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琦
笑星馮鞏的育兒智慧
文|張琦
馮鞏,天津市人,畢業(yè)于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并獲文藝學碩士學位。自幼喜愛文學藝術,現(xiàn)為中國廣播藝術團副團長兼藝術總監(jiān)。國家一級演員,文藝一級,中國曲藝家協(xié)會副主席。已連續(xù)多年參加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深受海內(nèi)外電視觀眾的好評與喜愛。作為笑星的他,在教育孩子方面講究無為而治,尊重孩子的選擇,孩子快樂成長是他最大的追求。
作為一名資深的文藝工作者,馮鞏熱愛藝術,也希望兒子將來從事文藝工作,因此在誠誠五歲那年,馮鞏便跟妻子艾慧商量讓他學一門特長。本著“因材施教”的古訓,馮鞏開始開發(fā)兒子的興趣,他先送誠誠去學鋼琴,沒想到他半個多月還沒弄懂最基礎的五線譜知識;他又送兒子去學繪畫,可是即便請來名師指導,誠誠的圖畫本上依然是一片狼藉。半年多的時間里,誠誠轉了七八個興趣班,但卻未在任何一個領域展現(xiàn)出天賦,這可愁壞了馮鞏。他忍不住向妻子抱怨說:“這孩子,這也不喜歡那也不擅長,將來能做些什么呢?”
艾慧安慰馮鞏說,也許孩子太小,還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等他大一些的時候再說。馮鞏不死心,開始悄悄觀察兒子,終于發(fā)現(xiàn)他有一個愛好——去家屬院看老人們下棋!懷揣著美好的愿望,馮鞏將誠誠送進了少年宮的象棋班。這一次他終于為兒子選對了興趣班,誠誠在老師的指導下進步飛快,很快成了班里年紀最小但棋藝最高超的學生,還在北京學齡前兒童象棋大賽中獲得了名次。
誠誠上學后,馮鞏花重金為其聘請了一位專業(yè)的象棋教練,沒想到誠誠上了幾堂課之后便堅決不肯學象棋了,理由是教練太嚴了,他的指導讓下棋變得不好玩了。得知兒子學象棋只是為了好玩,馮鞏當棋王老爸的美夢一下子破裂了,他為此沮喪了好久。
讀小學時,誠誠在學習上表現(xiàn)得還算自覺,但除了略通棋藝之外沒有任何特長。逢年過節(jié),親朋好友家的孩子總是各展所長,有人唱歌有人跳舞,唯有誠誠沒有任何才藝可以施展。那時候馮鞏最怕有人說:“您這么出名的相聲演員,兒子一定也差不到哪里去,讓小家伙給大家來段相聲唄!”每逢這時,馮鞏總是表現(xiàn)得特別尷尬,不好意思地跟對方解釋說兒子的性格太內(nèi)向,不習慣當眾表演。
后來馮鞏反思了自己的育兒方式,發(fā)現(xiàn)自己之所以逼兒子學特長,其實是為了滿足某種虛榮心,卻未曾考慮到兒子的感受。意識到這點后,他決定放低對兒子的要求,接納他不學特長的事實,就像《道德經(jīng)》里說的: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他決定對兒子進行無為而治。
馮家一直推崇孔子的“孝悌”之道,教育孩子們孝順長輩,彼此友愛。馮鞏是家中最小的孩子,而誠誠又是馮鞏的獨生子,所以上到爺爺奶奶,下到姑姑伯伯、堂哥堂姐,都對其非常寵愛。馮鞏怕孩子被寵壞,變得目無尊長,決定對其進行“孝道”教育。
于是,每當母親到馮鞏家小住的時候,馮鞏都要求誠誠每天早晚兩次向奶奶“問安”,有了好吃的讓奶奶先吃,每天晚上幫奶奶捶背……可是誠誠總是對父親的話陽奉陰違,加上奶奶心疼孫子幫著隱瞞,馮鞏早出晚歸也無暇監(jiān)督兒子,所以“孝心”行動開展得并不順利。
一個周末,馮鞏恰好在家休息,便有意培養(yǎng)一下兒子的孝心,要求他打一盆水給奶奶洗腳,沒想到誠誠死活不愿意。誠誠的抗拒讓馮鞏無可奈何,他責備兒子沒孝心,誠誠毫不示弱地回嘴道:“你才沒孝心呢!從來不陪奶奶過年!”一句話讓馮鞏無話可說。
事實上,雖然每每缺席除夕晚宴,但馮鞏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孝子。他事事以母親為先,將其照料得無微不至。這些誠誠也都看在眼里,“孝順”的觀念早已悄無聲息地融入了他的血液。誠誠10歲那年暑假,馮鞏去廣州演出,馮母忽然生病了,是誠誠和媽媽一起將奶奶送進了醫(yī)院。因為擔心奶奶的病情惡化,他們在醫(yī)院里陪了馮母一整夜,其間誠誠像個小大人一樣忙前忙后,幫奶奶辦理住院手續(xù),打水買飯。當馮鞏得到消息趕到醫(yī)院的時候,正看到誠誠一面陪奶奶聊天一面幫她捶背,在那一瞬間,他的眼睛濕潤了,也意識到了身教重于言傳的道理。此后馮鞏不再對兒子強調(diào)孝道,而是加倍體貼母親,為兒子做好榜樣。
誠誠讀高中時,馮鞏打算送他到國外留學,一方面讓其接受更好的教育,另一方面也鍛煉一下他的自理能力。做出決定之前,馮鞏首先征詢了兒子的意見。看得出,誠誠也很渴望走出國門看看世界,過一種不一樣的生活,但他依然表現(xiàn)得有些猶豫。馮鞏問他是不是對自己沒信心,誠誠搖搖頭,躊躇了一會兒才告訴爸爸:“您平時工作忙,咱們在一起的時間本來就不多,如果我再去了國外,陪您的時間就更少了。媽媽一個人在家也會感到孤單。小時候您教我讀《論語》,里面不是說‘父母在,不遠游’嗎?我現(xiàn)在離家遠行合適嗎?”
聽了誠誠的話,馮鞏覺得兒子真的長大了。他摸摸兒子的頭開解他說:“‘父母在,不遠游’后面不是還有一句話嗎?‘游必有方’。我們送你出國,是希望你接受更好的教育,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如果你有足夠的勇氣,就勇敢接受挑戰(zhàn)吧!”
誠誠同意了父親的提議,父母很快為其辦好了簽證和留學手續(xù)。臨行之前,馮鞏對兒子說:“孩子,爸不指望你光耀門楣,對你,我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做個好人。這里的‘好’字有三層意思,第一是希望你正直善良,做無愧于心的事;二是希望你過好自己的生活;三是希望你做自己感興趣的事?!瘪T鞏向誠誠提出了要求?!白衩?!我一定謹遵老爸的教誨,努力成為一個‘好人’!”誠誠對父親做出了保證。
誠誠畢業(yè)之后回國,馮鞏原本打算利用自己的人脈關系幫他在國內(nèi)幾家知名的IT公司謀個職位,但誠誠果斷拒絕了,他勸爸爸:“現(xiàn)在有好多官二代、星二代都在拼爹,咱們不趕這個時髦,陶行知先生說過: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漢……所以我想靠自己的能力拼拼看。”于是,馮鞏不再干涉兒子的事業(yè),而誠誠也憑借自己的能力開始創(chuàng)業(yè),經(jīng)過兩年的打拼,他已經(jīng)在業(yè)界小有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