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方工
反腐事關民眾,民眾如何參與
文_方工
濫用人民賦予的權力謀取私利的消極腐敗行為,對國家和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思想、風氣等諸多方面,都起著極為惡劣的破壞作用,導致社會道德扭曲,風氣敗壞、秩序混亂、法紀失效、公正喪失、官民對立、軍無斗志、惡人得利等亂象橫生,破壞著民眾的正常生活,損害著民眾的正當利益。
腐敗會敗壞黨和政府形象,削弱黨應有的先進性、公信度和感召力,使黨和政府無法落實為社會和人民服務的執(zhí)政宗旨,失去完成歷史使命的條件。鄧小平同志曾指出,執(zhí)政黨“是人民群眾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為完成特定的歷史任務的一種工具”,執(zhí)政黨腐敗,國家權力就會變異,猶如工具朽壞,人民群眾不僅不能借助工具力量獲取正當利益,反而還可能受到工具的傷害,使利益受損。
腐敗會千方百計阻撓“依法治國”,阻擾監(jiān)督和制約權力的進程。依法治國的本質是依法制權,會使權力受到嚴格約束,因此,腐敗的既得利益者必然會極力打壓和剝奪民眾各項合法權利,使得良法善治不能順利實施。沒有法治,民眾就沒有安全和穩(wěn)定的生活。
腐敗會阻礙落實選人用人的民主化、制度化,于是投機鉆營、買官賣官就會成為常態(tài)。吏治腐敗是權力腐敗的必然結果,吏治腐敗會在官員隊伍中產生劣幣驅逐良幣效應,使腐敗分子如魚得水,使德才兼?zhèn)?、一心為民者難以立足,降低官員的整體綜合素質和履職能力。如果官員質量低劣,民眾不可能享受良好服務。
腐敗會敗壞黨風政風,使執(zhí)政者應具備的忠誠、誠信、清廉、公正等倫理成為稀缺資源。執(zhí)政倫理遭受破壞或嚴重缺失,會破壞民族精神,敗壞社會優(yōu)秀道德和良好風尚。在缺乏道德風尚的環(huán)境中,民眾不可能實現幸福生活目標。
腐敗會使民眾繳納的稅款被少數人化為私利,由此會加重黨群矛盾、官民矛盾,為了控制矛盾、維護穩(wěn)定,又需增加人員和經費,使執(zhí)政成本更加高昂,不僅與民爭利擠占政府本可以用于民生的財政支出,還需增稅加費,從而加重民眾負擔。在這樣的措施下,民眾難以提高生活質量。
腐敗會破壞社會公平,鼓勵市場主體通過行賄欺詐等不正當競爭得利。不正當競爭的惡果必然是,那些靠高污染、高耗能生產出質次價高產品,賺取不義之財的企業(yè)或商家獲得高額利潤。沒有公平就沒有有序的市場經濟,民眾無法獲得平等發(fā)展的機會。
腐敗會造成司法腐敗,破壞司法公正。司法公正這一社會公正的最后防線失守,憲法和法律會喪失權威和效力,民眾各項合法權益失去公正有效的保障。法律秩序遭受破壞,民眾無法保障自由和尊嚴。
腐敗會污染和毒化人民軍隊,瓦解軍隊戰(zhàn)斗力。當軍隊風氣敗壞,金錢關系、裙帶關系、人情關系等大行其道時,必然造成軍紀渙散,官兵對立、士氣低落,戰(zhàn)斗力削弱,無法抵御外辱。國家安全沒有保障,民眾就沒有安定的生活。
無數事實說明,消極腐敗現象威脅著執(zhí)政黨的生命,損害著民眾的利益,危害著國家民族的命運,直接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堅決約束權力,遏制腐敗,是民族振興,國家強盛,實現和維護民眾切身利益的需要。每一名愛國公民,作為國家主人和利益主體,理應充分認識反腐敗斗爭所具有的現實而重大的意義,從而以主人翁負責任的態(tài)度,鮮明地支持、參與反腐敗斗爭。民心所向和民眾參與是堅決開展反腐敗戰(zhàn)爭的持久可靠的動力。有了執(zhí)政者與民眾堅定不移反對腐敗的共識和合力,我們才可以取得反腐敗斗爭的成功,達到標本兼治,把權力關在制度的籠子里,使權力依法、規(guī)范地為民所用的目標。
既然反腐敗戰(zhàn)爭事關民眾利益,也是民心所向,同時也是民眾的責任,那么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民眾該如何支持和參與反腐敗戰(zhàn)爭?對此確實有人心存困惑,認為雖然知道反腐敗事關自身利益,也很想參與反腐敗斗爭,并不想只做一個旁觀者,但是感覺反腐敗工作有專門機構和專業(yè)人員在負責,自己插不上手,有勁也使不上。實際上,產生這種困惑的原因在于把反腐敗斗爭看簡單了,誤認為反腐敗斗爭僅是查處腐敗分子、打擊腐敗行為的活動。對此,有必要明確民眾可以怎樣支持和參與反腐敗戰(zhàn)爭,以消除民眾困惑,充分發(fā)揮民眾在反腐敗斗爭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反腐敗斗爭絕不僅僅是制止腐敗行為、查處腐敗分子那樣單一。因為腐敗現象的典型表現是濫用權力以權謀私的行為。但導致腐敗現象的因素有多重,例如,思想道德教育不夠;社會存在價值觀念扭曲現象;對權力制約和監(jiān)督的制度、機制不健全、不完善;依法處罰不力,震懾、警示作用不強等等,這些因素是交織在一起互相影響、互為因果的關系。所以,有效地對癥下藥,就應該針對腐敗滋生的現狀,綜合施策。既做到堅決懲治腐敗分子,有力打擊腐敗行為,也要做到加強思想道德黨性教育,營造知榮知恥愛廉尚儉的良好社會氛圍,更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強化全面從嚴約束監(jiān)督權力的制度、機制建設等等。這些努力缺一不可,可見反腐敗戰(zhàn)爭的工作內容豐富,活動空間廣闊,任何一名民眾都有在多方面選擇自己行動的自由,可以投身到支持和參與反腐敗斗爭中去,做出自己的貢獻。
例如可以通過積極舉報揭發(fā),不容腐敗存身。對腐敗現象最直接的打擊,是對腐敗行為零容忍嚴查處,不留死角,民眾身邊往往就有腐敗行為或者濫權行為,應該做到只要發(fā)現就積極舉報,并且督促受理舉報或查辦腐敗案件的職能機關認真調查,嚴肅處理,及時告知或公開結果。只要民眾都提高警惕,睜大眼睛,使舉報腐敗行為或者濫權行為成為常態(tài),就能遏制腐敗的猖獗肆虐,不讓腐敗分子逍遙自在。
可以通過行使憲法權利,抵制權力濫用。沒有監(jiān)督的權力必然導致腐敗,是客觀規(guī)律,而對權力的監(jiān)督最有效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民眾行使受憲法保護的民主權利。民主權利可以起到遏制腐敗的作用,是由民主權利與權力的關系所決定的。權力派生于權利,由權利賦予,它的來源和基礎是權利。因此民主權利享有選擇掌權者,監(jiān)督約束權力,可以賦予權力,也可以收回權力的憲法功能和實際效力,它比權力更有力量,是腐敗現象的克星。民眾應當樹立“公民意識”,認識到當自己的權益遭受權力濫用的侵害時,妥協、讓步就是對濫用權力的姑息。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利用一切合法手段,積極維護和充分行使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監(jiān)督權等憲法保護的民主權利,抵制權力侵犯權利,這就是對權力的監(jiān)督和制約。
潔身自好,不給腐敗機會。沒有社會民眾實踐正確價值觀,在思想上和行動上堅決抵制腐敗的影響,就不可能清除腐敗滋生的土壤。腐敗影響之大不容低估,每個人都有可能被腐敗現象所腐蝕,實施為謀取私利而損害社會和他人的行為。這種現象的普遍化,不但無法遏制腐敗,還會給實施腐敗提供社會基礎。因此,民眾也應該按照法律要求和道德規(guī)范約束言行,堅持拒絕以行賄、受賄等非法手段謀取利益。
可以通過弘揚社會正氣,消除歪風邪氣。社會風尚既受黨風政風的引導,也對黨風政風形成影響,社會風尚的性質,社會正氣的程度,對能否遏制腐敗行為起著重要作用:正氣濃,則廉潔興;歪風盛,則腐敗多。改善黨風政風,消除歪風邪氣,是督促掌權者加強自律、克制私欲、謹慎用權的必要條件。民眾從自身做起,養(yǎng)成文明誠信的習慣,大力弘揚社會正氣,與社會陋習和不道德行為作斗爭,可以極大地豐富社會廉政文化內容。廉政文化的豐富,說明文明程度提高,對中央轉變黨的作風的要求就會起到有效的支持作用,這是參與反腐敗的重要行動。
可以通過維護司法權威,約束限制權力。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是中國夢的內容和保障,依法治國關鍵是依法治權,法治的本質是制約權力,核心是保護權利,因此,堅持依法治國才能從根本上防止權力腐敗。法治必須成為全社會的信仰,才能成為治國理政的有力手段,發(fā)揮應有作用。這就要求,民眾強化法治信仰,維護司法權威,要依法維護權益。在全社會推進法治建設的實踐,既可以依法直接約束權力,又可以為約束權力的制度建設提供豐富生動的實踐經驗。
可以通過選舉稱職代表,監(jiān)督約束權力。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利、對政府實施全面監(jiān)督權力的公器,發(fā)揮好這一制度的作用,是反腐敗取得成效的需要和保障。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用的發(fā)揮程度,與人民代表參政、議政能力和履行職責質量成正比。所以,民眾應該以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行使好憲法權利,認真選出自己最信任、最適合的人擔任自己的代表,并隨時監(jiān)督他們的履職情況,使他們成為最有自覺性用好手中權力,最有積極性發(fā)揮人民代表大會作用,最有主動性嚴格監(jiān)督國家權力的人民利益代表者。
綜上所述,民眾是反腐敗戰(zhàn)爭中的當然主體,有著自身的責任和憲法所保護的參與權利,所以,反腐敗不但人人當為,人人可為,而且人人大有可為。只要民眾積極行動起來,把對腐敗的深惡痛絕的情感落實到努力支持和參與反腐敗斗爭的實踐中,與反腐敗專門機構形成兩個積極性、主動性,共同發(fā)揮作用,反腐敗斗爭就一定能取得預期效果,一定能實現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里的目標,使人民的切身利益得到充分實現和可靠保障。
(作者系北京市檢察院原副檢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