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紅
摘 要:綜合實踐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jīng)驗、密切聯(lián)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xiàn)對知識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在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綜合實踐活動具有獨特的功能和價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數(shù)學(小學)學科是兩個不同的學科,有著各自本質(zhì)的特性,但是這兩門學科也有一些共同理念,因此結合重疊的課程理念、交叉的學習內(nèi)容、某些相同的學習方式三條途徑將二者加以整合。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路徑;媒介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jīng)驗,密切聯(lián)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xiàn)對知識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在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綜合實踐活動具有自己獨特的功能和價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數(shù)學學科是兩門不同的學科,有著各自本質(zhì)的特性,但是這兩門學科也有一些共同理念——自主、合作、探究,也與學生生活相結合的理念等,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小學數(shù)學學科整合是可行的。下面我通過《圖案的設計》一課來闡述二者整合的大致思路:
《圖形的欣賞與設計》是小學四年級下冊數(shù)學綜合性活動的一個內(nèi)容。我以《圖形的欣賞與設計》為項目,課前指導學生對身邊的圖案進行欣賞、觀察、記錄、思考。課上先是通過圖案欣賞激發(fā)學生對圖案探究的興趣。讓學生交流自己觀察身邊的圖案,對學生在觀察時遇到的問題進行指導。然后分組對剛才欣賞的圖案進行探究,這些圖案使用什么方法設計。然后再分組探究如何使用“對稱、平移、旋轉”的方法來設計某一種圖案。最后,給學生提供幾個基本型或者自選基本型,利用“對稱、平移、旋轉”自主設計圖案。學生交流設計的圖案。
我將這二者整合在一起的路徑:
一、重疊的課程理念是整合的靈魂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而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指出:綜合實踐活動具有如下特性:實踐性、自主性。其課程理念之一是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積極實踐,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
數(shù)學與綜合實踐活動在課程理念方面的重疊是二者整合的基礎,因此,我將這些理念充分運用到這節(jié)課上。課前,我讓學生對身邊的圖案進行觀察,并讓學生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法進行相關記錄,讓學生對圖案的經(jīng)歷與體驗成為這節(jié)課的基石。課上我通過創(chuàng)設一系列圖片情景,讓學生在欣賞中激發(fā)學生對圖案的興趣,同時,了解這些圖案運用了什么方法設計。
選擇其中有代表性的三組圖案,讓學生選擇其中的一組,分組進行討論,運用了什么方法;代表交流后,讓學生交流自己在課前觀察到結果。
接著,再讓每個小組對其中的一種方法如何去設計圖案進行討論,意在通過學生的自主觀察,交流、領悟這三種方法。
教師提供一些基本的圖形,讓學生運用以上方法去設計相關的圖案。
充分讓學生在觀察中思考、探究,在合作交流中感悟方法,在操作實踐中體驗方法。課上教師的角色定位為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
二、交叉的學習內(nèi)容是整合的載體
《圖案的欣賞與設計》這一內(nèi)容遍及生活的各個方面,利用對稱方法的有自然界中的蝴蝶、宮殿、祠堂等,利用平移法的有地面鋪設的六邊形地磚、奧運五環(huán)圖案等,利用旋轉法的有等,這些圖案的欣賞需要走近學生的生活世界;這與《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中“密切聯(lián)系學生生活”的理念不謀而合,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的三條線索來看,這一內(nèi)容屬于綜合實踐活動中“人與生活”的范疇,也就是說,在學習內(nèi)容上是交叉的。因此這一交叉的學習內(nèi)容成為二者整合的載體。
三、相同的學習方式是整合的媒介
綜合實踐活動注重學生在實踐性學習活動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因此,在課前教師應指導學生對身邊的圖案進行觀察,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對所觀察的圖案進行記錄,如拍攝照片、視頻、繪畫等。這樣,在課上交流所搜集到運用對稱、平移、旋轉等方法設計的圖案時,就貼近學生的生活,這種體驗就成為學生設計的基礎。
《圖案的欣賞與設計》這一內(nèi)容,也涉及一些活動方式,如欣賞、設計,這也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實踐活動方式。
同時,綱要指出:“要求學生超越單一的接受學習,親身經(jīng)歷實踐過程,體驗實踐活動,實現(xiàn)學習方式的變革?!币簿褪钦f,要實現(xiàn)學習方式的多元化,學生不僅需要接受式學習,也需要研究性學習。因此,探究性學習是我這節(jié)課的靈魂或者說暗線。在課上對于圖案設計過程中運用到三種基本的方法——對稱、平移、旋轉,我引導學生去觀察,在觀察過程中交流發(fā)現(xiàn)。對于如何運用這三種方法設計圖案,我引導學生又繼續(xù)觀察,在交流中逐步領會方法,探究貫穿其中。
上述三個方面不只是與數(shù)學學科相整合的路徑,也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其他學科相整合帶來啟迪。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