)聲。同時,教師還要就生生對話過程中出現的概念不清的地方做適當的講解。
3.4課后反饋評價。在網絡環(huán)境下,每個學生都有其學習頁面,教師設計問題檢測學生學習情況。再根據學生的學業(yè)成果,用可觀察的學習結果的結構做質性分析,知道學生思維操作處于什么層級,教師設計個性化作業(yè)幫助學生提高思維層級。
4.翻轉課堂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施中需要教師教學智慧
4.1微課的制作腳本難做。微課雖然只有5-10分鐘,也要遵循授課的基本規(guī)律,考慮多感觀與知識建立聯(lián)系,還要遵循學生認知規(guī)律。
4.2課前自主學習會增加教師的備課時間。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是在課下完成的,教師要在網絡學習平臺上監(jiān)控學生的課前自主學習,更教師需要關注每一個學生,增加了教師備課時間。
4.3翻轉課堂的核心是教師創(chuàng)設多種學習活動。學習活動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合作探究。利用信息技術能更好地組織學生進行意義建構的探究性學習。教師創(chuàng)設多種學習活動需要教師的教學智慧。
4.4評價激勵促進學習活動。小組活動時,組員的分工要明確、每個人的發(fā)言情況即討論的記錄要有痕跡、小組成員學習過程中的學習動力、對小組發(fā)言人的評價激勵等等都是教學在實施翻轉課堂中要考慮的因素。
5.總結
課前學習知識、課堂內化知識的教學做法是翻轉課堂的基本教學模式,它是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學習的技術變革。學生是知識建構的主體,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
注釋:
[1]徐妲、鐘紹春.基于翻轉課堂的化學實驗教學模式及支撐系統(tǒng)研究.遠程教育雜志,2013年第5期,107-112。
[2]可觀察的學習結果的結構,也叫SOLO分類評價理論。這是一種學生學業(yè)評價方法,是一種以等級描述為特征的質性評價方法。關聯(lián)結構和抽象擴展結構是第四五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