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元
打開一個抽屜,就是打開一個小小的世界。
抽屜里的東西往往是我們生活的碎片。它們都是些經常用到的,譬如一兩張名片,幾塊用舊的橡皮,一把不太好的剪刀。它們或整齊或散亂地躺在黑暗的抽屜里,等著我們打開、發(fā)現(xiàn),然后驚喜地說:“嘿,原來它在這兒!”我打開抽屜,能看見自己生活的縮影。我拿出抽屜里的文具使用,過一段時間再放進去一些新東西。抽屜開開合合,日常生活就在這種人與抽屜的交流中度過。
我們將生活的碎片扔進抽屜,時間久了,它們就堆積起來,混亂起來,而我們也再不會理睬它們。我們逐漸忘記了抽屜底層那幾張兒時的照片的樣子,也忘記了昨天抽屜里放過什么??蔁o論我們放什么東西進去,抽屜都會忠誠而友好地接納。無論是沾染著歡樂氣息的新年賀卡,還是輕聲細氣、皺皺巴巴的道歉信;無論是友人從遠方寄來的明信片,還是隨手在街上接過的宣傳單。抽屜把它們都默默地吞進肚子里,然后在我們的默許下,讓它們一點點在黑暗中死亡。同樣死去的還有我們的一個又一個昨天。
抽屜代表著一種珍視與遺棄的混合物。我們將最漂亮的郵票關進抽屜,同時也將過時的唱片扔進去;我們把珍視的禮物放在抽屜中央,同時卻把舊作業(yè)本隨手丟在禮物上方。抽屜里的事物承載著我們過往的生命,它們被鎖在小小的匣子里,逐漸老化、落灰。我們就得時常把它們拿出來擦洗一番。所以,打開抽屜,一層層翻開生活碎片的堆積,我們就可以看到自己生命的軌跡。那是一條獨一無二的軌跡,打造它的材料先是一個個磨損的塑料小車,再是一片片枯黃的樹葉標本,又是一本本作業(yè),與一張張照片,一封封信。層層翻開,我看到了自己的成長與消逝。也許“我”也是生活在抽屜里的一件小物件,“我”在抽屜里一點點長大,又一點點結灰。等抽屜被突然拉開,“我”迎著刺目的陽光向外看時,就看見了抽屜外的那個生動著的、鮮活著的“我”。抽屜外的我也看向抽屜里,對這記憶中的自己打招呼:“嘿,原來你在這兒。”
如果抽屜里只放一樣東西,那么我會放入“味道”。味道是忽遠忽近、氤氳而不明的。我想生命也是這樣,我們只有在回憶中才能看清它的樣子。
抽屜就是生命的居所。
【評點】
抽屜本是司空見慣的尋常之物,誰沒有用過抽屜?誰沒有往抽屜里放進些東西?但是,“我”卻由此生發(fā)出如此豐富而深沉的感悟。抽屜里的物件,承載著“我”生命的氣息,抽屜里的“我”被歲月塵封,某一天抽屜外的“我”發(fā)現(xiàn)抽屜內的“我”,于是驚喜地招呼:“嘿,原來你在這兒?!边@樣細膩的情感,有韻味的文字,自然會引起讀者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