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豐+陳志強
美圖秀秀戳破了“有流量就能變現”的互聯網經典思維,能不能通過巨額流量鎖定用戶、獨占市場,才是美圖變現的關鍵。
如果沒有美圖秀秀,朋友圈里的自拍至少會少一半。
截至2016年6月,從美圖秀秀、美顏相機到美拍、潮自拍等應用,美圖的系列產品已經覆蓋超過11億臺移動設備,月活用戶量高達4.46億。在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上,能實現如此高用戶數據的,只有微信、支付寶、百度搜索這樣的巨頭級應用。
但美圖的市場地位,離BAT差得還太遠。
高流量下的營收迷思
圈用戶,圈流量,做體量。
互聯網世界一直有一條信念—— “先把用戶規(guī)模做大,有了流量就能變現?!?/p>
在這條信念的指導下,多少創(chuàng)業(yè)者、投資人前仆后繼地擁入“圈用戶”的大軍。他們相信,燒錢、虧損都是暫時的,只要有了用戶,就會有盈利模式?!傲髁拷K將變現”是他們咬牙堅持的核心動力。
伴隨美圖公司的上市招股書公開,投資人眼鏡碎了一地,創(chuàng)業(yè)者看得膽顫心驚。
在美圖的上市招股書中,截至2016年6月30日,美圖月活躍用戶4.46億,其中美圖秀秀月活躍數1.03億,美拍月活躍數1.41億,美顏相機月活躍數1.13億。BeautyPlus月活躍數3 600萬,潮自拍月活躍數2 400萬,美妝相機月活躍數1 700萬。
作為一個工具類App,這樣的流量成績,可謂十分靚麗,與之對應的收入數據愈發(fā)顯得慘淡。
2016年上半年,美圖營收5.855億元,其中95.1%都來自于手機硬件銷售,營收可以被看作嚴重依賴硬件。問題是美圖從2013年開始做手機,目前為止一共銷售了98.24萬臺手機,對比4.46億的月活躍用戶,只有約0.22%的用戶認可美圖秀秀品牌,從使用軟件的免費用戶,變成了購買手機的付費用戶。
這意味著有高達99.78%的美圖用戶并沒有直接成為付費用戶,4.46億用戶體量帶來的流量變現還不到3千萬元。如果對比美圖系應用11億移動終端的覆蓋量,用戶付費率還會更低?!坝辛髁烤湍茏儸F”這一被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者們奉為經典的定理,似乎正在失靈。
人們不禁要問,工具類App還有未來嗎?
移動互聯網企業(yè)數的爆炸式增長,掩蓋了大量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的退出與死亡。那些提供基礎服務的移動互聯網公司、小微型創(chuàng)業(yè)團隊,歷經漫長寒冬,即便獲得了個別VC的支持,在商業(yè)模式和營收的探索上也舉步維艱。
對這類公司而言,工具類的應用和基礎性的服務,如聲音、天氣、圖片、LBS,在社會的觀望、媒體的揣測、大公司可能的復制性競爭等種種因素的作用之下,不知不覺間“進化”到公益性服務。于是,事你要做,想賺錢門都沒有。
在資本寒冬下,叫好不叫座往往意味著退出或死亡。
2015年底,印象筆記App裁減了大約18%的員工,并將關閉10個海外辦公室中的3個。
作為第一批“獨角獸”工具類App中的一員——印象筆記,最高時估值超過10億美元。
2016年7月,曾排在應用分發(fā)市場第一名App的碗豆莢賣身給阿里巴巴。2013年,百度以19億美元收購91手機助手時,豌豆莢還是行業(yè)龍頭。短短兩年時間,一邊是市場被BAT逐漸蠶食,另一邊是守著巨大流量卻找不到有效的變現方式。
不論是美圖,還是印象筆記、豌豆莢,乃至更早的墨跡天氣、萬年歷,工具類產品的特點是功能極致專注,可以靠某一方面的優(yōu)勢快速積累大量用戶。但是,工具類軟件的缺點是只能在用戶需要時被使用,即使做到了同行里的第一,在用戶沒有需求的時候也談不上用戶黏性。
2015年10月,美圖CEO吳欣鴻為美圖制定的三大發(fā)展戰(zhàn)略是國際化、平臺化、商業(yè)化, “之所以把商業(yè)化放在最后,是因為我們沒有特別急迫需要證明自己的盈利能力?!?/p>
9年前,吳欣鴻曾用3天時間做了“火星文轉換器”,僅一年的時間便帶來了4 000萬~5 000萬的90后用戶。當用戶規(guī)模達到增長邊界、產品形態(tài)趨于定型時,商業(yè)空間在哪里?做這款產品的時候,他沒有想過賺錢,推出來后也很難找到盈利模式。
在美圖秀秀身上,這個相似的故事會有不同的結局嗎?
軟與硬的探索
作為一款工具類App的產品,美圖的未來走向會有幾種可能?
第一,為應用付費。為應用付費的關鍵來自于工具的實用性、習慣性甚至必須性。美圖也許具備了付費的基礎可能,但整個移動互聯網環(huán)境對流量的貪婪,以及投資者對用戶數據的偏愛,付費下載并沒有商業(yè)基礎。
第二,刊登廣告。當燒錢大戶共享出行領域時,各類明星、企業(yè)、電視節(jié)目以冠名的形式出現在“滴滴們”的分享鏈接上。這雖然是最直接的變現方式,但不會帶來指數級的營收想象空間。
第三,圖片社區(qū)。Facebook花費7億美元收購的Instagram,如今已經估值350億美元,社交、互動是后者與美圖最大的區(qū)別。但產業(yè)環(huán)境、社交習慣的不同,這條路也注定充滿挑戰(zhàn)。
美圖秀秀董事長蔡文勝在紐約老虎基金全球年會上,說過一句令人動容的話。
“25年前,我只想能夠偷渡到紐約來打工,今天卻可以在全球資本精英面前講述自己創(chuàng)建美圖秀秀公司的故事?!?/p>
在這個故事里,蔡文勝提到了美圖未來盈利的兩個方向。
第一條路是軟件,包括廣告、游戲、電商和圖片大數據。在蔡文勝看來,廣告收入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間,游戲、電商變現空間也十分巨大,圖片大數據則是布局未來的爆發(fā)點。第二條路是智能硬件。盡管以美圖手機為主的硬件出貨量不高,但是接近20%的毛利率,卻高出同行不少。
方向雖美,但軟硬兩條路都很艱難。
美圖招股說明書披露,2014年上線的美拍,如今已擁有1.41億月活躍用戶,用戶每天使用美拍的平均時長為31.5分鐘。在短視頻領域中,美拍占據著行業(yè)第二的位置。但用百度指數把短視頻領域當下幾個佼佼者做比較,卻發(fā)現在最重要的用戶搜索趨勢中,美拍被搜索的頻率遠遠落后于快手和秒拍,僅能排在行業(yè)第三。
美圖積累下來的4.46億月活躍用戶,無論是從手機用戶轉化率還是美拍轉化率來看,證明用戶忠誠度并不高,關聯產品的消費性也不強。工具類App的用戶黏度低、品牌延展性弱這一缺點,在美圖身上還是很明顯。
短視頻和手游到底是否賺錢?在美圖秀秀招股說明書中有詳細披露,在“互聯網服務及其他”收入一欄中,分為在線廣告收入和互聯網增值服務收入。其中,“互聯網增值服務收入”就是指短視頻和手游項目。
2013-2015年,美圖秀秀分別實現了營收3.1萬元、151.9萬元和204.7萬元。這又是一組“數量級”的反差數據,擁有上億的月活躍用戶,年營收卻只有百萬之級。
坐擁海量用戶,但如何實現用戶轉化,如何在競爭激烈的短視頻領域脫穎而出,取得行業(yè)領先的地位?如何在短視頻領域找到盈利模式?這都是美圖秀秀要直面的問題。
在智能硬件領域,美圖也讓人樂觀不起來。
據披露,目前美圖的智能手機研發(fā)人員共有148人,這支專營團隊僅負責手機的設計及研發(fā),制造、渠道、倉儲、保修等環(huán)節(jié)都由第三方完成。這與小米、錘子等互聯網手機的輕運營模式幾乎如出一轍。
做智能硬件當然需要大手筆的投入,在做手機之前的5年,美圖一共完成了兩輪融資,但數額只有數百萬美元而已。而2013年做手機之后的3年間,美圖已經完成了5輪融資,總額超過5億美元,其中大部分錢都花在了智能硬件領域。
然而,2013年至2016年上半年以來,美圖5款手機的年銷量分別是:2.8萬臺、27.8萬臺、38.8萬臺和28.9萬臺。三年多來,美圖秀秀的手機銷量不溫不火,常年擠不進全國手機銷量榜單,累計銷量還不到100萬臺。作為對比,同樣以拍照為核心功能之一的OPPO手機,2015年實際銷量已超過5 000萬臺。
吳欣鴻做手機的動力源于兩句又理想又落地的答案,“你不覺得做手機很牛嗎?”“硬件賣得好的話是可以掙錢的。”只是在“很?!迸c“掙錢”之間,美圖還沒有找到連接兩個點的路徑。
兩點之間不只情懷
作為顏值的守護者,美圖自己的顏值沒有想象中那么“美”。
在美圖的招股說明書中,我們看到的是截至2016年上半年,凈虧損人民幣22億元,累計巨虧近62.26億元。但也有數據指出,美圖秀秀其實只累計虧損了11.39億元,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出在招股書中的財務報表標準上。如果采用的是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則要計算“可轉換可贖回優(yōu)先股的公允價值”和“股權激勵”的部分。由于美圖秀秀前后一共進行了5輪融資,融資總額達5.01億美元。為了保護投資者的權益,投資機構拿到的是可轉換可贖回優(yōu)先股。按照投資的游戲規(guī)則,美圖秀秀每一輪融資之后估值都會越來越高,同時優(yōu)先股的公允價值提高,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下,優(yōu)先股的公允價值越高,則財務報表中顯示的虧損越大。
如果采用美國上市所公認的一般會計原則(GAAP),則不會計算“可轉換可贖回優(yōu)先股公允價值虧損”這一項,于是美圖的累計虧損則是11.39億元。
美圖的經營數據沒有招股說明書上那樣凄慘。超過62億元的巨虧中,只有11.39億元可以被視為經營性虧損。只是,美圖既然選擇在香港上市,自然必須得使用港股采用的IFRS標準。
這部分虧損其實就是美圖提前預支了上市的募資,從投資人那里獲得的“高息借貸”。但是美圖年年虧損,投資人的權益虧損加上融資成本這個坑總得找人填上,于是等到美圖上市以后,這些“欠債”并不會憑空消失,只是轉移了——都要由中小股民埋單的。
如果美圖最終以50億美元的估值在香港上市,將創(chuàng)造繼騰訊之后,港股市場最大的互聯網IPO案例。這樣的關注效應也是美圖想要的,除去資本市場的因素,美圖在香港上市也是為了更貼近用戶,這種貼近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吸引新的用戶流量,以及提高現有用戶的付費率。
吳欣鴻反復強調自己首先是一個產品經理而不是公司的CEO。他最核心的事不是做管理,而是把產品做好,把用戶需求弄明白。把這句話再往下解讀就是,產品做好了才會有用戶,有了流量自然就能變現。
一個產品經理可以只關注產品本身,但一個公司的CEO應該明白,在很牛的產品與賺錢的產品之間,不能空有理想和情懷。
以手機為例。沒有渠道優(yōu)勢的美圖只能依賴分銷體系出貨,2016年上半年,只有25.5%的手機是由美圖直接銷售的,大部分銷售依賴于7家分銷商和7家大陸地區(qū)零售商。與之相對的,是OPPO在全國擁有渠道網點20萬個,直營店6 000多家。28.9萬臺銷量與5 000萬臺銷量的差距,不只在于產品本身,更在于研發(fā)、供應鏈、營銷、渠道等一系列傳統但現實的商業(yè)運轉體系。
蔡文勝曾直言不諱:“創(chuàng)業(yè)就是賺錢,投資就是用錢來賺錢!”
但在美圖秀秀這個他引以為傲的創(chuàng)業(yè)項目上,至少目前蔡文勝還沒有找到賺錢的最佳路徑。這個一手撐起中國顏值半邊天的男人,坐在月活躍數4億的流量巨川之上,卻只能畫餅充饑。
與此同時,承載這個巨川的成本正變得越來越貴,帶寬及服務器托管費用由2013年的206萬元激增至6 597萬元,漲幅3 200%。分流這一巨川的河道也越來越多,除了美圖秀秀的第一位置相對穩(wěn)固,電商、手游、短視頻、美顏手機,都讓美圖面臨的是白熱化的競爭。只講情懷,到不了終點。
滿足了用戶“外在美”的需求,美圖要回答的問題是如何提高自己的“內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