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曉虹
上海理工大學外語學院
時事英語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及應用
喬曉虹
上海理工大學外語學院
文章分析了時事新聞英語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和優(yōu)勢,結(jié)合筆者在教學中的實踐闡述了時事英語在課堂上和課堂外的具體應用,說明在教學中引入時事英語可以幫助大學生提高英語學習興趣、增強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培養(yǎng)他們的終身英語學習習慣。
時事英語 大學英語教學 重要性 優(yōu)勢應用
隨著“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斷深入,大眾傳媒成為我們了解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的最佳途徑,而英語時事新聞更是我們了解國際形勢、掌握科技領域前沿知識技術的重要手段,甚至在英語學習方面它的重要性也正在日益上升。
2007年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明確了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在對大學生提出的三個層次的英語能力中,分別提出了“能聽懂語速較慢的英語廣播和電視節(jié)目”、“能基本聽懂題材熟悉、篇幅較長的英語廣播和電視節(jié)目”、“能基本聽懂英語國家的廣播電視節(jié)目”等不同要求。四、六級考試委員會更是自2016年6月起對考試的聽力試題做出了調(diào)整:取消短對話和短文聽寫,新增短篇新聞3段。由此可見,將時事新聞英語適當、適度地引入大學英語教學課堂,能有效提高教學效果,為大學生提供最真實的語言輸入和最生動的文化體驗,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擴大知識面和視野,提高綜合人文素質(zhì)修養(yǎng)。
(一)時事英語在內(nèi)容方面具有廣泛性和時效性。
將時事英語引入大學英語教學課堂,是為了讓大學生接觸到更廣泛的語料信息,以彌補現(xiàn)有教材在內(nèi)容廣泛性方面的不足。時事新聞涉及政治、經(jīng)濟、文化、科技、歷史等方方面面的內(nèi)容,例如,在VOA(美國之音)的網(wǎng)站上,有Technology Report(科技報道)、Science in the News(科學報道)、Education Report(教育報道)、Health Report(健康報道)、Economics Report(經(jīng)濟報道)、Agriculture Report(農(nóng)業(yè)報道)、The Making of a Nation(建國史話)以及People in American(美國人物志)等眾多專欄,可以滿足不同學生在不同方面的興趣愛好?!凹沂?,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當代大學生擁有比較成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他們普遍關心時事政治,對國內(nèi)國際大小事件有自己的看法,而每日更新的英語時事新聞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學生從中獲取最新鮮的語料,培養(yǎng)學生收聽英語廣播、閱讀英語報刊的興趣并進一步使之養(yǎng)成習慣。而與時俱進的時事新聞中不斷出現(xiàn)的新詞匯和新語言現(xiàn)象,也能有效補充大學英語傳統(tǒng)教材在反映語言演變潮流和語言鮮活性方面的不足。
(二)時事英語在語言方面具有語境真實、語言地道的特點。
時事英語使用最地道最大眾化的語言對世界各地所發(fā)生的事件進行客觀的報道或評述。學生可以從CNN(Cable News Network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wǎng))、BBC(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英國廣播公司)和VOA等媒體收聽、收看或是閱讀到最新鮮的新聞并學習到最原汁原味的英語。沉浸在高度真實的語境中,學生能真切地體會到現(xiàn)實生活中的語言學習。例如,近年來恐怖主義蔓延,恐怖組織在世界各地制造各種恐怖襲擊,所以我們在新聞報道中時常可以聽到或看到相關報道。在這樣的一個真實語境中,學生可以了解到英語中關于“恐怖主義(terrorism)”、“恐怖分子(terrorist)”、“自殺式襲擊(suicide attack)”、“傷亡XX人(killed XX and injured XX)”、“XX聲稱對此次襲擊負責 (claim responsibility for the attack)”、“絕不向恐怖主義低頭 (not give way in the fight against terrorism)”等的地道說法。另外,如果學生想要提高英語語音以及追求英語口語方面的地道和流暢,學習并模仿英美國家廣播電臺主持人的標準發(fā)音不失為一條捷徑。
(三)時事英語是連接不同文化背景的橋梁。
文化背景知識的學習對于外語習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聞媒體的報道內(nèi)容蘊含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如果學生對其不甚了解,就會一定程度上影響他們對新聞內(nèi)容的深度理解。而時事新聞作為一個幫助我們及時了解世界的窗口,除了提高學生的語言知識和技能之外,還能完善知識結(jié)構(gòu)。例如,2016年美國總統(tǒng)大選如火如荼,學生通過英語時事新聞,既可以學習大選相關詞匯,如總統(tǒng)大選 (presidential election)、競選活動(election campaign)、候選人(candidate)、被提名人(nominee)、投票(vote for)等,還可以了解美國總統(tǒng)大選的背景知識,比如美國的兩黨執(zhí)政-共和黨(the Republican Party)和民主黨(the Democratic Party),Eagle(象征主戰(zhàn)派),Dove(象征主和派),具有美國特色的總統(tǒng)辯論(presidential debate)等?!靶侣動⒄Z的語言形式和內(nèi)容更使其社會教育功能超越了國界和本族傳統(tǒng)文化的視野,而發(fā)展成為增強本國公民素質(zhì)、培養(yǎng)合格地球公民的必要手段之一”(趙霞,2004)。把時事英語引入大學英語課堂,補充了大學英語教材知識的單一性,激發(fā)了學生對英語文化的學習熱情,還幫助學生培養(yǎng)了外語習得必備的跨文化意識。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秉承“適當、適度”的原則引入了時事新聞英語的教學,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此將之分為課內(nèi)和課外以及移動媒體的積極作用這三個方面加以介紹。
(一)時事英語在大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
鑒于目前大多數(shù)大學課堂都配備有多媒體設施,教師可以事先選擇好長度、難度適中的英語時事新聞片段,事先下載后在課堂上播放。學生聽完后,教師可以提出關于新聞內(nèi)容理解的問題讓學生回答,或是讓學生復述新聞的主要內(nèi)容-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等。針對英語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在播放第一遍后,教師可以在事先準備的PPT中或是板書中講解新聞報道中出現(xiàn)的生詞,介紹新聞背景知識,然后再讓學生聽一遍;如果是新聞視頻和新聞短片,則建議以“第一遍掐掉字幕,第二遍播放字幕,第三遍仍舊掐掉字幕”的步驟循序漸進,確保學生既能充分理解新聞內(nèi)容,又不會過分依賴中文字幕。針對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采用做presentation的方式,即:讓一名學生在課前一天做好準備,找一條他/她感興趣的英語時事新聞,在課堂上講給同學們聽,也可以加上演講者對于此條新聞報道的個人觀點,同時可輔之以PPT或是板書,然后由聽眾針對該新聞報道的內(nèi)容或是演講者的觀點向演講者提問。通過這樣的活動,演講者需要對新聞報道的內(nèi)容甚至背景有較深入的了解,還要鍛煉自己的語音語調(diào),注意自己在講臺上的儀態(tài)舉止,同時聽眾在聽新聞時需要聚精會神,聽完后還要進行思考并提出問題與演講者交流,這種課堂上5~10分鐘的互動活動對演講者和聽眾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并能大大調(diào)動課堂的活躍氣氛。
(二)時事英語在大學英語課堂外的應用。
在大學英語課時普遍有限的條件下,大學生的課外學習,也就是自主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可布置學生在課外做適量篇幅的新聞報道段落的聽寫練習。教師可指導學生先連貫地聽一遍新聞報道,爭取對內(nèi)容有個大概的了解,然后再一句一句地邊聽邊記,針對一句句子,基礎薄弱的學生可以多聽1~2遍,最后再連貫地聽一遍檢查所聽寫的內(nèi)容的準確性。聽寫時,通過耳聽和心讀,將新聞內(nèi)容輸入到大腦,然后再通過書寫進行輸出。其次,通過聽寫篇幅適中的新聞報道,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把握文章關鍵的能力,在實踐中讓學生意識到要以意群的形式聽語段,而不是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地聽,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所聽到的內(nèi)容。第三,新聞報道的聽寫還可以鍛煉手腦并用的能力,增強記憶力,進而使學生會做筆記并做好筆記,大大提高語言學習以及其他科目學習的效率。另外,教師也可要求學生每天花10~15分鐘聽一段新聞報道,聽懂后把新聞的關鍵內(nèi)容寫下來,并記下從中學到的生詞。以VOA為例,該網(wǎng)站上有每天更新三條左右的慢速英語As It Is(新聞雜志),時長在2-5分鐘不等,學生可選擇聽其中自己感興趣的1-2條,并學習其中的詞匯和文化背景。長此以往堅持下去,必然會對學生的英語綜合技能運用有所裨益。英語報刊的閱讀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教師可指導學生在閱讀英語報刊時,先瀏覽標題進行略讀,再選擇自己喜歡的內(nèi)容進一步精讀。長期閱讀英語報刊的學生會逐漸發(fā)現(xiàn),一開始晦澀難懂的英語新聞報道(往往由于其中生詞太多而對閱讀和理解造成很大的阻礙),在自己的堅持下,會變得越來越容易讀懂,原因在于:就某個主題而言,一些詞匯會重復出現(xiàn),也就是高頻詞匯,例如:在報道自然災害時,像災難(disaster)、厄爾尼諾(El Nino)、地震(earthquake)、洪水(flood)、傷亡(casualty)、救援(rescue)等詞匯就是高頻詞匯。養(yǎng)成閱讀英語報刊習慣的學生,在媒體連篇累牘的報道中,對這些單詞的學習、掌握和積累就自然而然并且毫不費力地完成了。重視課堂之外對時事新聞英語的學習,將會對大學英語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促進作用,更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有效途徑。
(三)移動媒體在時事英語學習方面的積極作用。
現(xiàn)在的大學生人手一部手機,課堂上也不乏學生偷偷看手機的場景,老師和家長往往認為手機對學生的學習“有百害而無一利”。事實上,運用得當?shù)脑?,移動媒體會對學習起到促進作用,尤其在時事英語學習方面。以微信為例,教師可以向?qū)W生推薦一些優(yōu)秀的英語學習公眾號,比如:滬江英語,可可英語,普特英語聽力網(wǎng),中國日報網(wǎng)雙語新聞,21世紀英文報等等。這些公眾號會不時推送一些雙語新聞,包括文本、音頻和視頻,推薦熱門美劇英劇并指導如何通過觀看美劇英劇學習英語,指出中國學生在學習英語時需要注意的方面并介紹一些實用的英語學習方法。通過移動媒體學習時事新聞英語,即時性得到大幅提高,例如,英國舉行脫歐公投后于北京時間6月24日下午公布公投結(jié)果,之后沒幾分鐘,學生就通過微信公眾號推送的相關雙語新聞,了解到這個可能會影響到整個歐洲發(fā)展進程的大事件,同時還可以學習到像Brexit(Britain英國+exit離開)、Scotlond(Scotland蘇格蘭+London倫敦,蘇格蘭和倫敦都選擇留歐,所以人們希望成立一個新的國家-蘇格倫)這樣新鮮出爐并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單詞。
將時事新聞英語學習引入大學英語教學,不僅僅是應對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新題型的舉措,也是英語學習中必不可少的內(nèi)容,通過時事英語的聽、說、讀、寫,可以提高大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大學英語課堂的教學效果,所以這也是大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發(fā)展方向。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 [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2]郭新文.時事教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山西師大學報,2009.
[3]趙霞,王小平.新聞英語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J].社科縱橫,2004.
[4]程月芳,馬廣惠,董娟.大學英語學習和教學中的語言學習策略問題[J].外語界,2003.
[5]王璐.大學英語新聞聽力教學探索[J].西南外國語大學學報,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