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斯·普羅伯斯特
賓得完善了他們在中高級單反相機市場的主力產品:K-3 II比起K-3有了更多的賣點,雖然無線功能仍然需要通過選購集成Wi-Fi傳輸功能的SD存儲卡才能實現(xiàn),但相信堅固精致的機身和“超解像技術(像素偏移分辨率系統(tǒng))”帶來的更高畫質會吸引那些“P家”的忠實粉絲繼續(xù)搖旗吶喊。
從外觀上看,K-3 II和它的前任機型K-3簡直是雙胞胎。全密封的機身和操控元件的位置都相同。打開包裝之后可能會有點混亂,因為看起來一模一樣,只是K-3 II內置了閃光燈。但它既不能打開也沒有特別的按鍵。原因是什么?賓得事實上省去了閃光燈,彈出的位置現(xiàn)在已經被封住了,此處現(xiàn)在內置了GPS模塊。想要閃光燈的用戶需要額外花錢投資外接閃光燈。相反,旅行攝影師會為全新搭載的衛(wèi)星連接設備感到欣喜。賓得K-3 II可以按預先設置的間隔記錄固定時期的地理位置。這樣,攝影師之后可以再次回顧自己的足跡,并向朋友們展示。
“像素偏移分辨率系統(tǒng)”帶來更加清晰的效果
相機的核心部件是一塊2400萬像素的APS-C傳感器。這塊芯片在一套電磁驅動的防抖系統(tǒng)控制下,可以靈活而精確的移動——不僅僅是實現(xiàn)光學防抖功能,如實際評測所示,K-3 II還可以通過移動的傳感器而獲得其它一些特殊能力。比如我們已經見識過的低通濾波器模擬效果:在畫面背景有細密而均勻的網格狀圖案時,比如拍攝一件紡織品,或者半導體的晶格,照片上就會產生所謂的網紋效果。為了避免這一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傳感器可以在防抖系統(tǒng)的驅動下進行略微移動調整。除了這項功能,K-3 II又開發(fā)了“像素偏移分辨率系統(tǒng)”這項新技術。只要在菜單中激活該項功能,相機便會連續(xù)拍攝四張照片,傳感器每次都會向上、向下、向左和向右各進行一次最小程度的移動。合成的照片雖然“只有”2400萬像素,但比沒有這項功能的成品照片要清晰很多。不過因為傳感器被移動了,所以只能在使用三腳架時應用此功能,而且被攝體要確保靜止不動。
耗電超出預期
實驗室傳來的好消息是:賓得K-3 II比前任機型噪點更少,細節(jié)真實度也有略微改善。實際分辨率的評測分數(shù)則不同:沒有值得一提的進步。在連拍模式下,我們可以每秒拍攝7張~8張照片。不過在相機達到極限之前,一次只能連續(xù)拍攝37張JPEG格式的照片。如果拍攝RAW格式的照片,則一次拍攝的數(shù)量只有23張。那自動對焦系統(tǒng)的反應速度如何呢?搭載了賓得SMCDA 3.5-5.6/18-55mm標準變焦鏡頭后,相機需要約0.6s進行對焦。在實時取景模式下,自動對焦明顯延遲,甚至需要0.96s才能對焦準確。在電池續(xù)航能力方面,K-3 II能拍攝690張~1260張照片。在實時取景模式下,可以拍攝310張~630張照片或170分鐘全高清的視頻短片,這個成績只是比無反相機要好,卻不如多數(shù)同級單反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