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徐亞琴 浙江省平湖市新埭中心小學
老街上的那些窗
圖、文/徐亞琴 浙江省平湖市新埭中心小學
“全國第十三屆《少兒美術》杯優(yōu)秀課例大賽”獲獎課例選登
課堂情景
課程開發(fā)背景:
我們學校與新埭老街隔河而望,它不僅擁有絕版的江南水鄉(xiāng)韻味,而且擁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在新埭老街上還遺留著一些窗戶,大多數都是明清時期風格的木窗,結構為隔扇形式,裝飾風格多以細欞條拼成紋樣,紋樣類型千變萬化。隨著現代家具熱的興起,古代的木窗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門窗隔扇是古代建筑裝飾的重點,或清雅秀麗,或繁復精細,久而久之,形成一種特殊的木文化?;诖?,我們與我校多年的特色紙版畫進行了鏈接,開創(chuàng)了水韻紙版校本課程?!独辖稚系哪切┐啊肪褪俏倚K嵓埌婷佬g校本課程單元化實踐下的一課。學生通過參觀新埭老街,找到消逝的影跡——“窗”,感受古老的韻美,并從中受到啟發(fā),融入自己的思想,創(chuàng)作出自己心中的那扇窗。對這一內容,我大膽嘗試,進行了二、四年級的實踐教學,“同課異構”打開了我校美術校本課程研究的另一扇窗戶。
教學目標:
1.了解水鄉(xiāng)老街窗戶上的各種幾何花紋,并能運用各種幾何圖案進行傳統花格窗的設計。
2.學習運用拼貼紙版的形式創(chuàng)作窗戶,同時掌握拓印技法,并能用福字、喜字、燈籠進行簡單裝飾。
3.增進學生對水鄉(xiāng)窗文化的初步了解,激發(fā)學生熱愛傳統文化的感情。
教學重點:了解各種幾何花紋的設計方法,并能用拼貼紙版的形式表現。
教學難點:幾何花紋的設計與運用。
教學準備:牛皮紙、木膠、剪刀、紅紙、油墨、滾筒、有色紙等。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游戲:(剪紙條)請學生剪10根紙條,比比誰最快。
一、游戲導入,激發(fā)興趣
小朋友,你喜歡搭積木嗎?那你能用自己剛剛剪的紙條在這張牛皮卡紙上拼出兩扇窗戶嗎?(通過拼擺游戲,讓學生自由擺出窗戶的不同組合方法,并請學生用固體膠粘好自己最喜歡的樣式。)
二、欣賞拓維,探究生趣
1.了解窗的作用。
小朋友,你知道窗戶在我們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嗎?你喜歡怎樣的窗戶呢?
2.欣賞老街上的窗。
設計精美的窗戶就是一道道亮麗的風景。我們身處江南水鄉(xiāng),在我們古老的水鄉(xiāng)古鎮(zhèn)上就存有許多這樣的窗戶,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⑴欣賞圖片:說說對這些窗的印象。
⑵探究:在這些窗戶中你主要找到了什么基本圖形?(長方形。)是啊,一個普通的長方形怎么能變出這么漂亮的花紋呢?這個圖形有什么變化呢?(大小、長短等。)那它又是怎么組合的呢?(一個套一個,相互串聯。)組合的時候又有什么秘密呢?(對稱。)
閆夢雪
俞靜
戈葳葳
三、學生嘗試,初創(chuàng)體驗
1.教師示范:一個簡單的長方形通過有趣的組合竟能變幻出如此神奇的花紋,徐老師也很想來變一變,看好了。(指導學生用記號筆先畫大長方形,然后再穿插組合,利用對稱法則進行設計。)
2.學生嘗試,教師指導。
3.評價小結。
四、學生創(chuàng)作,綻放思維
制作底版:剛剛小朋友們已經設計出了自己心中的窗戶,接下去就請小朋友們在畫過的線條上涂上固體膠,粘上牛皮紙條,就能完成紙版窗戶啦!
曹夢婕
張雨晴
邱煜艷
第二課時
一、拓印作品
1.小朋友,制作好的底版窗戶我們還可以把它印刷出來,變成紙版畫。(教師示范:先用滾筒滾上油墨,然后蓋上有色紙,用力拓印。)
2.學生分小組拓印作品。
二、裝飾作品
請小朋友用課前準備好的福字、喜字、燈籠進行作品裝飾。
三、作品展示,評價提升
1.展示學生作品。
2.請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
四、總結拓展,升華情感
今天我們運用拼貼紙版畫的形式,利用拓印的技法,創(chuàng)作出了一扇扇別致的窗戶,一個個有趣的長方形時而長,時而短,時而大,時而小,就像一個大家庭,和和美美,幸福綿綿!愿我們的小朋友如自己設計的窗花紋一樣,生活快樂,甜美幸福!
反思與探究:
課程特色化建設是實現學生個性化學習和發(fā)展的基礎,也是美術課程走向生本、校本的必經途徑。一年來,我積極探索和建設符合我校校情、滿足學生發(fā)展需求、能展示教師創(chuàng)造才能的特色校本課程,真正意義上實現了讓每一顆心靈充滿陽光、讓每一個生命綻放精彩的教學理念。在嘉興市規(guī)劃課題《農村小學水鄉(xiāng)韻味紙版畫的研究》的引領下,我在原有的美術校本特色紙版畫的研究基礎上,與我校的地域特色水鄉(xiāng)古鎮(zhèn)進行深度鏈接,以理性的視角重構課程的價值和意義,以學力發(fā)展的目標推進特色課程的深入和內化,以單元化的課程結構實施校本特色的深度研究和實踐,以整體的思維和意識構筑全新的課程體系。此課程《老街上的那些窗》,正是基于這樣的課題研究的實踐。為了讓我校不同年段的孩子都能體驗我們的課程內容,我們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繪畫心智的成長規(guī)律,以兒童的實際學情為基點,建構了同主題下不同年段的不同教學實踐。通過這一課的嘗試,我在校本課程“同課異構”的研究方式上打開了思路。
許欣怡
楊佳欣
李玉萍
一、建構基于學情的教學目標
張靜
張思琪
李浩銘
學情分析是教學目標設定的基礎,沒有學情分析的教學目標往往是空中樓閣,因為只有真正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和心理認知特點,才能確定學習活動中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才能界定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在此課程的設計中,我充分認識到了二、四年級不同的認知特點,因此確立了不同的教學目標。二年級窗花紋的認知重點定位為常見的基本圖形,通過孩子尋找有趣的長方形并進行巧妙的變幻組合,呈現多彩的花紋。四年級窗花紋的認知重點定位為各種回形花紋的解讀,通過一個“回”字的變形與創(chuàng)意組合,孩子們設計出了很多獨特的窗花紋,引領孩子懂得回回相連寓意幸福不斷、財源不斷的美好愿景。兩個不同年段的學生,二年級重在基本圖形的組合變化,四年級重在窗文化寓意的理解,兩個不同的角度,分別從各自不同的認知能力切入,設計出了適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教學目標,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們對于窗花紋都有了自己獨特的理解。
二、建構基于學情的教學策略
學情分析是教學活動設計和教學策略選擇的落腳點,沒有學情分析的教學策略往往是教師一廂情愿的自我表演,因為沒有學生的知識經驗基礎,任何講解、操作、練習、合作都很可能難以落實。在此課程的設計中,我充分認識到了二、四年級不同的學習方式。二年級在整堂課的設計中,我更注重游戲的運用,通過課前小朋友剪紙條比賽,使枯燥的剪紙條變成孩子喜歡的活動;通過拼擺紙條游戲,完成窗基本的組合設計;通過找基本圖形游戲,感知窗花紋設計的巧妙之處;通過圖形重組游戲,完成幾何窗花紋的設計;通過小組合作,完成紙版畫的拓印等等。所有的教學活動都在孩子喜歡的游戲活動中得以落實,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學習到了煩瑣的紙版畫技能,寓教于樂,事半功倍。四年級在整堂課的設計中,我更注重學生自己的探究質疑,從學生感受老街窗花紋的美感切入,讓學生找到一個特別的“回”字,然后引領孩子通過回形花紋的解讀,學習美術變形的基本法則,拉長、旋轉、分解,從而啟迪學生創(chuàng)意自己的變形方法,設計出自己心中的回形花紋,詮釋窗花紋新的文化寓意,并嘗試運用刻刀在紙板上進行撕刻,在學生自己體驗撕刻的基礎上,總結撕刻紙版畫獨特的技法,整堂課以學生探究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學生自己發(fā)現美、探究美、創(chuàng)意美,引領孩子走進了古老的窗文化。
三、建構基于學情的創(chuàng)作方法
學情分析是對以學生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方法的具體落實,是構建高效美術課堂的關鍵,是美術教學的起跳板,找得越準,踩得越響,跳得就越高。在此課程的設計中,我深知二、四年級在紙版畫技能學習中的差異性。二年級的孩子動手能力、手臂力量相對較弱,因此在此課程的設計中,我采用了紙版畫最簡單的紙條拼貼法,通過線條拼貼完成窗花紋的設計。從二年級孩子的作業(yè)來看,學生們對于這樣的拼貼游戲樂此不疲。孩子們創(chuàng)作的窗花紋變化豐富。四年級的孩子已有一定的美術基礎,他們手的控制能力相對較好,因此我選擇了有一定難度的撕刻紙版畫。學生們運用處理過的有色紙版,通過刻刀刻一刻、撕一撕,呈現出別樣的回形窗花紋,在撕刻的過程中,孩子們對于這樣的撕刻方式驚喜不已,作品精彩紛呈。兩個不同年段的學生,根據各自的特點,嘗試學習了適合自己學情的紙版畫技法,對于紙版畫的學習也有了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總之,這兩節(jié)同課異構課,盡管教學內容是相同的,教學理念是一致的,但我從孩子的不同學情出發(fā),從孩子不同的理解角度介入,以富有創(chuàng)意的設計視點與獨具匠心的施教行為,構建了兩堂充滿個性的智慧課堂,達到了異曲同工之妙,真正開啟了我校校本課程同課異構的教學新模式。
黃子俊
陸怡婷
陳侶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