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星鎮(zhèn),黃 鋁,李 菲(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醫(yī)院推拿科,江西 南昌 330008)
非藥物療法
龍氏正骨手法聯(lián)合小針刀治療頸源性枕大神經痛臨床研究
林星鎮(zhèn),黃 鋁,李 菲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中醫(yī)院推拿科,江西 南昌 330008)
目的 :觀察龍氏正骨手法聯(lián)合小針刀治療頸源性枕大神經痛的臨床效果。方法 : 120例分為3組,龍氏正骨手法組40例給予龍氏正骨手法治療,小針刀組40例給予小針刀治療,龍氏正骨手法聯(lián)合小針刀組40例給予龍氏正骨手法聯(lián)合小針刀治療。結果 :總有效率龍氏正骨手法聯(lián)合小針刀組95.00%,龍氏正骨手法組82.50%、小針刀組80.00%,龍氏正骨手法聯(lián)合小針刀組與其它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龍氏正骨手法聯(lián)合小針刀治療頸源性枕大神經痛的臨床療效顯著。
頸源性枕大神經痛;龍氏正骨手法;小針刀
我們用龍氏正骨手法聯(lián)合小針刀治療頸源性枕大神經痛的臨床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120例,均為我院2012年至2015年收治患者,分為龍氏正骨手法組40例、小針刀組40例、龍氏正骨手法聯(lián)合小針刀組40例。龍氏正骨手法組男18例,女22例;年齡20~45歲,平均(30.25±5.12)歲;病程4個月~1年,平均6個月;左側痛10例,右側痛12例,雙側痛18例;輕度疼痛7例,中度疼痛29例,重度疼痛4例。小針刀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22~51歲,平均(32.58±5.58)歲;病程3.8個月~1.2年,平均6.2個月;左側痛12例,右側痛10例,雙側痛18例;輕度疼痛10例,中度疼痛25例,重度疼痛5例。龍氏正骨手法聯(lián)合小針刀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43~71歲,平均(56.12±4.28)歲;病程4個月~1.3年,平均7個月;左側痛13例,右側痛8例,雙側痛19例;輕度疼痛6例,中度疼痛27例,重度疼痛7例。3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頸源性枕大神經痛病程大于等于3個月,治療前未使用任何藥物治療,排除心腦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先天性神經系統(tǒng)疾病者。
診斷標準[1]主要以枕大神經痛為突出臨床癥狀,多呈現(xiàn)自發(fā)性疼痛,常由于頭部運動而誘發(fā)疾病,伴隨針刺樣或刀割樣疼痛,且用力咳嗽或頭部疼痛均可誘發(fā)。疼痛發(fā)作時常伴隨局部的肌肉痙攣,偶爾會發(fā)生枕大神經支配區(qū)感覺障礙。病變部位在枕骨粗隆與乳突連線內側的1/3處,且伴隨壓痛,項上線處也常伴壓痛。
龍氏正骨手法組 取仰臥低枕位,第1步為放松手法,先用揉法、拿法、按法、滾法等手法使頸部肌肉放松,力量逐漸由輕到重,然后再點揉風池、完骨、天柱、率谷以及阿是穴,每穴1min左右,力量以患者能耐受為度。第2步為正骨手法,采用仰頭搖正法糾正寰枕關節(jié)、寰樞關節(jié)的旋轉式錯位,術者一手托其枕部,一手托其下頜,使患者頭部上仰,側轉,緩慢轉動2~3下,待頭轉到最大角度時,稍加有限度的“閃動力”,這時大多數(shù)患者會出現(xiàn)明顯的“咔噠”聲響,如無聲響,亦不必強求。第3步調理整體經絡、氣血的手法,包括彈撥、拿捏、拍打和點穴法,根據(jù)病情選用。第4步為結束手法,可根據(jù)不同癥狀,用興奮或鎮(zhèn)靜手法。1日1次,每次15~20min,1個月為一療程,治療2個療程。
小針刀組 取坐位,面向椅背騎坐,頭前屈,暴露風池穴,選好壓痛點。局部皮膚常規(guī)消毒,用針刀刺入風池穴壓痛點,針刀略向上直達骨膜,作縱行切割,橫向剝離。出針刀后壓迫針孔止血,在出針處拔罐5min后,在針孔處貼創(chuàng)可貼。如1次不愈,1周后再治療1次,不超過3次,1個月為一療程,治療2個療程。
龍氏正骨手法聯(lián)合小針刀組 首先行小針刀,然后進行龍氏正骨手法,1個月為一療程,治療2個療程。
參照《臨床疾病診斷依據(jù)治愈好轉標準》。治愈癥狀消失,可以從事正常生活和工作。顯效 癥狀基本消失,偶有輕微頭痛,但時間短、程度輕。好轉 頭痛的程度、范圍、次數(shù)及時間均有減輕,但仍有反復發(fā)作。無效 癥狀無明顯變化。
3組療效見表1。
表1 3組療效比較 例(%)
隨訪6個月,龍氏正骨手法組有11例復發(fā),小針刀組有9例復發(fā),龍氏正骨手法聯(lián)合小針刀組有1例復發(fā)。
頸源性枕大神經痛最為突出的臨床表現(xiàn)為雙側或一側后枕部疼痛,并且呈現(xiàn)偶向頭頂部放射,多以陣發(fā)性加劇的針刺樣疼痛為主,而且神經出口處多有壓痛[2]。小針刀治療頸源性枕大神經主要是通過切割松解作用、松解減壓作用,對頸椎局部軟組織產生的粘連、增生的筋膜進行切割松解,改善頸椎局部血供及血液循環(huán),減少局部酸性代謝產物及其他化學致痛性物質進入血液循環(huán),從而緩解枕大神經痛。同時可使頸椎局部壓力減輕,減少對枕大神經的卡壓與刺激,恢復正常的解剖生理狀態(tài),消除病理應力狀態(tài),從而緩解枕大神經痛的癥狀。龍氏正骨手法主要采用寰樞關節(jié)的旋轉式錯位,仰頭搖正法糾正寰枕關節(jié)、以調節(jié)椎體周圍軟組織的緊張度,從而解除神經壓迫[3]。龍氏正骨手法聯(lián)合小針刀治療頸源性枕大神經痛可取得滿意療效。
[1] 董慧福.皮神經卡壓綜合征[M].北京 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 102.
[2] 宋成憲,李舜,王潤妹,等.龍氏正骨手法聯(lián)合針刺治療頸源性枕大神經痛的研究[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23(4): 355-357.
[3] 馬明祥,羅夢輝,呂俊勇,等.龍氏正骨手法為主治療頸源性枕大神經痛39例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yī),2011,33(7): 1038-1039.
R244.1
B
1004-2814(2016)01-0060-02
2015-08-31
江西省衛(wèi)生計生委中醫(yī)藥科研課題(2014A131)
李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