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雷
德國養(yǎng)老長期照護政策:目標、資金及給付服務內(nèi)涵
陳 雷
養(yǎng)老長期照護政策是指國家與社會為身心失能老年人提供滿足身體、心理等長期照護服務需求的社會政策。德國自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實施長期照護保險,為老年人提供有效和可持續(xù)的身心照護服務。
德國養(yǎng)老長期照護政策目標是為需要長期護理的失能者或者疾病者提供資金支持或者護理服務。其政策主體為長期照護保險,包括公共長期照護保險和私人長期照護保險。德國采取“照護保險因循醫(yī)療保險”的原則,即所有法定醫(yī)療保險的投保人都要參加法定長期照護保險(即公共長期照護保險、覆蓋德國總人口的92%),自愿投保人可以選擇私人照護保險(約占總人口的7%)。照護給付對象不限年齡,含一般人、精神障礙、失智及腦傷者。
德國長期照護保險法規(guī)定享受長期照護需遵循“照護需求性”。根據(jù)個人照護和家務服務需求的頻繁程度,把失能程度分為I、II、III等幾個等級:等級I基本失能,等級II重度失能,每天需要3次服務,一周需要數(shù)次居家照顧,整體照護服務時間總量為3小時);等級III極重度失能,嚴重程度超過等級III時,即被認為是“特別嚴重個案”;照護需求未達等級I,卻又有顯著一般照護需求者,則被認定為照護等級0。2015年和2016年《照護加強法案》進一步細分照護需求等級,照護對象可獲得更精細、精準和貼心化的服務。
德國長期照護采取保險模式為主要資金來源。德國照護保險資金由國家、雇主以及雇員三方共同籌集。國家承擔1/3以上,剩下的部分由雇主和個人各承擔一半。該保險的籌資模式采取的是現(xiàn)收現(xiàn)付制,稅收有上限,每年都會得到調整。根據(jù)德國最新改革動態(tài),2015年1月、2016年1月,《長期照護加強法案》I和II相繼生效。自2015年起,繳費率提高0.3個百分點,對于有子女者為2.35%,對于年滿23周歲且無子女者為2.6%。其中,0.2個百分點的繳費率用于提高保險待遇;0.1個百分點的繳費率用于建立長護儲備金,并以德國央行管理下的專用基金形式設立。其主要特點為:一是政府、雇主和個人責任分擔,體現(xiàn)了民眾參保、社會共擔老年照護風險的公平性;二是照護制度具有強制性和互濟性。
根據(jù)老年人的失能狀況與長護需求狀況,德國開發(fā)出不同類型的照護服務。如居家照護、日間照護與短期照護與養(yǎng)老院。德國長期照護強調“居家照護優(yōu)先”以及“預防與康復優(yōu)先”理念。在此理念下,自2008年7月1日起,依據(jù)《照護持續(xù)發(fā)展法》,德國大幅度修訂法定照護保險的服務項目與給付額度。其給付范圍包括:居家照護給付、部分機構式照護、全機構式照護給付及照顧者給付。三類照護均有三種給付方式:現(xiàn)金給付、實物給付、混合給付。同時,照護需求者有權選擇不同的待遇給付方式。
(一)居家照護與給付
在居家照護實物給付方面,老年人有權享有基本照護及由居家照護協(xié)助者每天上門提供家事照顧,包括提供身體照護(如洗澡、洗頭、刷牙、梳頭、大小便清理)、營養(yǎng)攝取、身體活動(如起床、就寢、穿脫衣、站立等)基本照護、購物、煮飯、清潔房屋等日常生活事務打理等。居家照護協(xié)助者一般由照護基金或由與照護基金簽約機構進行指派。居家照護實物給付額度依據(jù)照護需求等級進行區(qū)分,各照護等級的每月最高支付額度自2008年7月1日起、2010年1月1日起、以及2012年1月1日起在長期照護法案中有明確規(guī)定(見表1)。當每個月照護費用超出照護基金給付的額度時,被保險人需自行負擔或申請社會救助。
居家照護混合給付是指照護需求者準許使用部分的實物給付,而同時使用照護津貼。照護需求者實際獲得的支付金額視實物給付的比率而定,例如屬于照護等級II的照護需求者A所申請的實物給付占可使用的實物給付45%。若照護等級Ⅱ的實物給付最高可獲980歐元,A的請求441歐元實物給付(即980歐元×0.45)。而另外55%為照護津貼,因等級II照護津貼最高額為420歐元,故照護需求者A可獲得231歐元(即420歐元×0.55)。
(二)部分機構式照護與給付
主要是日間照護與夜間照護。如果居家照護無法對照護需求者提供足夠照護,則照護需求者有權請求部分機構式照護,以補充或加強居家照護。照護基金須支付從住宅到機構的往返車費;照護機構在日間或夜間提供社會照顧以及緊急醫(yī)療照護,而照護基金須承擔日間或夜間照護的相關費用,包括社會照顧費用及醫(yī)療照護費用等。費用支付額度依據(jù)照護等級不同而有所差異,其詳細每月最高支付金額如表2所示。
(三)全機構式照護與給付
該類給付模式是指,當居家照護或部分機構式照護不能有效滿足照護需求,照護需求者則有權申請全機構式照護服務(由健康保險醫(yī)事服務處進行審核,但照護需求者為照護等級III的被保險人,則不需要進行此項審查)。照護基金必須以總額支付方式支付照護機構的相關服務費用。全機構式照護項目內(nèi)容包括基本照護、醫(yī)療照護與社會照顧。對于等級I的照護需求者,給付金額為每月1023歐元,等級II的照護需求者為每月1279歐元,該2類等級的給付額度在2015年之前不做調整;但對等級III及特別嚴重個案的照護需求者,其每月給付金額隨年份而有所變化。(見表3)特別嚴重個案人數(shù)需控制在該照護保險人所接受全機構式照護服務的照護等級Ⅲ被保險人總人數(shù)的5%;對于住宿費、伙食費等由照護需求者自行承擔。
德國長期照護制度20年來在緩解和解決德國失能老年人養(yǎng)老照護問題上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減輕了照護對象及其家屬的經(jīng)濟負擔,也釋放了社會救助和醫(yī)療保險的財務壓力。
表1. 德國居家照護每月實物給付/照護津貼額度 (單位:歐元)
表2. 德國日間照護與夜間照護基金每月最高支付額度 (單位:歐元)
表3. 德國全機構式照護每月給付額度 (單位:歐元)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劇增、經(jīng)濟社會結構的變遷與轉型、家庭照護保障功能的日益弱化,老年人長期照護問題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時代戰(zhàn)略性議題。借鑒德國經(jīng)驗,我國應積極進行探索:一是制定長期照護保險等相關法律,通過詳細擬定法令以規(guī)范長期照護服務的執(zhí)行標準。二是注重家文化傳統(tǒng),以居家照護為主、機構式照護為輔為長期照護服務發(fā)展方向。三是為家屬照顧者提供相關配套政策,如領取照護津貼、獲得喘息服務等。四是注重制度的設計的靶向性和精細化,明晰老年人照護需求評估機制,精確配置居家照護、部分式機構或全機構式服務。
(作者單位:北京社會管理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