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軍
[摘 要] 新課程改革以來,在課堂教學中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與之相適應的合作教學也得到了普及與發(fā)展,在多門學科教學中發(fā)揮了作用。中等職業(yè)學校計算機教學是一門實踐性與理論性相結合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合作學習的方式,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并且對學生的實踐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等都有所提高,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實踐基礎上的理論探索也在不斷加強。
[關 鍵 詞] 中等職業(yè)學校;合作學習;計算機課程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6)11-0103-01
在信息時代,計算機技術的學習占據著重要地位,這一點在中等職業(yè)學校的教學中尤為突出。本文旨在對中等職業(yè)學校計算機教學現狀進行探索,對合作學習在計算機教學中的運用意義進行理論探討,為日后的教學實踐打下基礎。
一、中等職業(yè)學校計算機課程教學現狀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推廣與普及,被運用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學具有如下特點:(1)計算機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結合的課程,尤其是在以培養(yǎng)學生技能為目的的職業(yè)學校,計算機教學的實踐性得到了進一步的重視;(2)中職院校學生普遍只完成了中學的學習,
造成學生計算機基礎不同,接受能力也不相同;(3)在教學過程中,中職院校存在“講解+實踐”“多媒體+實踐”“實踐與講解相結合”“網絡實踐”等幾種形式,其中前兩種方式是教師講解、學習練習;后兩者都是教師一邊講解學生一邊在計算機上實踐,兩者的區(qū)別在于計算機是否存在網絡。這兩種類型的選擇,主要取決于學校的經濟實力,一般經濟實力較好的學校就能為學生提供專門的機房。
二、合作學習在中等職業(yè)學校計算機課堂中推行的作用
(一)形成學生之間的互補
前文已述,中職學生在入學前由于種種因素,造成計算機水平不統(tǒng)一,所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結成小組能實現學生之間的互補,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計算機的學習。在這方面又可以細化為以下兩點:(1)學生通過自己的交流,完成計算機實踐,并且在實踐中相互學習,形成優(yōu)勢互補;(2)中職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有充分的展現交流的機會。
(二)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能力
通過小組學習,學生之間不斷交流與合作,這對于中職學生來說是一項重要的軟實力。因為中職學生畢業(yè)后將直接進入社會,但是他們缺少社會經驗,缺少與他人交流的能力,而交流、合作是當前企業(yè)較為看重的品質,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能在潛移默化中鍛煉學生的交流能力。
三、合作學習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
(一)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中職計算機課程教學中,要想有效應用合作學習法,教師必須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采取有效措施為學生提供一些自我學習、自我動手以及自我思考創(chuàng)新的環(huán)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實踐興趣以及熱情,在實踐中發(fā)現問題,并且自行尋找解決的方法,加深學生的記憶,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合理進行分組
在合作學習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便是對學生分組,教師對學生分組必須充分結合學生的特點,堅持同質分組或者異質分組的原則,從而讓小組成員之間形成互補,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學習小組的性質是由學生總體學習情況以及個人基本學習情況所決定的,同質分組就是把學習成績水平以及學習風格較為相似的學生分為一組,共同學習。異質分組則是將學習方法以及學習風格不同的學生分為一組,以此來相互學習,完善自身。異質分組取得的學習效果更加明顯,因此,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要利用異質分組的合作學習模式,以便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完善評估制度
學習成果評價對學生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但是在對學生進行學習成果評定的過程中,不能小看最終任務的完成情況,要針對各個學生的付出以及學習收獲,進行全面的評價,將兩者綜合到一起,最終形成科學公平的評價標準。在對學生進行成績評價中,要堅持教師與小組之間的互評方式,以此來激發(fā)各個小組的熱情,促進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從而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中等職業(yè)院校的計算機應用教學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已經從理論上探索了合作學習在計算機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組合作學習能將學習主動權交還給學生,符合新課改對課堂學習主體的定義,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加以引導。
參考文獻:
曾琦.普適性的合作學習方法:小組成績分享法簡介[J].學科教育,2014,5(7):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