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玲
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數(shù)學基礎知識。而概念是數(shù)學基礎知識的一部分,對它的理解和掌握,關系到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
小學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此階段的學生從心理狀態(tài)上來說較難適應學校的教學生活,在學習中總是會感到疲勞乏味,碰到相對枯燥的概念教學時這種疲憊更是由內而外。下面我以《認識鐘表》為例,談談怎樣進行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概念課的教學。時間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時間單位具有抽象性,時間進率具有復雜性,所以在教學時我以學生已有生活經(jīng)驗為基礎,幫助學生通過具體感知,調動孩子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在積累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建立時間觀念。抓住學生年齡特征,整課以“小精靈”帶同學們去鐘表王國游玩為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針對一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對數(shù)學語言描述的概念理解較為困難,我們在教學中宜情境化、生活化、游戲化。
一、概念課的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誘發(fā)興趣。
從一年級學生心理特點出發(fā),在課的開始要緊緊抓住學生的興趣。我圍繞主題,制作精美的課件,創(chuàng)設相關的生活情境,使數(shù)學更貼近學生。開始部分出示可愛的數(shù)學“小精靈”,響起“小精靈”好聽的聲音:“親愛的同學們,我是可愛的數(shù)學小精靈,今天帶大家去一個特別的地方,這個特別的地方就是鐘表王國,大家想去嗎?”同學們異口同聲的回答:“想去呀?!?“小精靈”說:“首先,我?guī)Т蠹胰⒂^鐘表店?!卑橹魳?,同學們欣賞各種各樣的鐘表。欣賞過程中拉近不同知識經(jīng)驗學生之間的差距,讓對鐘表不熟悉的學生有個全新接觸,讓其余學生視野更豐富;同時,通過各式鐘表的展示,突出不同鐘表之間內在的共性。學生看到各式各樣的鐘表學生不禁發(fā)出贊嘆聲:“嘩!這么多好看的鐘表?!?熟悉的事物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情境化的導入引發(fā)學生的親切感,激發(fā)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概念的形成:結合生活,認識新知。
一般來說,一名6歲的兒童每天起床、吃飯、上課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怎樣在日常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進行整理和提升呢?
(一)認識鐘面。再次響起“小精靈”好聽的聲音:“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鐘面上有什么,答對的小朋友,就會獲得小禮物(學具小鐘)哦?!?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引導學生觀察課件上的鐘面發(fā)現(xiàn)了什么?先讓學生說一說,數(shù)一數(shù),主動探索性觀察解決問題,把自己發(fā)現(xiàn)的與同桌小朋友交流。然后才讓“小精靈”用充滿童真的語言來介紹鐘面、時針、分針?!靶【`”生動有趣的講解,孩子們的心立刻專注地進行于課堂上。這比教師直接給予答案,更能使學生記憶深刻,體現(xiàn)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
(二)認識整時。學生在生活中雖然有的能認識整時,但概念是模糊的,為了更好的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將3個鐘面板在黑板上,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最后達成共識:這三個鐘面的分針都指12,引導總結出當分針指12時,時針指幾就是幾時。
三、概念的鞏固:快樂游戲,突出重點。
游戲是孩子們的最愛,讓他們在游戲活動中獲取知識,這樣的知識必定是美好而快樂的。
1、撥鐘游戲:“小精靈”考考你。例如:“小精靈”撥6時,然后問:“小朋友,我來考考你,請看鐘面是幾時?” 學生說時刻。答對了,小精靈會說:“你真聰明!”,如果答錯了,小精靈會鼓勵小朋友說:“加油哦!” “小精靈”說時刻,學生撥鐘面。注意針對6時、12時這個難點進行。通過撥鐘面,進一步掌握6時的時候時針指著6,分鐘指著12。而12時的時候時針和分針都指著12。這個環(huán)節(jié)充分利用學具小鐘表,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通過學生親自動手撥學具小鐘,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2、找朋友游戲:時間的兩種表示方法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讓學生全員參與,給每個學生都帶上頭飾(鐘面、整時的兩種寫法),播放音樂《找朋友》,學生一邊唱一邊找相應的朋友。音樂停的時候,時間相同的學生走在一起握握手,愉快的說聲:“你是我的好朋友?!边@樣設計讓學生進一步鞏固鐘面和兩種記時方法的聯(lián)系,同時以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將課堂氣氛推向了一個高潮。
四、概念的發(fā)展:聯(lián)系實際,應用新知。
“小精靈”請同學們評一評:用課件出示小朋友的一天,讓學生邊看錄像邊互相說“小朋友什么時間在做什么”然后讓學生評一評他的安排合理嗎?這樣將數(shù)學課堂教學變?yōu)閷W生認識生活,認識數(shù)學的活動課,體現(xiàn)“數(shù)學源于生活,賦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活動的延伸:請家長配合,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引導孩子看鐘表。例如:看看幾時起床,幾時上學,幾時睡覺。老師在日常生活中,也注意引導孩子看鐘表。例如:看看幾時上課,幾時下課,幾時放學等。還可以擴展訓練,回家在爸爸媽媽幫助下為自己設計一份作息時間表。書本知識作為基礎是有限的,而現(xiàn)實這樣一個大課堂則有更為豐厚的內容。學生學習的知識如果能和生活實際聯(lián)系,一方面使所學知識得以延伸,另一方面讓學生知道數(shù)學知識能解決很多實際問題,增加學生學習興趣。
概念是枯燥的、乏味的,但卻是重要的。通過這些活動,使孩子們口、手、耳、腦并用,自主地鉆入到數(shù)學知識的探究中去,讓時間從孩子們的生活中伶伶俐俐地變成數(shù)學知識,形成了數(shù)學概念。同時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展現(xiàn)自己的認識個性,從而使課堂始終處于一種輕松、活躍的狀態(tài)。也讓學松,學得扎實,讓他們體會到數(shù)學所散發(fā)出的無窮魅力,讓概念深入心中,為數(shù)學學習服務。
【參考文獻】
馬云鵬,《小學數(shù)學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