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楨 詹曉梅
【摘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及訪談法對贛縣廣場舞健身者進行調查研究,了解居民廣場舞健身行為特征,為進一步推廣和普及廣場舞運動及社區(qū)文化建設提供參考。研究表明:女性參與者占92.1%,40~49歲的人占44.6%;超過60%的參與者鍛煉頻率在每周5次以上,時長大多超過1小時;參與動機集中在強身健體、緩解精神壓力、減肥塑形幾方面;學習途徑主要與他人交流學習;影響居民參與廣場舞鍛煉的積極因素依次是愛好運動、有良好的鍛煉氛圍、防病治病,消極因素依次是缺乏專業(yè)指導、沒時間、離場地遠不方便。
【關鍵詞】居民;廣場舞;鍛煉
一、前言
體育鍛煉在諸多促進健康的行為中,以獨特的作用和魅力日益受到人們重視,成為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內容。而廣場舞又以其廣泛的群眾基礎、獨特的健身方式以及良好的健身價值,迅速發(fā)展為群眾體育鍛煉的主要途徑之一。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以贛縣人民廣場、櫻花公園、街邊寬敞地等地方的廣場舞參與者為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中國知網(wǎng)查閱和收集了有關廣場舞的文獻資料,為研究提供相關理論依據(jù)。
(2)問卷調查法。對隨機抽取的廣場舞健身者進行問卷調查。共發(fā)放問卷150份,回收138份,有效問卷126份,有效率為91.3%。
(3)訪談法。為獲取更多信息資料,進行實地走訪,和廣場舞健身者們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對廣場舞的隊伍組織者進行訪問。
三、結果與分析
1、贛縣廣場舞健身者基本情況分析
(1)性別、年齡分布
參與廣場舞健身的男女比例相差較大,男性僅占調查人數(shù)的7.9%。結合訪談究其原因,一方面與男性對運動項目及鍛煉內容的喜好有關,很多男性通過其他途徑進行鍛煉;再就是女性的健身健美意識要強于男性,這就導致了在廣場舞的舞臺上很難找到男性的身影。在年齡結構上,30~59歲間的健身者占93.7%。處在這一年齡區(qū)間的人,工作相對穩(wěn)定,作息較規(guī)律,健身的意識較強。而59歲以上的老年人僅占4%,這與其他城市相比差距較大,如吉首市的這一調查數(shù)據(jù)是45%。原因可能是,贛縣的經(jīng)濟及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對落后,老年人的思想較守舊,不太敢于在公共場合表現(xiàn)自己,對廣場舞缺乏認識。29歲以下的年輕人身體狀況較好,健身意識較差,再加上工作生活壓力大,無暇顧及鍛煉。
(2)參與年限調查分析
近年來,隨著政府部門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不斷重視和廣大群眾對精神生活追求的不斷提高,廣場舞得到了迅猛的發(fā)展。調查人群中參與年限最長的為11年,但早些年參與的人非常少,增長比較緩慢。直到北京奧運會的勝利召開,使得人們對健身活動的參與意識極大加強,掀起了全民健身活動高潮。此后,廣場舞的隊伍迅速擴大,并不斷的增長。
2、居民參加廣場舞健身的行為特征分析
(1)時段與時長分析
受工作、家庭及鍛煉氛圍等情況的影響,73.0%的人選擇在晚上進行廣場舞鍛煉, 18.3%的人選擇在早晨。其主要原因是,早晨空腹鍛煉不利于身體健康,而通常人們晚飯后有更多的閑暇時間,跳廣場舞不僅能緩解工作生活上疲勞,也有助于睡眠。調查人群中,所有人的鍛煉時長都在30分鐘以上,81.8%的鍛煉者能堅持60分鐘及以上。根據(jù)體育人口標準的界定,在活動時長上,幾乎所有的鍛煉者都符合體育人口的標準。
(2)頻率與強度分析
57.9%的參與者鍛煉頻率在每周5次以上,不少于3次的人達99.2%。說明居民參與廣場舞的熱情非常高漲,大部分參與者能積極、持之以恒地進行鍛煉。有心理學家調查表明,隨著運動總時間的增加,運動產(chǎn)生快樂的良好心理效應就會增強。調查結果也顯示,參與年限越長的人其鍛煉時長越能保證,越能每天堅持鍛煉。77%的人覺得鍛煉的強度適中。曾有學者通過測試發(fā)現(xiàn),參與者一般在跳完兩支舞后,心律就能達到120次以上,即便跳完一小時心律也不超過140次。而且鍛煉者還可根據(jù)自身情況隨時調整運動節(jié)奏,所以大多數(shù)參與者感覺良好。但仍有15.9%的人覺得不累,強度小。原因可能是,經(jīng)過長期的鍛煉,參與者已經(jīng)適應了該運動負荷。
3、贛縣居民參加廣場舞健身的目的分析
調查中,92.9%的參與者目的之一是強身健體。廣場舞是典型的有氧運動,長期參與有助于改善人體呼吸功能、心血管功能等,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23.0%和22.2%的人參與目的之一分別是緩解精神壓力與減肥塑形。分析問卷發(fā)現(xiàn),以緩解精神壓力為目的的人群當中,大部分是單位職工,月收入普遍不高,那么他們所承受的工作及生活上的壓力可能較大,所以希望通過廣場舞健身來緩解和調節(jié)身心疲勞。
4、影響贛縣居民參加廣場舞健身的因素分析
(1)積極因素分析
促進居民參與廣場舞健身的主要因素依次是:愛好運動、良好的鍛煉氛圍、防病治病,分別占63.5%、50%、29.4%。愛好運動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傾向,能夠促進居民長期堅持參與廣場舞鍛煉。良好的鍛煉氛圍也是不可忽視的外部因素。走訪發(fā)現(xiàn),人們對鍛煉的氛圍要求較高,氛圍最好的是人民廣場,其中規(guī)模最大的隊伍達到兩百多人,圍觀者也較多。防病治病是促進居民參與廣場舞健身的另一大因素。有關研究證實,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持續(xù)運動后,可以改變人體安靜狀態(tài)下的生理狀況,進而改善機體健康狀態(tài),提高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2)消極因素分析
缺乏專業(yè)指導是影響居民參加廣場舞鍛煉的最主要原因。調查中,未發(fā)現(xiàn)專業(yè)的健身指導員,個別有舞蹈基礎,絕大部分只是健身愛好者,缺乏必要的專業(yè)知識與技能,有很多動作示范不到位等問題,給會員造成較大困擾。因為缺乏專業(yè)的指導,54.8%的參與者通過與他人交流來學習。31.7%的人認為沒時間是制約參與廣場舞健身的重要因素,他們大多是受家庭瑣事的影響,而沒能按時參加鍛煉。另外,因為離場地遠不方便和場地器材缺乏的人分別占17.5%和15.9%。縣城街道較狹窄,無法進行廣場舞鍛煉,所以很多人不得不到廣場上來,但廣場空間有限,仍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需求。還有少數(shù)人因沒同伴、政府支持力度不夠等因素,影響參與廣場舞鍛煉。
四、結論
贛縣的廣場舞健身在近三四年發(fā)展迅速,參與者以女性為主,中年人居多。大部分參與者達到了體育人的標準。但缺乏專業(yè)指導、場地器材等因素卻制約了居民參與這一運動。若要更進一步的推廣和普及廣場舞運動,首先,政府應當加強對廣場舞的認識,加大對廣場舞開展的政策與財政支持,重視對場地的合理規(guī)劃與建設;另外還應當加強專業(yè)健身指導員的配置,努力提高組織者的素質,提倡科學健身等。
【參考文獻】
[1] 楊 玲. 廣場舞對中老年人的健身娛樂作用以及存在的問題[J]. 大眾文藝, 2012(9): 196-197.
[2] 陸 晨. 廣場健身舞在社區(qū)體育中開展現(xiàn)狀的調查——以吉首市為例[J]. 湖北體育科技, 2012,31(4): 378-380.
[3] 劉大維, 胡向紅. 廣場健身舞的起源?現(xiàn)狀、特征及價值研究[J]. 當代體育科技, 2012(11): 61-62.
[4] 牟頂紅. 廣場健身舞研究現(xiàn)狀綜述與趨勢展望[J]. 科技風, 2010(24): 86-88.
[5] 盧元鎮(zhèn). 社會體育學[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6] 李洪滋. 運動與健康[M].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2004.
[7] 劉國信. 排舞新興的休閑健身運動[J]. 科學養(yǎng)生, 2007(10): 31.