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晗
【適用話題】成長 回憶 身傳言教 師恩難忘
我們高二的語文老師兼班主任在同學內(nèi)部流傳的稱呼是“阿拉巴”,自詡普通話考了97分還把阿拉伯數(shù)字說成“阿拉巴數(shù)字”,因而與這三個字結緣。
阿拉巴身材短小,比學校最矮的根號2老師高那么一點。但異常靈活,走起路來挺胸抬頭目不斜視,像一只志得意滿的麻雀。
阿拉巴覺得高中是人生的特殊時期,要特別對待。他自掏腰包為班級買了個掛鐘,提醒大家注意時間觀念。不過在學期過半他被臨時調(diào)任高三某班的班主任時,他又專程回來要走了。也可以理解,畢竟高三的時間更寶貴似乎也更重要些,所以大家戲謔一番也就決定忘記。
他留給我們最深刻的印象是,專程把班里的十幾個男生叫到走廊里,單獨開了一個主題為“珍愛人生,拒絕早戀”的會議,具體內(nèi)容有男同學復述如下:我們班的漂亮女生的確不少,即使現(xiàn)在愿意和你在一起,一旦考上大學,優(yōu)秀的人增多,人家不一定會還看得上你。所以你們現(xiàn)在要好好學習,成功了之后美女大大的有。后座的男生幽幽地嘆口氣:可天下美女再多,也不都是從事服務業(yè)的啊。
阿拉巴要求我們每天寫日記,說多年后回看高中時寫的東西會很有感觸。可過了一段時間他并不收上去看,我就開始隨意寫,關于隔壁班的男孩怎么還沒經(jīng)過教室門前,關于籃球隊帥哥的一顰一笑。隨著日記保密的程度逐漸升級,躲躲藏藏反而有欲蓋彌彰的味道。于是,在老媽也成為了讀者后,日記就遭遇了“閱后即焚”的命運。16歲的心情難以保存,記憶里只剩下那個讓我們寫日記的人。
阿拉巴是個追求上進的人,比如說孜孜不倦寫論文評職稱,各種自我表揚。他的某篇文章中講班里學生如何跟他親密無間無話不談,比如高二某班的王小明同學向他傾訴情感上的煩惱:抑制不住對前排女生的YY,怕影響學習,主動申請把她調(diào)離得遠一點。
我是怎么知道這件事的呢?不單我知道,全班都知道,我們下幾屆的學生也都知道——一切只因為阿拉巴他老人家有做完文章給全班朗讀的習慣。這是學白居易作詩老嫗能解嗎?還是順帶提點教化我們?總之,我們不過是忍受了一下他自詡主持人水準的普通話,王小明同學卻是出名了,引來各路人馬紛紛的垂詢:你腦子進水了,還跟那個女生有仇?
運動會上,教師參與有紀念獎,阿拉巴當即決定一展身手。當身著米白色保暖內(nèi)衣的他和隔壁班身著利落運動裝的帥哥班主任一起出現(xiàn)在起跑線上時,我們?nèi)嗤瑢W都風中凌亂無語凝噎。
許多年后,他提著秋褲奮力奔跑在塑膠跑道上的形象仍然時常出現(xiàn)在我的腦海里,就算我忘記了其他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老師,就算16歲暗戀的男生的樣子也日益模糊,也忘不了他雄赳赳氣昂昂的步態(tài)。
隔著歲月的風煙,我想他教給我的是:第一,當你志得意滿時,所做的事很可能非??尚?;第二,就算別人都認為你是奇葩也沒有關系,有強大的內(nèi)心可以讓凡人們顫抖。
【素材分析】奇葩老師阿拉巴是個非常普通、平凡的老師,沒有光輝不那么高大,卻依然可以看到他對學生的情與愛,甚至曾經(jīng)一些可笑的行為,都成為學生日后的珍貴回憶。普希金說:一起過去的都會變成親切的回憶。老師的點滴行為點滴之愛,影響滋潤著學生一生。
【速用名言】
1.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
——明朝思想家 李贄
2.要把學生造就成一種什么人,自己就應當是什么人。
——俄國哲學家 車爾尼雪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