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抒婷
(福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xué)校外語系,福建福州 350007)
?
言語交際中的蓄意歧義現(xiàn)象及其解讀
陳抒婷
(福建幼兒師范高等??茖W(xué)校外語系,福建福州350007)
蓄意歧義是一種獨特的語言藝術(shù),為語言研究提供了新的語料,它體現(xiàn)了語音、詞匯、語法、語用等規(guī)則。通過分析言語交際過程中產(chǎn)生的蓄意歧義現(xiàn)象及其制造的不同效果,可以促進語言使用者更好地了解整個語言體系,以及包含語用學(xué)、詞匯學(xué)、語音學(xué)和語法在內(nèi)的語言體系分支之間的關(guān)系。
言語交際;蓄意歧義;交際意圖
PDF獲?。?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doi: 10.11995/j.issn.2095-770X.2016.09.002
隨著世界經(jīng)濟的發(fā)展,英語在各個領(lǐng)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語言學(xué)研究者關(guān)注如何使用英語以產(chǎn)生更有效的交際。在交際中,說話者的目的是把自己的想法更流利地表達出來。而作為一個廣泛的語言現(xiàn)象,蓄意歧義在言語交際中占有決定性地位,它巧妙地利用一些語音、詞匯、語法、語用等規(guī)則,對所傳達的信息進行刻意的曲解,以達到主觀上某種特定的交際意圖。此外,蓄意歧義能烘托氣氛,使表達更加生動,讓語言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幽默,甚至喜劇性的藝術(shù)效果。它不但是一種獨特的語言藝術(shù),也為語言研究提供了新的語料。通過對蓄意歧義詳細的分析,可以幫助語言使用者更好地了解整個語言體系,以及包含語用學(xué)、詞匯學(xué)、語音學(xué)和語法在內(nèi)的語言體系分支之間的關(guān)系, 系統(tǒng)地樹立全面、辯證的語言觀,增強跨文化交際能力。
《模糊語言學(xué)》一書指出 “語言無處不歧義”。作為言語交際過程中一個普遍的語言現(xiàn)象,歧義在言語交際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直以來深受學(xué)者們的關(guān)注。英國語言學(xué)家Kempson曾直截了當(dāng)?shù)靥岢觯骸叭绻粋€句子在不同的語境中都是正確的,它就是歧義句?!盝udith Klavans的比喻很形象,歧義是語言理解的野孩子,無論是哲學(xué)家、語言學(xué)家、心理學(xué)家、詞典編纂者還是計算機科學(xué)家,面對歧義問題時都無法將其徹底馴服。從交際效應(yīng)角度出發(fā),可根據(jù)說話者的意圖和目的將英語歧義現(xiàn)象分為無意歧義和蓄意歧義。前者指書面或口頭交際中出現(xiàn)表達者無意流露出的矛盾或缺陷,即語病現(xiàn)象,引起接受者的誤解;而后者指的是說話者主動、積極地運用英語語言中的字、詞、句結(jié)構(gòu)和發(fā)音的矛盾沖突,達到一語雙關(guān),或聲東擊西等交際效果和目的。傳統(tǒng)觀點認為歧義屬于語言的誤用,它給交際過程帶來負面影響,不利于交際活動的正常開展。近些年,隨著語言學(xué)的發(fā)展和對歧義研究的不斷深入,學(xué)者發(fā)現(xiàn)歧義不僅僅是一種誤用或者語病,只要在特定的語境中,靈活而有效地使用,歧義也能成為實現(xiàn)交際意圖的一種交際策略。語用學(xué)視角下的蓄意歧義是指交際過程中,說話人在特定的語境中有意識地使用一些模糊的、間接的或者不明確的話語向受話人表達多種言外行為或者言外之意的語言現(xiàn)象。交際者為了達到自己的交際意圖,巧妙、靈活地使用交際語言,致使交際話語產(chǎn)生言外之意,導(dǎo)致產(chǎn)生蓄意歧義。
交際過程對于語言使用者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它是檢驗語言功能的最好方法,而且它可以覆蓋大多數(shù)的語言功能。然而,由于語言功能的不同,在交際過程中,說話者所表達的內(nèi)容會對受話者產(chǎn)生影響,因此受話者必須領(lǐng)會說話者的意圖。作為一種有意識的語言交際策略, 蓄意歧義與說話者操縱語言的能力密切相關(guān)。當(dāng)說話者決定選擇蓄意歧義來達成交際意圖時,接下來他要做的就是選擇具體的方法來執(zhí)行,包括語言形式,以及語言策略上的選擇。交際策略的選擇通常先于語言形式,同時,策略的實現(xiàn)又取決于適當(dāng)?shù)恼Z言形式的使用。交際者可以從語言的三要素:語音、語義和句法入手,有效地運用蓄意歧義來營造諸如幽默、雙關(guān)、實現(xiàn)目的等讓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 制造幽默
例1:A asks his friend B about the reason for his visit to Los Angeles.
A: What brought you from New York to Los Angles?
B: A plane.[1]
A問B來洛杉磯的理由:“是什么把你帶到洛杉磯的?”。為了和A開個玩笑,B利用蓄意歧義來理解”brought”一詞字面的含義,制造了幽默的效果。
例2: A man was in court charged with parking his car in a restricted area. The judge asked him if he has anything to say in his defense.
“They shouldn’t put up such a misleading notice,” said the man, “It said, FINE FOR PARKING HERE.”
在這一故事中,蓄意歧義主要由“fine”一詞產(chǎn)生。它可以解釋為“好的” 或 “罰款”。告示意為:停車就要罰款,但這個男人卻理解成:這里停車很好。他想為自己的無辜爭辯,在這種情況下,蓄意歧義制造了在法庭上有趣卻無助的場面。
此外,在文學(xué)作品中,巧妙地運用歧義還可以體現(xiàn)作者復(fù)雜的情感和思想,使句子趣味無窮, 富有表現(xiàn)力和審美情趣。一些英美文學(xué)大師, 如莎士比亞、狄更斯、拜倫、肖伯納、馬克吐溫等, 對于蓄意歧義的運用可謂是匠心獨運。在莎士比亞的著名戲劇作品《羅密歐與茱麗葉》中, 主人公受到致命傷害, 臨死前他說了句俏皮話: Ask for me tomorrow, and you shall find me a graveman[2]. (如果你明天找我, 就去墳?zāi)估镎椅野伞? “Grave” 是個多義詞, 當(dāng)名詞時表示“墳?zāi)埂? 當(dāng)形容詞時表示“莊重的”。因此,他的話語也可理解為: 如果你明天來找我, 你就會見到一個莊重嚴肅的人。利用 “grave”的同形異義形成歧義, 表現(xiàn)出主人公詼諧的性格和坦然面對生死的氣魄。
(二) 制造雙關(guān)
“雙關(guān)”指的是“paronomasia” 或 “play-on words”,這是一種通過有意地使用同音異義,同形異義,轉(zhuǎn)喻或隱喻性語言,來表達兩種或兩種以上含義的幽默的文字游戲,以達到刻意的幽默或修辭的效果。雙關(guān)語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喜劇、笑話、文學(xué)作品、修辭、廣告設(shè)計中。
例3: One man’s Mede is another man’s Persian.
此例中,Mede和meat, Persian和 poison發(fā)音相似, 對我們來說并不難推斷這個成語的另一個表達式:“一個人的肉是另一個人的毒藥”。這也意味著“一個人喜歡卻是另一個人所憎惡的”,即“一個人當(dāng)寶,一個人當(dāng)草”或“各有所好”。
這是同音異形異義詞的典型例句。同音異形異義指的是兩個不同的詞或短語的相似的發(fā)音,但意思不同。語音是表達概念的符號系統(tǒng),是有限的,但表達的概念則是無限的。語音系統(tǒng)的有限性和概念的無限性必然會導(dǎo)致歧義的產(chǎn)生,使聽者或讀者產(chǎn)生明確的聯(lián)想,造成一語雙關(guān)。語音歧義主要包括連續(xù)發(fā)音、重音、語調(diào)和同音異義詞引起的歧義。
例4:The American Dream does not come to those who fall asleep.[3](美國夢不會降臨那些睡著的人。)
“American Dream” (美國夢) 已成了一個固定的詞組,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指美國的自由、民主、平等;狹義上指“在美國人人都能追求富裕、自由、機會等”,其實,這也是一種信念,相信艱苦奮斗會帶來更好的生活。美國夢不僅具有特定的社會文化內(nèi)涵,在深層次上強調(diào)了hard work這一美國價值理念。此外, dream和fall asleep兩個對立詞的同時出現(xiàn),使得這一表達顯得幽默卻又發(fā)人深省。
雙關(guān)的出現(xiàn)讓語言顯得生動、含蓄、有趣。除了書面和日常交際,如果在廣告文體中巧妙地使用雙關(guān),必定會增加廣告的商業(yè)價值,吸引公眾的注意,激起人們的購買欲,從而促進產(chǎn)品銷售。
例5:With so many carats, I will be a real gem.[4]
這是B.C Muffin的食品廣告:“有這么多的克拉(胡蘿卜),我是一顆真正的寶石(發(fā)糕)。”這則廣告充分利用carat和carrot的諧音,旨在向公眾傳達他們的產(chǎn)品經(jīng)過精心選擇,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和足夠的食材。
事實上,廣告是商家和消費者之間的一種交際行為,蓄意歧義經(jīng)常在這一行為過程中產(chǎn)生。合理地運用廣告中的蓄意歧義,能給商品錦上添花。
(三)實現(xiàn)目的
根據(jù)順應(yīng)論的原則,語言的使用過程就是不斷地選擇語用策略的過程[5]。錢冠連教授也認為,為了使交際更加方便,話語雙方在交際前會有一個總體目標,然后把它分解成利于話題展開的多個具體意圖,并落實到話語中。相反,如果缺乏交際的總體目的,就不能被分解成具體意圖,從而無法順利完成信息的傳遞。因此,在言語交際中必須遵循特定的“目的——意圖”驅(qū)動過程[6]。
人類交際的過程是有意圖的,交際是為了獲得某物或者完成某事,或是為了其他精心設(shè)計的目標。然而,人們在交際中不會總是輕易地達到目的,因此,需要采取一些交際策略,而蓄意歧義正是其中之一。
例6:A man wanted to change his job, but the stuff in personnel department didn’t agree to affix a seal on the labor contract. He had to apply to the personnel manager, but received a disappointing reply. Then, he decided to come back to the staff, and said to him: “I have already told your superior." When this staff heard about “superior”, he thought the manager had agreed his application, and immediately affixed the seal on it.[7]
有個人想調(diào)動工作,但是人事部門的工作人員不同意在他的申請書上加蓋印章,他只得直接找人事部門的主管,但結(jié)果卻令人失望。于是他決定回頭找到那個工作人員,對他說:“I have already told your superior.(我已經(jīng)告訴你們主管了。)”工作人員一聽到 “superior”(主管),以為主管已經(jīng)同意了,自己再不蓋章就會挨主管的罵,只好蓋章了。
在此例中,為了蓋章,這個男人故意不說主管是否同意了他的申請。實際上,我們也無法判定他是否撒謊。因為在這一語境中,他告訴工作人員“我已經(jīng)跟你們主管講了?!?“superior”一詞有歧義,工作人員不知道到底主管有沒有同意,但是他的理解卻是“主管已經(jīng)同意了。”受話者以自己的方式來理解對話,反而促使說話者實現(xiàn)了他的目的。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蓄意歧義有時是帶有功利性的,說話者利用它來滿足個人的交際需要,達到對自己有利的目的。在先前對蓄意歧義的研究中都是強調(diào)它的正面影響。然而,如果語言使用者為了惡意的目的而運用蓄意歧義,就會產(chǎn)生負面的影響。
例7:In dog days, a peddler was shouting in Chinese under the tree : “冰鎮(zhèn)汽水倆五毛,come and drink quickly.” A passerby heard the cries and came to the vendor, and said: “Please give me two bottles.” After drinking soda, he passed five Mao to the peddler. Unexpectedly, he shouted: “Ah! Don't leave, the money isn’t enough!” “What? Didn’t you just shout ‘冰鎮(zhèn)汽水倆五毛’?” The peddler replied: “Right! 一瓶汽水‘倆五毛’, you drank two bottles, it should be four Five Mao. It isn’t enough, is it?” At last, the passerby took out some money angrily and threw it to the sly peddler.
大熱天,一小攤販在樹下高聲叫喚:“冰鎮(zhèn)汽水倆五毛,快來喝呀!”一位路人聽到吆喝聲走過來說:“請給我兩瓶?!贝韧昶?,給了小販五毛錢就要走。不料,小販說:“喂!別走,你的錢不夠!”路人:“什么?你剛才不是喊‘冰鎮(zhèn)汽水倆五毛’嗎?”小販:“是啊!一瓶汽水‘倆五毛’,你喝兩瓶,應(yīng)該是四個五毛,還差我三個五毛!”聽罷,路人氣憤地掏出一塊五扔給狡猾的小販。
此例中,這個小販叫賣的句子在句法結(jié)構(gòu)上產(chǎn)生歧義。按照轉(zhuǎn)換生成語法,句子的表層結(jié)構(gòu)和深層結(jié)構(gòu)通過轉(zhuǎn)換規(guī)則進行聯(lián)系。由于句子結(jié)構(gòu)層次的不一致引起句子表層和深層結(jié)構(gòu)的一對多關(guān)系,
從而導(dǎo)致結(jié)構(gòu)歧義的產(chǎn)生,即表層結(jié)構(gòu)(語音)相同,但深層結(jié)構(gòu)(語義)不同。因此,可從不同的角度來詮釋小販的叫賣,可以理解成“兩瓶冰鎮(zhèn)汽水五毛錢”或是“一瓶冰鎮(zhèn)汽水售價是兩個五毛錢”。小販先是利用了這個句子第一種解釋來吸引顧客,然后又用第二種解釋來欺詐他。顯然,這一類型的蓄意歧義會誤導(dǎo)受話者,并不值得提倡。
總之,蓄意歧義作為語言的表達方式,既是對語言選擇的體現(xiàn),又是語言使用者實現(xiàn)其交際意圖的策略。歧義的蓄意運用是一種有高度意識的、有目的的行為,它可以在不同的語言層面對語言作出具有高度靈活性的選擇。為了達到某些特殊目的,人們必須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通過對蓄意歧義全面的了解,可以指導(dǎo)語言使用者盡可能全面、系統(tǒng)地理解英語語言的使用特點,幫助語言使用者正確和恰當(dāng)?shù)剡\用蓄意歧義,以增強語言表現(xiàn)力,達到特殊的交際效果。
[1]何自然, 申智奇. 刻意曲解的語用研究 [J].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2004(3):163-170.
[2]Shakespeare W. Romeo and Juliet [M]. Beij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7: 89.
[3]詹昌平.英語中無意歧義與蓄意歧義的處理 [J].重慶工學(xué)院學(xué)報,2005(2): 133-136.
[4]Katie W. A Dictionary of Stylistics [M]. London: Longman Group UK Limited, 1989: 253.
[5]Verschueren 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London and New York: Amold, 1999: 176.
[6]錢冠連.漢語文化語用學(xué) [M].北京: 清華大學(xué)出版社,2002:183.
[7]饒雙燕. 蓄意歧義的語用研究 [D]. 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2008.
[責(zé)任編輯朱毅然]
On the Phenomenon of Intentional Ambiguity in Verbal Communication and Its Interpretation
CHEN Shu-ting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Fujian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 Fuzhou 350007, China)
As a unique language art, intentional ambiguity not only provides a new corpus for language study, but also embodies rules of phonetics, lexicology, syntax and pragmatics. By analyzing the phenomenon of intentional ambiguity in verbal communication and its different effects, this paper assists language users to gain a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whole language system and its branches, including pragmatics, lexicology, phonetics and syntax.
verbal communication; intentional ambiguity; communication purpose
2016-03-21;
2016-05-22
2015年度福建省教育科學(xué)“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項目(FJJKCG15-160)
陳抒婷,女,福建福州人,福建幼兒師范高等??茖W(xué)校外語系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際學(xué)。
■文化傳媒研究
H03
A
2095-770X(2016)09-0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